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才道正在寫書法 年逾古稀的鎮江老年大學書法教師張才道是個“怪才”,他不僅真、草、篆、隸、行等各種書體均拿得出手,都寫得很漂亮,有著很深的造詣,而且當年他憑著一支筆跳出了“農門”,當上了干部,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從1980年起,他的作品先后多次獲得地(市)、省、全國乃至國際性的各種書畫大展賽金、銀、銅獎等多項榮譽;退休之后,他退而不休,又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長先后在老年大學教授了1000余人次的書法,并自編《草書偏旁部首符號一覽表》,以方便人們了解草書、認識其書法結構,在老年大學書法愛好者中廣為流傳,深受學員的喜愛,提高了他們的書法水平和欣賞能力,為傳承我國傳統的高雅書法藝術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貢獻,被書法愛好者贊譽為“書法天地寄人生”。
初中畢業即留校任教
據張才道稱,他在丹徒寶堰中學讀書時,因為字寫得好,上世紀60年代初中剛畢業即被學校領導挽留留校工作,主要承擔刻鋼版,油印講義、試卷等工作,有編制,屬于正式教師。可惜的是他僅僅工作一年,就因為國家精簡政策而下放回鄉務農。幾年后,他在本地的報紙上看到一則鎮江汽車運輸公司招工啟示,就寫了一封信毛遂自薦。因為賞識他的字寫得好,招工干部便繞過了鄉、村兩級組織直接找到他,將其錄用為站務員,并很快讓其擔任車站的宣傳、報道工作,從而當上了干部。后來他又被調往京口區計生委和正東路街道辦事處工作。 說起自己練習書法的經歷,張才道說,是得益于父親的督促。他父親目不識丁,因為沒有文化,年輕時吃過地主老財的苦,曾經簽了一年的長工契約,最后只拿到一個月的短工工錢,等于白白替地主老財干一年,還無處伸冤。所以父親對他的要求很嚴格,農閑時只要看不見他寫寫畫畫,就要責備他。他因而也養成了每天要寫上一兩張紙大字的習慣,幾十年來,不論寒冬酷暑,每天堅持。
兩個兒子書法也很有名氣
張老說,他最感到喜悅和自豪的,是將3個子女培養成才,都有了較為理想的工作。 據鎮江書法界有關人士指出,張才道的兩個兒子書法功底也很深,雖然他們與父親相比各有千秋,但是在鎮江書法界都有一定的地位,小有名氣,父子三人被業內人士稱作“鎮江三張”。 據張老介紹,大兒子張賢是某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畢業于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執教過中師語文、中學初、高中語文教學和中師書法,連一些中學大門口的校名都請他書寫;小兒子張中是軍轉干部,現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會員,江蘇省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鎮江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其書法作品曾多次在省市報刊上發表,曾獲全國硬筆書法比賽一等獎、北京軍區書法比賽二等獎、多次獲得鎮江市硬筆書法比賽一等獎。他業余時間潛心研究藝術簽名,曾受邀為多位中央領導、省市政要和企業家、社會名流設計簽名,被稱為鎮江市藝術簽名設計第一人。 說起自己的女兒,張老稱:“也能寫,但小時候練書法沒有兩個兒子認真和勤奮,所以基礎差一點。” 他是老年大學教案最齊全的老師 據張才道稱,他在老年大學從教十余年來,每一堂課都認真備課,形成了厚厚的備課筆記和教案,從來不敷衍了事。而《草書偏旁部首符號一覽表》也是自己的備課筆記之一,為方便學員的學習,他提供給學員參考的,沒想到這么受歡迎,復印了數千份。記者看到,張老書寫的教案和備課筆記有厚厚兩大摞,除了對各種字體的特征、執筆方法的介紹,還囊括了歷朝歷代各種書體及著名書法家的作品,都是張老一個字一個字臨寫出來的,很有韻味。據了解,有些同在老年大學教書法的同事看到張老的備課筆記,稱其比自己準備的還要好,有的甚至主動要求和張老調課上。張老說,反正我什么書體都能寫,都能教,我就盡可能地滿足他們。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書法界一般的書法家只擅長一兩種書體,寫正楷的往往不習慣寫草書,寫草書的也往往不寫其他書體;各種書體均能寫,而且都拿得出手的可謂是書法“怪才”。而張老的正楷集顏真卿、歐陽詢、趙孟頫等書體為一體、自成風格,這不就是書法藝術傳承和弘揚的根本所在?這不就是書法家們追求的目標和境界嗎? ![]() 張才道的部分備課筆記 ![]() 張才道制作的《草書偏旁部首符號一覽表》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