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網-傳媒經濟 訊:
2001年入伍以來,他先后擔任過特勤中隊特戰隊員、文書和文藝小組小組長,但無論在哪個崗位上,他都從未放棄過新聞采訪和寫作。為提高新聞采訪技能和寫作能力,他自費購買了大量新聞寫作理論書籍,記下了二十余本讀書筆記。功夫不負有心人。他采寫的第57篇稿件《“兩漢文化”有神韻》終于在《人民武警報》上變成了鉛字。隨著他的作品屢屢刊登在報刊雜志上,2003年初,他被調入支隊政治處報道組成了一名專職報道員。他十分珍惜這個難得的機會,盡情用手中的相機和筆去聆聽官兵的心聲,去感受警營的神圣,記錄下一個又一個美好的瞬間,描繪出許許多多感人的事跡。在對事業的執著追求中,他如癡如醉地耕耘著。當年6月,一中隊特勤班配合徐州市公安系統開展“獵狼行動”專項打擊整治活動,蔡廣銀隨參戰官兵一同,進行現場采寫。白天他與參戰官兵一同斗酷暑;夜晚,當別人都進入夢鄉時,他堅持寫稿、發稿。一個月時間,他采寫和拍攝的《軍警聯合顯神威,15分鐘擒劫匪》、《面對殺人匕首》等16篇反映參戰官兵英勇無畏的稿件分別在《法制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人民公安報》、《揚子晚報》、《徐州日報》、《彭城晚報》等多家媒體刊用。而此時的蔡廣銀足足瘦掉了20斤。
“好新聞在現場,在苦累臟險的前沿”,他一直把新聞前輩的這句名言銘記在心,把它實踐在新聞報道工作中。2005年4月5日,連云港市云臺山突發森林大火,蔡廣銀隨同支隊增援的官兵趕赴現場。為了拍到第一線的新聞,蔡廣銀毫不猶豫地第一個站了出來。在上山的路途中,由于雨過路滑,碎石繁多。當爬到一個陡坡時,蔡廣銀一腳踩在碎石上失去了平衡,就在那一瞬間,為了使胸前的相機不受到損壞,他硬是后背著地,腰重重地擱到了石頭上,大腿上也劃破了一個血口子。他拖著流血的腿,一瘸一拐地拍攝官兵奮勇撲火的感人場面。第二天,他采寫的《前夜連云港云臺山突起山火 徐州武警星夜施援》在4月7日的《都市晨報》、《彭城晚報》均以二分之一的版面在頭版圖文并茂地予以刊載,隨后《江蘇法制報》、《新華日報》等報刊也相繼發表。就在這次采寫中,他卻傷了腰,腿上還留下了一個深深的傷疤,他卻笑著把那塊疤稱為“榮譽疤”。
2006年6月的一個的中午,蔡廣銀因感冒發高燒,正在支隊衛生隊掛水。當他得知因近日將出現陰雨天氣,支隊正緊急組織200多名官兵組成“武警搶收突擊隊”,下鄉幫助在外打工人員家庭、困難戶等搶收小麥的消息后,二話沒說就拔掉針頭,趕往官兵搶收的現場。一幅幅官兵奮力搶收小麥,被幫群眾樂開懷的美好瞬間被定格在畫面中。第二天,他采寫的《徐州武警三夏助農》被《人民日報》、《法制日報》在頭版刊用,后經新華社發通稿,被全國60多家媒體網站轉載,在警營內外反響強烈。一時間,徐州武警為駐地在外打工人員家庭、困難戶等搶收小麥的先進事跡,隨風吹進彭城大地的千家萬戶。2009年國慶前夕,為捕捉到備勤的特勤中隊官兵不畏酷暑,一心只謀為打贏的軍事訓練圖片,他頂著酷暑奮戰兩天,拍攝的組圖《酷暑勵精兵》在《新華網·人民武警》、《光明日報》、《法制日報》等眾多媒體刊用。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十年多來,蔡廣銀在新聞報道工作中勤奮耕耘、不懈拼搏,先后四次榮立三等功。他現在已是新華社、中新網、東方網簽約攝影師,在軍內外報刊、電臺發表作品2500多篇(幅),2008年被武警部隊評為“士官優秀人才二等獎”,2011年被武警部隊評為“士官優秀人才三等獎”,2005年獲國家級高級攝影師,2006年正式成為徐州市攝影家協會會員,徐州市公安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攝影作品《軍營鬧春》、《南方兵,北方雪》在第二、三屆全軍羅浮山杯攝影大賽中均獲二等獎,2010年他的作品《武警官兵心中的“笑容之最”》,在新華網軍事頻道舉辦的“警營拍客”征文比賽活動中榮獲一等獎,60多幅作品在武警部隊、省、市攝影大賽中獲獎。
為敬老院老人拍生活照。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蔡廣銀在和戰友交流攝像中的心得。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將學習作為進步動力。圖片來源:人民武警報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