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一家人:為了實現“擁軍夢”30年擁軍優屬如一日
時間:2014-07-13 20:17
來源:新華廉政網作者:武 東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新華廉政網 特約通訊員武 東 江蘇報道:榮獲“國家星星火炬二級勛章”的華再清家庭是“常州市雙擁標兵之家” ,也是“常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家住武進區湟里鎮武宜村。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新華廉政網 特約通訊員武 東 江蘇報道:榮獲“國家星星火炬二級勛章”的華再清家庭是“常州市雙擁標兵之家” ,也是“常州市五好文明家庭標兵戶”,家住武進區湟里鎮武宜村。自一九八五年以來,連續30多年擁軍如一日。他的家庭很普通,是一個農戶, 華再清是一名退休教師老黨員。他的家庭不簡單!1990年,時任南京軍區司令員的向守志上將給華再清家庭寫信:“您的家庭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忠心擁護和愛戴,是值得大家學習的,我和南京軍區全體指戰員向您及您的家庭表示崇高的敬意!”司令員還為華再清題詞:“身站三尺講臺,心系萬里長城”。2005年,華再清被武進區評為“雙擁之星”。
在老將軍的勉勵下,華再清的全家與軍人、軍屬結下了不解之緣。
說起華再清家庭拋灑一腔熱情付軍營,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他的兒子華國棟入伍來到南京軍區“襄陽特功團”服役開始的。華再清組織家庭慰問團,不遠千里來到安徽省滁州市兒子所在部隊——中國人民解放軍襄陽特功團慰問,演出的文娛節目深受戰士們的喜愛。華再清和妻子余珍娣先后6次應邀去部隊作報告,對成千上萬名新戰士進行政治思想教育。他家在家鄉成立了江蘇省首家“軍屬聯誼會”,專門為烈軍屬排憂解難。他的妻子余珍娣被常州市提名為“熱愛國防新女性”,他的兒子被襄陽特功團推薦為“國防勇士”,并且華再清和兒子華國棟雙雙被部隊評為“學雷鋒積極分子”。華再清被部隊聘為“名譽指導員”和“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員”,被戰士譽為“子弟兵的好園丁”,同時被部隊評為“愛國擁軍模范”和“優秀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員”,部隊授予華再清夫妻倆“戰士好父母”光榮匾額。華再清先后兩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江蘇省擁軍優屬先進個人”,先后兩次被江蘇省人民政府評為“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工作者”,并被評為“江蘇省優秀班主任”、“江蘇省德育先進工作者”、“江蘇教工優秀信息員”、“江蘇省十佳志愿輔導員”,還榮立“三等功”……他的家庭先后共獲得300多項榮譽,對社會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一、成立“家庭擁軍慰問團”。華再清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揀得起。他的家庭理解軍人,愛戴軍人。每年春節前夕義務為烈軍屬寫春聯,30年來共向烈軍屬贈送10000多對春聯。華再清的家庭每逢“八一”向部隊贈送書籍81本,作為對軍人特殊的愛,對子弟兵特別的情。他發動全家人省吃儉用,冬天購買凍瘡膏、夏天購買風精油等慰問品寄往部隊,雖然不值幾個錢,但這是華再清家庭對軍人的一片深情。華再清還將小學到初中共18冊音樂書上的音樂知識刻印成冊,送往部隊,并親自去部隊為軍人教學。同時,他編輯了100首軍歌《獻給親人解放軍》寄給戰士,旨在豐富部隊的文娛生活。不光如此,華再清家庭還在電視臺為湟里籍戰士和軍屬及共建部隊指戰員點歌,《小白楊》、《當兵的人》等一首首軍歌溫暖戰士和軍屬的心。他的女兒華娟是東安中心幼兒園常務副園長,能歌善舞,表演的“獨舞”多次在常州市獲獎。兒子華國棟是個退伍軍人,在部隊練就一身硬功夫,武術、軍體拳樣樣精通,是民兵訓練的教官。他的孫女是江蘇電視大學武進學院學生會干部,連續當了五年班長,是“武進區三好學生”;他的外甥在大連理工大學讀書,是個“三好學生標兵”,不光是學生會干部,而且連續三年任團支部書記。今年“七一”,兩個孩子在各自大學里雙雙加入中國共產黨。孫女、外甥音樂、體育、美術、書法興趣廣泛。每年“八一”前夕,華再清家庭利用暑假有利時機,自編自排具有濃郁家鄉風味的擁軍優屬文娛節目去部隊慰問演出。《我是一個兵》、《真是樂死人》、《兩地書,母子情》、《看見你們格外親》,這一聲聲一曲曲傾注了全家人愛軍一片情。
二、成立“軍屬聯誼會”。為了使軍人在部隊安心工作,華再清家庭在地方上成立了“軍屬聯誼會”,讓軍屬自強自立,互相幫助。兒子參軍,華再清和女兒在學校教書,妻子余珍娣一人在家種了八畝六分地,大熟種水稻,小熟種草坪,每年都超額完成皇糧國稅。八畝六分田鏟草坪6000多方,收入超萬元。兒子當兵3年,家里造起了三層高樓,成為典型的軍屬勤勞致富戶。武宜村第17村民小組郭巧娣的兒子去當兵后,使原來并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貧困。華再清和妻子余珍娣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上門溝通,余珍娣手把手地教郭巧娣種草坪,使郭巧娣擺脫了貧困。安北村許水剛去海南島參軍后,其母始終不放心,整日在家瞎猜想,心驚肉跳怕打仗,結果生病躺在床。當華再清和余珍娣了解這一情況后,華再清立即組織“紅領巾擁軍優屬小分隊”趕到許家慰問,他的妻子余珍娣頭靠頭地做許母的思想工作,將自己兒子去部隊后的親身經歷講給許永剛的母親聽,結果是將心比心,打消了許母的顧慮。安北村軍屬董偉軍家,3.8畝麥子收割在田里,突然刮起了陣風,眼看就要下雨,怎么辦?軍屬董大伯急得在田埂上直跺腳。華再清了解情況后,帶領軍屬聯誼會人員火速支援,終于在雨前搶收完畢。自“軍屬聯誼會”成立后,已為50多個光榮人家及100多名戰士解決了這樣和那樣的具體困難,受到了廣大烈、軍屬家庭及軍人的贊揚和歡迎。
三、成立“紅領巾擁軍小分隊”。一家擁軍紅一點,千家擁軍紅一片,華再清不光全家擁軍,而且教學生擁軍。不光是“八一”、春節擁軍,而且一年到頭擁軍,一年365天,天天都是擁軍日。他唱好“擁軍四季歌”: 春季,向光榮人家拜年,向湟里籍戰士寄“精神年貨”;夏季,與解放軍叔叔共慶“八一”建軍節,重溫軍史,激發愛國情;秋季,做好征兵搞好宣傳工作、“超前擁軍”工作;冬季,上門擁軍,和軍屬一起參加年終大掃除。
還把每年八月定為“擁軍活動月”,開展“八個一”擁軍活動:1、向解放軍寫一封慰問信;2、為烈軍屬做一件好事;3、學唱一首解放軍歌曲;4、寫一篇“愛軍”文章;5、看一場解放軍英勇戰斗的電影;6、為爸爸媽媽講一個戰斗英雄的故事;7、開展一次“愛軍”中隊主題和擁軍優屬活動;8、舉行一次“國防小知識”競賽或武器模型制作競賽。
在學校的支持下,將全校師生組織起來,華再清創辦了“少年軍校”,將全校師生分成108個“擁軍小分隊”,以自然村為單位,落實承包責任制,把每戶烈軍屬分配給“擁軍小分隊”輪流去服務。
30年來,華再清共帶領十萬人次學生擁軍,向軍人發出慰問品價值十萬余元。他把學生組織起來,輪流去為烈軍屬服務,共做好事十萬多人次,送春聯、年畫等慰問品價值十萬多元。“常州市武進區第三少年軍校”被評為“全國少年軍校示范校”,東安實驗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先進單位”。
(責任編輯:夢晶)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