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性兌付一開始出現在信托行業,在信托產品到期后,信托公司必須分配給投資者本金以及收益,當信托計劃出現不能如期兌付時,信托公司需要兜底處理。剛兌就是把金融投資給變成了“高收益、零風險”。 后來P2P行業又成功地經受了幾次兌付危機的考驗,滿足了信用體系不完善條件下投資人對安全的需求,從此,剛兌雛形在P2P行業內一直延續下來。久而久之就蔓延到整個金融行業,一出現兌付問題,就先剛性兌付,然后金融公司再去找借款企業追債,幾乎成了所有類似事情的解決流程。
但是,所謂的剛兌根本沒有法律條文做背書,完全是行業的潛規則。 去剛兌時代,別總想著保本 別以為“高收益、零風險”的剛兌是一件人人稱贊的好事,剛兌看似保障了投資人的收益,但其實它并沒有消滅風險,只是通過風險后移的模式來轉移風險,最后風險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導致不可收拾的后果。 長期的剛性兌付,讓不少投資者以為投資就是儲蓄,完全喪失了風險意識,P2P行業的現狀就是大部分投資者想著“高收益、零風險”所造成的。 現如今,我們已經正式步入“去剛兌”時代,資管新規中也提到“賣者盡責,買者自負”,投資者承擔了一部分風險,金融機構也需要履行相應的責任。 因此,嘉豐瑞德建議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理財前,必須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到底如何,也要認清楚一件事情:除了在銀行的儲蓄,沒有任何投資是保本的。想要投資理財、想要高收益,就必須承擔起高風險。 管好錢袋子 重視自己的風險偏好 風險,在任何領域都是必須考慮的問題,投資者要承受風險所帶來的收益不確定性。收益的不確定性越高,就代表風險越高;反之,收益越確定,其風險也就越低。 比如選擇創業和選擇就業的風險就不同,選擇創業的風險高,但還是一旦成功了所獲得的回報也高,而就業就比較穩定,但是回報也就低。 而所有買過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在購買產品前有一個步驟:填寫一份風險評估的題目。這套題目的就是測試你的風險偏好,對于后續投資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別小瞧了這份題,請務必認真去對待。
如何確定自己的風險偏好? 根據去年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相關規定,將個人投資者的風險偏好類型分為保守型、謹慎型、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確認自己屬于哪一種類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1.考慮自身當前的情況 這是首先要考慮,自己有沒有一份穩定的工作,生活支出占工資的比例高不高,是否已經成家,有沒有需要供養的人。如果生了孩子,仍打算進行高風險投資,說明自己對家庭投資沒有清醒的認識。 2.考慮自身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每個人的不同性格決定了不同的投資理財方式以及風險偏好。活潑奔放的一般來說會選擇積極型或激進型,他們信奉富貴險中求,人生不搏不精彩而內斂含蓄的會選擇保守型、謹慎型或者穩健型,在投資中比較保守,趨向于比較穩健,總是見好就收。 3.篩選投資目標 嘉豐瑞德建議,如果沒有太多的金融行業經驗,可以選擇傳統的產品,如果對互聯網金融有所研究,可以適當考慮互聯網金融產品。但不論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大前提就是公司或平臺要安全、可靠。 在如今瘋狂的資本市場,我們不能把基本的投資常識遺忘,“買者自負”會對投資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要跟上市場的風云變化,就需要投資者不斷學習理財知識,不斷提升理財的專業水平。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