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主任黃甫 本報記者:蕭文 近年來,地處沿海開放港口的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以“突飛猛進”的奇跡,贏得報社高層領導的一致稱贊,吸引了不少經濟類媒體同行不斷向該編輯部學習;與此同時,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也即將迎來了她設立并成功運營十六周年的喜慶時刻,編輯部在黃甫主任的領導下,十六年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圖為:由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組稿、編輯、排版、面向全國發行的部份樣報 早就聽說該編輯部的輝煌業績,日前,記者有幸采訪了這位“傳說”中的“現代傳媒經營管理精英”――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主任黃甫。
黃甫,男,1975年12月生,漢族,江蘇連云港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96年7月,他從學校畢業后就到市場信息報社工作。他個人能力出眾,工作優異,報社又因工作需要,遂由市場信息報社向山西省人民政府經濟協作委員會提出申請并得到批準,黃甫于1997年5月份被報社任命為市場信息報連云港辦事處主任。后因為工作職能轉變,市場信息報連云港辦事處更名為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黃甫繼任編輯部主任。
圖為:由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組稿、編輯、排版、面向全國發行的部份樣報 編輯部作為報社的職能部門、服務窗口和創收單位,而作為編輯部的負責人,黃甫他既懂得新聞業務知識,亦具有一定經營管理理念及技能,是以媒體經營管理為領導的經營管理人才。而作為這樣的領導他同時還具有三種能力:一是把握政策的能力,有政治頭腦和制度意識;二是熟悉新聞業務,懂得編輯和采訪等新聞業務知識;三是報社編輯部經營管理的能力,懂得管理學、經濟學、市場營銷學、財務會計學等基本經管知識。 在采訪中記者得知,黃甫出任編輯部主任之初的想法是,要抓住上世紀九十年代末經濟類報紙市場轉型、服務讀者、提供商機和創收增效的寶貴機會,把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打造成讀者滿意、商家信賴和政府喉舌的媒體機構。黃甫確認,必須以“全心全意為全國廣大讀者、工商企業和地方政府服務”為工作方針。
圖為:由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組稿、編輯、排版、面向全國發行的部份樣報 黃甫把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當作特殊商品來經營。一方面,堅持政治家辦報,以黨的新聞事業的方面軍嚴格自律;另一方面,把讀者作為消費者,盡量滿足其需求,奉獻最有價值的經濟新聞和經濟信息。 為落實報社高層領導交辦的各項任務和地方市場編輯部市場化經營思路,黃甫和編輯部的同志一起研究創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現代傳媒經營模式:著眼讀者需求的實用性經濟信息特點,突出地方市場編輯部的服務性;著眼讀者需求的可操作性經濟信息特點,細化版面,合理配置政策性、實用性、可操作性等內容;著眼讀者需求的依賴性特點,精心辦好不間斷的調整品牌欄目;著眼讀者的實用需求,創新便于讀者交流的參與機制等。 黃甫始終要求地方市場編輯部全體工作人員秉承“主流、公信、商機、實用”的市場信息報社辦報宗旨,堅持以國內外的政府經濟部門、信息機構、工商企業、中小企業、非公有制企業、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農村種植養殖加工企業、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以及城鄉各類經營戶和城鄉消費者為主要服務對象。把讀者永遠放在第一位,只有把讀者服務好,才能把讀者源源不斷的“銷售”給報社的“軟文”客戶,以便贏得更高的經濟收入,維持編輯部日常工作的良性循環。在抓編輯部經營管理中,黃甫仍然堅持“全心全意為全國廣大讀者、工商企業和地方政府服務”為工作方針,落實到編輯部創收的各個環節。 負責敬業,作風過硬。這是熟悉他的領導和同事們對他的一致評價。為了工作,他能吃苦,不畏難,敬業負責。作為編輯部主任,2008年,東海縣青湖鎮某村一位老大爺抱著3歲的孫子,背著煎餅,在報社讀者的帶領下找到他,向他哭訴了自己唯一的兒子早在2005年因為一丁點兒口角問題被鄰村的8個年輕人給打死了,經過連云港市中級人民法院和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判決,他和他的孫子應該得到10.8萬元的補償金,可是因為涉案的幾個年輕人都已經受到了法律制裁,其家人不愿意再掏補償金,而且又都是村莊里的老百姓,他申請法院執行,法院執行去了好多次,都以這些人家沒有可執行的財物,也不太好執行為由而進行推諉,黃甫主任在了解了這個情況后,先后花了5天時間進行多方采訪了解求證,最后寫出的6000多字長篇內參“法院執行難就可以不執行嗎?”引起了有關領導高度重視。地方政府領導和法院領導及時開會專題研究處理該問題。內參有力地促進了問題的解決,讓老人含著熱淚領取了“不愿領取”的10.8萬元補償金,在了解了老人的難處后,黃甫主任自己還“搭上”了2000元“愛心”錢給這位老人家。 2010年,連云港市海州區一建筑公司老板一家人,捧著足足有20厘米厚的討薪材料來到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進行求助,黃甫主任親自接待,他在看了所有的證據材料后,先后往返欠薪地灌云縣和徐州市6次,奔波了10多天,寫出了8000多字的“工程款索要三年無結果農民工工資欠了一年又一年”長篇報道,該報道一經刊登,立刻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結果不到20天的時間,建筑公司的席老板就拿到了房地產公司惡意欠下的2400多萬元工程款…… 他16年如一日,勤勤懇懇,扎扎實實,任勞任怨,他深入20多個省、直轄市和自治區,采寫稿件2000多篇,他在地方市場軟文版面上寫過幼兒園、小學、中學、中等職業學校和大學;寫過村(居)委、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基層七站八所、縣政府和市政府各職能部門;寫過美容院、洗澡堂、洗浴中心、KTV、夜總會、賓館和大酒店;寫過風景區、旅行社、車站、港口和引航站;寫過醫院、殯儀館、銀行、干休所和部隊;寫過煤礦、國電、公安、國土、財政、衛生等及地方政府的34個一類局……近千萬元的軟文創收收入源源不斷的進入編輯部賬戶,編輯稿件無數,他以出色的表現和突出的業績,贏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多次被評為“報社先進工作者”,報社還曾特地發文表彰過他本人為報社“創收標兵”! 在記者問及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在他的運作下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有何感想時,黃甫說編輯部能有今天,干出如此成績離不開編輯部的所有工作人員的共同努力,為編輯部做出特殊貢獻的有已經去逝的金同才、周玉璽和謝殿斌三位老師,目前仍然奮斗在一線的記者還有成祝、蕭文、王越、陳守軍、段邦春、李保海、尹宗響、潘正芹、萬民等老同志。在此,黃甫主任也想對他們說:各位辛苦啦! 有學者曾經形象地概括國內媒體近年來的“三步曲”:90年代早期出名記者,90年代中期出名編輯,90年代末期至今出經營者。這一說法反映了國內傳媒從內容采編到報道策劃再到經營管理的發展軌跡。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隨著傳媒市場化程度的不斷加快和國內外傳媒競爭的日益加劇,傳媒經營管理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調查顯示,目前國內共有5000多家新聞媒體,從業人員達55萬人,但懂得媒體經營管理的人才卻不到1%,而作為領軍人物的媒體管理精英更是少之又少。像黃甫主任這樣的現代傳媒經營管理精英更是少得更少! 市場信息報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一定的影響和引導作用。可以說,多年來,黃甫同志為忠實記錄中國新時期經濟改革與發展的光輝歷程,為市場信息報社在新形勢下經營與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做出了重要貢獻,也為報社職能部門經營與發展打造核心競爭力,擴大品牌影響力,立下了汗馬功勞。 著名記者、前《人民日報》社總編輯范敬宜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喜歡記者這個職業,至死不悔、樂此不疲。如有來生,我還會選擇這個職業。”站在新的起點上道出了黃甫主任同樣的心聲,如果人生能再給他一次選擇,他依然選擇編輯部主任這個崗位。在夢想與現實間自由地穿行,在思想和寫作中不斷地升華。只要心中還有夢,他筆耕、創收的腳步就永遠不會停止,只要對生活充滿激情,他寫作、創收的夢想就永遠不會泯滅!
黃甫 簡介 黃甫,男,1975年12月生,漢族,江蘇連云港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96年7月參加工作,1996年7月至1996年12月任市場信息報社記者,1996年12月至1997年5月任市場信息報社社長助理,1997年5月至今任市場信息報社地方市場編輯部主任,長期從事新聞一線采編工作,主要作品有:《發揚白求恩精神,為軍隊,地方服務》、《不須揚鞭自奮蹄》、《希望的田野上》、《烏金地里創輝煌》、《希望在大山腳下升騰》、《騰飛的黑馬》、《直掛云帆濟滄海》、《為了大地的豐收》、《15孔節能高效煤球“燃燒全國”為建設節約型社會“添磚加瓦”》、《肩負重任、情系引航》,《推進城市建設、實現和諧發展》和《誠信開拓市場、實力造就品牌》等。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