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當代商報-邵陽站 訊:
物質世界的急速發展,讓擁有幾千年文明史的中華大地上的民眾,變得膚淺且浮躁,短視急功近利粗俗的社會行為方式下,透露出來的是在這塊古老的文明之地上對文明內核的文化的丟棄。
(責任編輯:夢晶)
從新認識學習中華文化成主流價值觀 “亂世黃金,盛世古董”的寓言真實的展現了當今盛世中國的強大經濟背后的繁榮富強的社會現狀。 在這個文化繁榮的當下社會里,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德藝雙馨但卻略顯孤獨的藝術家,她就是河北榜書協會的副主席--陳梅華女士。 認識陳梅華,結緣于2013年年末河北石家莊的一場慈善公益慈善拍賣晚宴上,一身靚妝出席慈善晚宴的她,成為整場晚宴中最亮的熱點,不僅其藝術作品--8尺的榜書“龍”在慈善晚宴拍賣會上拍出全場每平尺單位里的最高價,更讓全場矚目的是其隨后的現場捐助現金的舉動,令全場舉目,熱烈的鼓勵掌聲背后,是對其參與公益活動的點“贊”。 陳梅華女士出生成長在歷史文化深厚的山東臨沂,自幼在家父的熏陶和培養下,對中華傳統文化中的武術和書法研究頗深,尤其在書法造詣上更是功力深厚. ![]() 意像派的“龍”姑娘 ![]() “棉花包針”的大象無形 看過陳梅華女士榜書作品的,都被她大氣傳神的作品所吸引,大尺度的濃墨書寫意像派的書法作品,都是陳梅華女士頗費一番功夫的榜書佳品。 手握大號雙毛筆的陳梅華女士,在榜書創作過程中,一氣呵成,揮灑著自己對榜書的感悟,創造著一副副栩栩如生又各不相同的榜書書法作品。 在女書法家本來就很少的河北書法界,陳梅華女士是頗高調的一位。 經常參加書協各種筆會交流活動和公益活動現場的她,更是積極參與社會名流舉辦的各種社會活動,穩穩的將自己成功的融入到了這座她工作和生活的城市的社會主流人群中來。 正在快速步入“出入有名流,往來無白丁”的社會主流交際圈的她對自己的高調表現,卻不以為然,她說自己有種發揚榜書文化的“使命感”,正是緣于這種內心的使命感,使她在榜書的創作上,更傾向于使用“濃墨重彩”的表達方式。 她覺得,要讓觀賞者認識到古老的“榜書”就應該更加大膽的創新,重點的表達“榜書”的藝術表達形式。 “濃墨重彩”的榜書書寫,不僅是要讓觀賞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還要給觀賞者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形成對觀賞者心靈的震撼繼而對“榜書”書法藝術的美學認知,認同。 只有讓更多的人認識,認同榜書,才是榜書書寫藝術持續不斷發展的源源動力。 “在這上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說 背景鏈接 什么是“榜書” 榜書藝術在我國源遠流長,至今仍十分盛行。榜書,古曰“署書”,又稱“擘窠大字”。古代歷朝都有榜書大家,據相關記載,第一位書寫榜書者是秦朝的李斯。而第一位運用榜書藝術裝飾帝王宮殿的是漢丞相蕭何。千百年來,榜書從贊頌帝王功德發展到題寫士人宅第、廟宇、關隘要塞、城樓、園林景觀、名山大川,最后進入了尋常百姓家,用于題寫商店招牌、單位門牌、匾額等,成為一個單一的書寫門類。在現代,以中國首屆書協主席舒同的榜書最著名,著名書法家張平樹被稱為當代榜書第一人 (靳俊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