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曹德庫 通訊員 張 靜 馬鴻是從普通施工員一步一個腳印地成長為一名基層黨群工作者的。在十余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在中建五局先后擔任過施工員、技術員、項目副總工、分公司辦公室主任、工會副主席等職務。十余年間,他參建的項目一次次刷新了“南寧速度”;他主持的“信·和”文化節總是被當作典范。十余年風雨,他激情滿懷,迎難而上,用青春和熱愛澆灌工作之花,演繹了一段段靚麗的青春故事。 ???ldquo;硬骨頭” 磨難鑄就了他的堅毅和自信 2002年7月,馬鴻被分配到中建五局原路橋公司廣西水南高速項目擔任施工員。作為一名剛畢業的年輕人,能夠來到中國建筑這樣的央企工作,他感到十分榮幸。因此,他倍加珍惜這次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在施工一線開始了自己的工作生涯。在施工一線工作的8年,馬鴻碰到的都是“硬骨頭”項目,這讓同事們都羨慕不已,而這也是他最引以為自豪的經歷。 南湖隧道是南寧市青山路下穿市區最大內湖——南湖的交通要道,是中建五局第一個BT基礎設施項目,也是南寧市市委市政府重點工程。2010年項目開工伊始,市政府便要求9月30日恢復隧道南端交通,10月15日恢復南湖水系,兩年的合同工期更是被壓縮到一年。在巨大的壓力面前,項目所有人員都卯足了勁,做好了背水一戰的準備。 作為項目辦公室負責人,馬鴻把樹團隊、聚人心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他跟現場施工人員打成一片,帶領大家業余時間開展活動,放松心情,釋放壓力,用自己的激情為項目團隊注入了強勁活力。做好后勤服務工作是對一線生產最大的支持,馬鴻白天送飯,晚上送夜宵;晴天送清涼,雨天送安全,從而保證了工程進度的順利推進。 在施工一線,大家經??吹今R鴻的身影。在項目建設的關鍵時刻,他既當質檢員,又當施工員,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所長,做施工交底,研究施工方案。經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常常伴著機器轟鳴入睡,一早按時上班。大家都說他是一名了不起的“辦公室主任施工員”,他卻覺得這是大家對他最大的褒揚。 南湖隧道這塊“硬骨頭”終于被啃了下來,在春節前順利通車。“中建鐵軍”得到了南寧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贊賞,南湖隧道也成為了中建五局在南寧的一張靚麗名片。 竹排沖項目、長湖立交橋項目……不管是在艱難困險的施工一線,還是在繁忙冗雜的行政后勤崗位,大家都能看到馬鴻忙碌的身影。他在一次次急難險重項目的歷練中,磨礪了意志,積累了經驗,收獲了自信。 在這些項目,馬鴻勤于學習,全面發展,不斷展現出寫作、演講、主持等方面的才能。同時從2004年開始,他還利用業余時間先后在西南交通大學、重慶大學在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2008年經公司層層選拔,馬鴻還被推薦到共青團湖南省委掛職鍛煉。 迎難而上 他讓黨群工作煥發生機 因工作突出,素質全面,2011年3月,馬鴻調任中建五局江西公司擔任工會副主席兼綜合辦公室主任,正式從專業技術線轉到行政黨群線,從施工一線到公司總部機關,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馬鴻沒有絲毫猶豫,毅然挑起了這份重擔。 當時的江西公司黨群工作滯后,項目工作參差不齊。上任伊始,馬鴻迅速召開黨員、團員大會,討論解決措施,深入項目一線,收集員工建議;同時對接當地建設主管部門和黨工團組織;策劃開展“信·和”杯項目文化節、“超英”杯勞動競賽;與業主開展籃球友誼賽、戶外拓展訓練;與農民工開展同唱紅歌慶七一活動、安全知識競賽;組織召開項目班子民主生活會;召開青年員工座談會;走訪一線員工……很快從根本上扭轉了公司黨群工作落后的局面。 2012年5月,江西公司撫吉高速項目樂安隧道順利貫通,業主突然提出要舉行貫通儀式。從接到通知到舉行儀式,只有不到兩天時間。馬鴻一邊聯系廣告公司設計活動背景,一邊組織公司女員工成立“超英”禮儀隊,做好會務工作,一邊安排項目部平整活動場地,組織相關人員。當天下午,他就趕到了200多公里外的撫吉項目,對接業主,邀請相關領導出席活動,第二天一早,又冒著大雨踏著泥濘勘察場地布置會場,一直忙到凌晨一點。回到房間,他又打起精神開始籌劃活動的議程細節、撰寫主持詞,一直忙到凌晨三點多才休息。5月27日上午,撫吉高速項目隧道貫通儀式圓滿舉行。 從生產技術線成功轉型到行政黨群線,大家對馬鴻都羨慕不已。殊不知他在耀眼光環的背后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與汗水。當夜深人靜大家都在休息的時候,他還在辦公室里不停地學習、工作,無論冬夏與春秋;當策劃方案難以定稿的時候,他還在與同事一遍遍的修稿與斟酌。 堅定信念 他用實際行動傳遞正能量 2013年,江西公司進入快速發展后的陣痛期,資金運營青黃不接,直接影響到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大家都一籌莫展的時候,馬鴻卻非常鎮定,因為他堅信:江西公司一定會干好!“困難只是暫時的,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江西公司就一定能順利渡過難關!” 恰逢此時,公司即將搬入新的辦公大樓,新家應該要有新氣象,學習身邊榜樣,說出自己的夢想,一個演講比賽的方案頓時在馬鴻腦海中閃現。 有了方案就要馬上行動。他對內聯系土木公司和五局總部,對外聯系共青團江西省委、相關媒體和項目業主,來回穿梭于炎熱的城市之間。那段時間,由于感冒嗓子不好,但總能看到他在會議室里拖著嘶啞的嗓子一遍遍地演示,從語速到表情再到手勢,他細致耐心,一絲不茍。經過二十多天的精心準備,“新起點·我的夢”演講比賽順利舉行,比賽中選手們激情洋溢,熱情高漲,將整個比賽推向高潮。團省委宣傳部劉部長感嘆道:“沒想到中建五局江西公司有這么多優秀典型,沒想到非專業的選手能演講得如此之好,沒想到馬鴻能把這場比賽辦的如此專業……”連用三個“沒想到”,可見劉部長對活動的高度評價。 其實,在活動準備階段,看到非專業演員們排練的這么辛苦,效果也不甚理想,馬鴻也曾有過放棄的念頭。但是出于職業的敏感性,讓他隱約感到,如果現在不搞好,以后可能就沒有這個機會了,“江西公司一定會干好!”信念也將化為灰燼。馬鴻選擇了堅持,最終也選擇了成功。 家庭的支持 讓他時刻充滿前行的動力 因為工作的原因,馬鴻與家人總是聚少離多,一說起家庭,他常感到愧疚和感激。據公司人力資源部統計,馬鴻1年365天,平均有350多天在外地工作,每年陪伴家人的時間不超過10天。 2012年6月底,在南寧陪伴妻子生小孩的馬鴻突然接到公司總部的電話,回長沙參加局“慶七一學超英成果報告會”。雖有不舍,但馬鴻還是帶著家庭的支持與理解,收拾好行李,毅然踏上回長沙的歸程。只一天一晚的時間熟悉稿子,在第二天的報告會上,他作的《耕耘在超英精神的沃土上》主題報告,贏得了熱烈的掌聲。 有人說他傻,放棄了原本可以好好休息的機會去參加演講,準備時間那么短,萬一出狀況失誤了,那就是壞了自己的口碑。馬鴻有自己的理由:“領導相信我,家庭支持我,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盡力去做好呢?” 近兩年來,隨著公司的不斷發展壯大,各方面需要對接的工作也越來越多,而站在公司行政黨群、人力資源以及對內對外溝通協調的這個崗位上,很多事情又必須親力親為,自然對家庭就無法兼顧。尤其是在公司老項目的遺留問題解決上,作為總經理助理的馬鴻主動請纓挑起南昌國體中心項目結算的這根大梁,每天除了干好辦公室的本職工作外,晚上還要加班與結算人員一道核算清點賬目,并會同項目業主攻克項目驗收工作,半個月下來,容顏顯得憔悴,身形也消瘦了不少。妻子這時不斷地鼓勵他堅持下去,“江西公司一定會干好!”對于這些點點滴滴,馬鴻感嘆道,“要是沒有家庭的支持,自己也恐怕很難達到現在的工作狀態,謝謝他們能這么支持我的工作……” 三年來,馬鴻把江西公司行政黨群工作開展的有聲有色。江西公司先后榮獲湖南省直“青年文明號”、江西省“青年文明號”、江西省“工人先鋒號”、江西省“模范職工小家”等一系列榮譽。他自己也被評為中建五局優秀黨群工作者、江西省“青年崗位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等榮譽,伴隨著企業一起成長,一起收獲。
這就是馬鴻,一個從施工一線成長起來的黨群工作者,一個勇于擔當、敬業奉獻的建筑人。他就像一匹駿馬一樣不停地奔跑,不辭辛苦,感染、激勵著大家一同為創造中建五局美好的明天而不懈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