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墨春秋寫人生 ——張長仁先生書法精神取向及魅力 ★劉君 春秋,是時光,是歲月,是歷史,是人生,是播種,是收獲,而翰墨,則不僅僅是書法藝術本身,也是書寫人生,記載歷史,描繪時代,展示心靈。 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藝術的真諦在于創新。“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包世臣),而“筆墨性情,皆從其人之性情為本”(劉熙載)。因此,我們的書法家,絕不滿足于“春蚓秋蛇”的畫來劃去,必須多方面加強藝術修養,全方位完善藝術人格。在傳統與現代之間,在個人與時代之間,在人生與藝術之間,在金錢與價值之間,畫出時代的“春云浮空,秋水行地”,寫出人生的“干裂秋風,潤含春雨”,為藝術的人生,為人生的藝術,留下自己的“春秋筆墨”,用精品和精典,用精力和精神,濃寫新的“筆墨春秋”。年近八秩的書法家張長仁先生正是這樣的書法家。 張長仁先生把書法藝術作為他畢生的追求,他自幼習書,曾通臨歷代各家碑帖,尤對《王羲之·蘭亭序》、《淳化閣帖》、《曹全碑》、《張遷碑》、《蘇軾·醉翁亭記》、米芾、王鐸書法、鄭板橋書法等法帖情有獨鐘,他從眾法帖中汲取精華,潛心研究,廣集博采,兼收并蓄,創造出古拙沉雄、蒼勁挺拔、雍容大度而舒展流暢、俊秀雅致的獨特書風。其書法作品于平淡樸素中見俊美,于端莊凝重中顯功力,氣質不凡,雅俗共賞。 “板橋體”是張長仁先生書法藝術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幾十年來,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參悟研究鄭橋書法。鄭板橋,我國清代著名書畫家,詩、書、畫三絕,他自創一種“六分半書”,又稱“板橋體”,這種書體別致,非隸,非楷。隸多于楷,隸、楷、行融合,其特點是:以楷隸為主,糅合楷、草、隸、行、篆各體,并用作畫的方法來寫,融入蘭竹筆意,用筆方法變化多樣,字結構扁形,又多夸張,章法別致,因其獨有的絕,令書法界諸多同行嘆為觀止。而張長仁先生確情有獨鐘,如癡如醉,日夜臨摹習練,“茫茫書海泛小舟,晝摹夜臨苦追求”(先生詩語),效其章法,取其神韻,并堅持多年在自家院內種上竹子,日夜觀察揣摩竹子的特點,形態、神韻,隨著時間的流逝,先生的“板橋體”寫得形神兼備,舒蕩奇氣,成為他書法藝術中獨具一格的“奇”和“絕”,他畫的竹子亦神情畢肖、栩栩如生,所以先生被書界同行譽為“當代板橋”。 書法是中國五千年優秀文化的結晶。因此,中國書法不僅是一門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更是一門耐人尋味的博大精神的文化,真正奪人的作品和流傳千古的杰作,都不僅僅是技法美妙,更重要的是文化內涵。書法本身是藝術,是文化,這就要求書法家首先是文化人,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否則技法再嫻熟也只能是個寫字匠。張長仁先生學歷雖不高,但他讀書甚多,幾十年來,他一直刻苦學習,發奮讀書,認真閱讀中國的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古典文學名著等,也鉆研過佛教、道教、京劇等,稱得上是個典型的文化人。看一個人的文化水準,不能只看學歷,更要看其實際的文化修養,啟功先生僅是中學畢業,卻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國學大師。我們常說,字如其人,文如其人。張長仁先生是個文化人,在進行書法創作時,自然也將自身的文化修養融進作品里面,展示出豐富的文化氣息。他書法的每一筆,每一畫,都充滿著中華文化的精神和符號,有典雅氣之魅力,無俗氣之感覺;有深沉之內涵,無浮華之現象。他的書法作品有傳統功力,有藝術個性,有文化內涵,有書卷氣,有品位,不野不俗,不激不勵,端莊典雅,令人愛不釋手。 張長仁先生數十年讀書養性,幾十載涵泳墨海。他經常養精蓄銳在書齋,筆走龍蛇于宣紙,以圖文化積淀和獨特的視角眼光,“學問深時意氣平,精神到時文章老”。他是一位勤勉的安靜者,孜孜不倦地追求字中神氣和朝氣、氣韻和氣象的境界,他深知要擺脫傳統的束縛和物象的局囿,心緒逸出紅塵,超然物界之外,須讓自己的心靈先到達廣闊的精神天地,他不懈地投身生活,尋找營養滋養,默默耕耘。他經常遠離喧囂,靜心書齋,讀書讀帖,“心中自有清涼味,讀帖自古重精神”,有如達摩面壁,苦心造詣,研習歷史名家技法,博采眾長,理性取舍,浸潤廣博,心慧靈通。他更以學養大海,涵泳其間,將素養作靠山,依仗其厚,以低頭思索,關門讀書,奮然命筆的怡然境界,漫游才情交織的意境,徜徉物我兩忘的天地,少了一些浮躁心煩,多了一些淡泊清新。 古人論及書法,往往看重“氣韻生動”和“以形寫神”,“書要兼備沉著屈郁、高韻深情,奇拔豪達,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讀張長仁先生的書法,確實感悟到了神采和氣勢,他的作品清則韻遠,靜則氣沛,有如虎出深山,鷹擊長空,狂放之外不失法度,在造化中可窺真諦,在意境中抒發了感情、神韻、個性和氣質,師古又不泥古,推陳且能出新。他的字體,更多的是氣勢雄渾,神采氣揚,表現出疏朗、古樸、舒展和奇逸,有一種神飛雅逸之氣,是一種骨力遒健之氣慨,表現出的是一種“書者,心之跡”的裸露,留下了氣韻藏于筆墨的生動和神馳,以飄逸之氣、大度之魂、自然之氣、文心之韻,讓人刮目相看。 讀張長仁先生的諸多書法作品,往往給人以美的享受、氣的通暢,詩的吟唱,畫的意韻,他的書法有著恣意狂放、飄逸縱情的風韻,有著刀劍出削、馬嘶雷鳴的大氣,那是一種有神韻、具氣慨的藝術。先生楷書的端莊凝重、隸書的雄強俊秀,篆書的渾厚生動,魏碑的渾穆謹嚴,行書的流暢達意,草書的恣肆汪洋,留下的是歷史的鱗片和詩意的花瓣,讓人頓時為藝術的力量所震撼。 我亦多次近觀長仁先生現場揮豪,每每感嘆嫻熟的草法,豐富的筆法,爛漫的墨法和自由的章法。他在揮運之間,騰挪跳蕩的靈動,提按頓挫的迅捷,啟承轉折的利落和分間布陣的率逸,都達到了隨心所欲的程度,進入了信馬由韁的境地,像他這樣任意揮灑的掌握能力是不多見的。 萬丈豪情,寄意澄懷觀道;一頃墨池,放縱狼毫起舞。張長仁先生的那份執著和沉靜,使他不屑于簡單地狀寫、僵硬地臨摹。而是根據獨特的體味和感情,把濃濃的詩意滲透凝煉于筆墨和造型之中,這讓他的作品鉛華落盡,靈性畢現,飽含著超越世俗、空明、清純的心靈追求和精神世界,使文字注入了氣韻內涵,讓人有一種意境邈遠、氣象豐盈、精鶩八極,心游萬仞的感受。因而讀他的字,還讓人品味到他那濃厚的書卷氣息和郁郁古風,其筆墨所繪之處,往往有“只研朱墨寫意境,別拘一格寫胸襟”之妙。讀到的是他展示的那種山川之靈氣,長虹之大度,風雪之厲行,旭日之美妙;讀到的是力量,是氣魂,是一種生態自然的理念,是一種文明歷史的概澤,是一種波瀾壯闊的升華,給人的是一種豐富的精神享受。 宋朝詩人葉適云:“動到深闊處,天教勤苦成。”先生藝術大廈的一磚一石,都是用刻苦與勤奮堆壘的。幾十年來,他夜以繼日,在先賢大師開辟的藝術園地里采擷朵朵奇葩,在追求藝術理想的道路上跋涉前行。層戀疊嶂中,蒼茫云海間,百花盛開處,他盡搜奇峰盡擷奇麗養修為,感受自然物象的形態,領略其生機與壯美,養胸中統攝萬物的浩然之氣。萬卷書里,萬里路上,他把對自然物象的悉心領悟,升華為高超的筆墨技巧,深厚的造型功力與色彩直覺,為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那些浸透書法家探索與思考的精品力作,伴隨著韻竹園(先生居住地雅號)外淅淅瀝瀝的雨滴,累積成新的藝術境界,引領他堅守內心的純粹,走向未來。 一本書集,一段路途,一腔真誠,一種信仰。《張長仁書法集》從不同的視角展現了一位書法家高尚的人格魅力和藝術修養,是先生多年來勇攀書法藝術高峰的一個生動影響和有力見證。這,其中承載著先生追求書法藝術的汗水和執著,承載著先生為人處世的豪爽與大度,承載著先生淡泊名利,謙遜低吟的儒雅情懷,更承載著各界人士對他藝術生涯的真誠肯定與深深期許,讓我們對先生這位人品書品俱佳的書法家表示敬意:祝愿先生在書法藝術的殿堂里再攀高峰,在中國書壇書寫新的更加燦爛的華章!在時代的墨海風景里莊嚴地神圣地一撇一捺地大寫著人生! (劉君,中國東方文化藝術研究所理事,青年詩人,新聞記者) {張長仁書法集于2013年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此文為張長仁書法集序} ![]() ![]() ![]() ![]() ![]()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