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再度“大嘴”批評美聯儲加息會導致貨幣政策過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WEO)則首次下調對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對未來經濟增長放緩的擔憂疊加近期國債收益率上漲帶來的風險偏好轉換,再加之關稅影響,致使美股遭受“血洗”。在隔夜美股帶動下,11日亞洲股市和歐洲股市也接棒開啟暴跌模式,爭相“競次”。 但展望后市,北京瑞華嘉誠經了解,雖然存在一些風險因素,但整體而言,本輪美股牛市可能還未終結,全球股市暫時也無需過于擔心。滬指跌破“熔斷底”,創業板指失守1300點,A股的再一次大跌,將爆倉風險再度推到了上市公司和它們的大股東面前。 10月10日,樂視網(300104.SZ)公告稱,截至10月9日,第一大股東賈躍亭所持該公司股份較6月30日累計減少2201.9128萬股,根據賈躍亭郵件回復,原因系被法院司法處置,償還股權質押債務。賈躍亭爆倉風險由來已久,也非市場孤例,邦訊技術(300312.SZ)控股股東張慶文因質押爆倉,近日亦被東方證券、華泰證券平倉處置了股份。 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頻繁爆倉,悲觀情緒籠罩之下,有人慶幸當初未激進質押,在股市大跌時幸免于難,而當初大膽“加杠桿”的上市公司則深感壓力,有能力者相繼開始籌錢解押。 第一財經據公告不完全統計,10月8日以來,已有80余家上市公司股東公告解除質押,以避風險。而其中不乏因券商等機構因市場下跌要求上市公司提前回購的。 有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股權質押風險已成公司目前的“第一壓力”。“一旦公告跌破預警線,股價就會開始下跌,與其坐等爆一點補一點,不如暫時先解除質押。”他表示。機構人士則認為,上市公司的質押比例已成為其衡量股票是否可以買入的主要標準。比起被機構平倉,上市公司股東主動解押將更具“降杠桿”成效。 質押風險警報再拉響 股權質押過往是大股東的融資利器,但當市場低迷,股價跌跌不休之后,卻是不斷席卷股東的同一種杠桿之痛。 10月9日,聚燦光電控股股東潘華榮由于股價不斷下跌,年內第二次觸及平倉線并補充質押。爆倉警報并未因此解除,10月10日晚間,該公司公告,潘華榮再將50萬股補充質押。10月11日,聚燦光電遭遇跌停板,而這一跌停板后,潘華榮很大可能將再度面臨爆倉。 “我們雖然還沒到要補充,但壓力也很大。”江浙某上市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以來,股權質押的風險讓很多上市公司大股東寢食難安,在不斷下跌之中,平倉風險暴露—股價下跌—補倉—繼續下跌—風險再起·····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避免的糟糕循環,對于許多高比例質押的公司而言,更被逼到了無股可押的地步。 中國登記結算有限公司9月18日最新數據(每周最后一個交易日日終更新)顯示,A股目前有143家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在50%以上,16家公司股權質押比例在70%以上,而這16家公司中,除了上市不久的三六零以外,今年以來股價均出現大幅度下跌,平均跌幅近50%。 數據顯示,銀億股份目前記錄在案的質押筆數109筆,質押股份數量共計33.10億股,市值約186億元,占其總股份的比例高達82.18%,質押比例冠絕A股。 此前,銀億股份控股股東銀億控股以及一致行動人也是公司第三大股東熊基凱先后收到天風證券、云南國際信托、華鑫證券、申萬宏源、東北證券等五家機構通知,兩者所質押的部分股份即將面臨平倉、違約處置風險,合計股份共4.09億股將面臨被動減值,占銀億股份總股份的14.65%。 北京瑞華嘉誠了解到,巧合的是,在平倉風險來臨后,銀億股份公告因籌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事項,開始停牌,至今尚未復牌。9月下旬,銀億股份公告,將作價2.07億元轉讓控股子公司上海銀月置業51%股權。銀億股份被外界質疑,因爆倉風險而停牌,重組則是個幌子,日前,公司已被深交所催促復牌。 暫時的停牌或可躲過一時的平倉,而正在交易的公司沒有這般幸運。10月10日,邦訊技術公告,控股股東張慶文于9月28日被動減持9.7萬股,實際上,5月22日以來,張慶文及其妻子戴芙蓉因股權質押觸及平倉、發生違約,已遭遇華泰證券、東方證券、信達證券等券商多次平倉處置。 股東紛紛主動解押“降杠桿” 上述上市公司人士對記者表示,如果股價繼續下跌,他將考慮將股份主動解押,實際上,在此之前,其已在某機構的要求下,提前解除了一筆質押。 “現在機構給的壓力也比較大,有些比較保守,要求提前回購,有些會選擇解押了換一家。”該人士透露,由于目前資金端業務要求嚴苛、展期變難,加之市場大跌,不少尚有實力的上市公司控制人已經開始主動解除質押。 10月12日晚間就有華策影視、中洲控股、陽光股份等近20家公告解除質押,降低質押比例。 以華策影視為例,其控股股東大策投資近日將質押于中國進出口銀行的2560萬股一次性解除質押。本次解除質押后,大策投資尚有2.17億股處于質押狀態,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比例為61.54%。 更有個別公司選擇將質押股份全部“解除風險”。安達維爾第二大股東常都喜將其質押在券商的479萬股份解除質押。解押后,其持有上市公司15.02%的股份,無一股質押。 “不少質押都出現了合同違約,而且往往爆倉一次的公司會接連爆倉。”一券商人士對記者表示,市場低迷,補倉已成為一個權宜之計,向市場傳達出股東的資金實力,但等到下一次下跌,爆倉風險會再次來臨,等到需要平倉之時,股價陷入不斷下跌,資金方處置也將面臨風險。在此狀況下,券商、銀行等資金方已開始要求上市公司股東提前回購,解除質押。 另據洲際油氣公告稱,第一大股東廣西正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廣西正和”)收到通知,其質押給長江證券的8680萬股,近期被資金提供方要求強制平倉。一旦被強制平倉,洲際油氣將成為今年第一家因股股權質押爆倉,而遭強平的上市公司。更廣西正和所持的6.65億股,已有99.99%被質押。根據質押時間大致計算,廣西正和其他的股權質押,目前僅為質押時價格的50%稍多,甚至已低于50%。 實際上,上市公司的股權質押比例已開始影響買方的投資決策。“現在如果買一只股票我會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關注質押比例,高的肯定不碰。”上海一私募董事長認為,上市公司股東主動的解押潮,將更具備“去杠桿”效果,對于股價也將更有支撐力。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