計劃管理常常被人們和計劃經濟聯系在一起,這種偏見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我們的管理處在無序狀態。而對于計劃本身的理解,無論是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外部,都認為計劃是一組數據,是一個考核指標的指導文本,沒有人認真地想過,計劃本身是一個管理內容。計劃管理要解決的問題,不是數據,不是年終的考核指標,更不是文本。計劃管理要解決的問題是目標和資源之間關系是否匹配的問題,計劃管理就是要目標與資源的關系處在匹配的狀態,這是一個最為基礎的管理內容。因此,計劃管理由三個關鍵元素構成:目標、資源和兩者匹配的關系。 第一,高層強有力的支持; 第二,目標要能夠檢驗; 第三,使目標清晰。 資源是計劃管理的對象。計劃管理事實上是管理資源,而不是管理目標。很多人對于計劃管理的理解多是與目標聯系在一起的,也通常會以為目標是計劃管理的對象,其實計劃管理的對象是資源,資源是目標實現的條件,如果我們超越變化讓計劃得以實現,惟一的辦法是獲得資源。目標與資源兩者匹配的關系是計劃管理的結果,也可以說兩者的匹配關系是衡量計劃管理好壞的標準:當所擁有的資源能夠支撐目標的時候,計劃管理得以實現;當資源無法支撐目標或者大過目標的時候,要么浪費資源,要么“做白日夢”。所以很多時候我并不關心企業確定什么樣的目標,企業設立多大的目標,我只是關心這家企業是否有資源來支撐它的目標。當我們的企業高調進入國際市場的時候,我會看它是否擁有國際的人才、國際渠道、國際標準的產品,如果沒有這些,空有一個理想、一腔鴻鵠之志也是徒勞。 北京瑞華嘉誠國際投資管有限公司指出企業管理工作的五項內容。概括地講,企業的管理內容包括計劃管理、流程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這五項內容是一個遞增的關系,要求企業依次實現這些管理內容,換句話說,就是第一先解決計劃管理的問題,之后解決流程管理的問題,依次是組織管理,然后是戰略管理,最后是文化管理。戰略管理和文化管理是更高一個層面的管理, 這個順序不能夠顛倒,不能夠打亂,也不能夠只做一個而忽略其他。一個好的企業管理,是需要這五項內容和諧發展、協同作用的,而這五項內容的協同就是企業的系統能力。一家具備了系統能力的企業才有希望具有核心能力。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