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國-Media OutReach-2018年10月16日-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呼吸系統經長期破壞,使得肺部呼出和吸入空氣變得困難。呼吸內科專科醫生黃永政表示,慢阻肺最令人擔心的是急性發作會增加死亡風險,“每次急性發作均會造成肺功能斷層式下降,導致不可逆轉的損害,治療目的是預防急性發作”。
慢阻肺治療方法包括藥物、肺康復治療及手術等,吸入式氣管舒張劑有助放松氣管肌肉及擴張氣管,是最為常用的方法,吸入式氣管舒張劑包括長效型β2受體激動劑(LABA)、長效型毒蕈堿拮抗劑(LAMA)、長效雙效氣管舒張劑(LAMA/LABA)及吸入式類固醇(ICS)等。 不建議病情穩定患者使用 類固醇有不少副作用,包括骨質疏松、發聲困難和喉嚨痛、消化性潰瘍、白內障及肺炎等。有國際研究指出,治療慢阻肺并不一定需要使用吸入式類固醇,而是應該按病情而定,研究數據顯示,相比長效型β2受體激動劑加吸入式類固醇,慢阻肺患者使用長效雙效氣管舒張劑,能減低嚴重急性發作風險達19%、延遲首次中等至嚴重急性發作風險達22%,以及減少并發肺炎的風險達33%。 黃永政醫生表示:“國際指南提醒吸入式類固醇應只適用于病情嚴重及經常急性發作的病人,不建議病情穩定的患者使用。”但數據也顯示約一半病情穩定的患者曾使用吸入式類固醇,承受了不必要的風險。 79歲的郭伯伯兩三年前確診慢阻肺,曾試過兩種氣霧劑,由于未能掌握吸入器用法,治療一段時間后,病情也沒有改善。 直至大半年前,他轉用單一劑量、較易使用的干粉吸入器(長效雙效氣管舒張劑),用后即見效,氣喘大大減少。每次吸藥后,他都會檢查膠囊,以確保吸入正確劑量。郭伯伯如今病情受控,可如常人般旅行及陪伴孫女玩耍。 吸藥后感覺到甜味確認成功 有研究顯示,患者使用壓力定量氣霧及軟霧吸入器時,會比干粉吸入器出現更多嚴重錯誤。適當地用藥及使用吸入器可達到最佳治療效果,患者應留意是否吸入正確劑量的藥物。如吸入器設有計量器,患者可查看剩余容量;如使用單一劑量干粉吸入器,可于吸藥后檢查膠囊是否仍有藥粉,有些吸入器會在患者吸藥時發出聲音,或在吸藥后感覺到甜味,以助確認已吸入藥物。另外在吸藥時,患者應注意手和呼吸的協調。 資料來源: 健康100問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