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谷在線|當前的P2P環境,意味著什么?
時間:2018-10-29 19:51
來源:中國商業電訊作者:中國商業電訊
.
隨著監管政策的完善、網貸平臺運營不斷合規、用戶選擇更加理性,網貸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規范,越具有可持續性。在當前階段,隨著合規有了明確規則和方向,選擇P2P也迎來了一個好時機。
1.監管政策頻出,行業發展規范、良性
隨著北京互金協會發布網貸自律檢查工作啟動,在8月份“108條”細節問世后,對于網貸從業機構的合規備案工作正按照步驟有序開展。在經過行業早期的野蠻無序生長之后,在近三年的時間內,規范行業發展的政策逐步出臺,形成了以“1+3”政策、108條細節以及各地方監管部門的《整改通知》為核心的合規備案主要依據,行業的發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使廣大用戶看到了行業發展的規范性、可持續性。
金融行業打擊逃廢債正大力展開,央行推動網貸機構接入征信系統,首批P2P惡意逃廢債借款人信息已被納入人民銀行征信中心和百行征信的系統,包括企業借款人信息和個人借款人信息,其中最大的一筆逃廢債金額已經達到數千萬,共涉及金額約2億元。同時對于P2P平臺也會采取約束措施,失聯跑路的平臺高管的信息也將納入征信。
監管政策對網貸行業的指引,使廣大用戶看到了網貸規范發展的希望;打擊逃廢債、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增強了廣大用戶選擇網貸的信心。網貸行業正是在監管、平臺、用戶三維共同發力的情況下,行業的發展越來越規范、良性。
2.優質平臺自律合規較好,出借人期待回報較高
合規是當前各網貸平臺的頭等大事,據了解,當前正常運營的1400多家網貸機構中,有近400家網貸平臺已向各自所屬的監管部門遞交了自查報告。這其中,優質的頭部網貸平臺都按時提交了自查報告,例如,銀谷在線于10月15日向北京金融工作局提交了22本7000頁的自查報告,頭部平臺在網貸“雷潮”期時對行業的維穩起著巨大的作用,也在合規工作中身先士卒。真正的網貸機構都希望這個行業有監管、有政策,讓這個行業能夠持續健康發展。
同時明確網貸機構是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的定位,讓網貸平臺更加明確自己的業務職責。堅持小額分散的原則,完善風險控制,使網貸平臺能夠保護出借人的資金和信息安全。
從9月份開始,憑借網貸政策暖風頻吹,網貸行業回暖跡象明顯。對于廣大用戶來說,選擇P2P仍是各類資產增值方式中,可期待回報最高的。為促進行業發展,提振用戶的信心,很多網貸平臺都在此時選擇了加息,以豐厚的回報回饋用戶。以銀谷在線為例,不計加息,當前的預期年化回報率6個月以下在6%左右,6個月至36個月預期年化回報率接近10%。
3.用戶可用資金增多,投資趨于理性
進入10月份,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個人所得稅實施后,對于工薪階層減輕負稅壓力具有很大的作用。同時,據統計局數據,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35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6%,延續了上半年以來的平穩增長態勢。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1984元,增長8.8%,增速與上年同期持平。分城鄉看,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17913元,增長7.7%;農村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791元,增長9.4%。
而網貸機構合規備案、打擊逃廢債等一系列舉措,也讓廣大用戶對于網貸的信心更強。
在經過監管政策的出臺、“雷潮”期之后,用戶的選擇趨于理性,對于自己的資金合理規劃,對網貸行業的認識也更加深刻,對于網貸的模式、定位、借貸原則以及自身權益等方面也有了全新的認識,也使他們更能認識到如何使用P2P。
P2P進入的門檻較低,是實現普惠金融較好的表現之一,也是眾多用戶能夠選擇網貸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這里能顧實現用戶更多的預期愿望。
所以,綜合監管、平臺、用戶等幾大因素,再結合當前的市場狀態和時機,銀谷在線認為當前的網貸環境正朝著各方期望的有利方向發展。
(責任編輯:海諾)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