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融網融資顧問李子善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網融網 訊:
“當我開始意識到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我問自己,是否還要堅持?”
沒有豐富的企業服務經驗,沒有駕輕就熟的融資技巧,網融網融資顧問李子善卻憑著認真的心態、對金融的滿腔熱情,以及一顆追逐夢想的心,在融資顧問的工作中交出了一份出彩的答卷,對理想的堅持給出了肯定的答案。“就算還不知道終點在哪里,但我不想放棄,也不會放棄金融這個夢想。”
理想雖美好,現實卻骨感
大學選修統計,畢業跨界金融,看似毫無瓜葛的兩個領域,卻在李子善對理想的追逐中完成轉變。
2011年,同學們還在享受著最后的校園時光,李子善卻選擇了在西部證券當起了見習生,邁出了他金融夢想的第一步。其實早在學校的時候,李子善就已經發現了自己對金融的極大興趣,同樣是和數字打交道,他發現炒股相對于統計來說,更令他著迷。一顆金融夢想的種子就這樣在李子善的心中埋下。
網融網小編了解到,校園資源有限,除了能選修到的會計課程,獲取到專業金融知識的渠道少之又少,但李子善還是憑著自學考取了證券從業資格,掌握了金融行業的基本知識。“一心想要做金融,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喜歡。”談到自己的金融夢想,李子善堅定的目光中充滿著對未來的期待。
但在券商做了大半年,因經驗不足,李子善無法從事他更向往的數據分析、研究的工作,加之人脈圈不夠廣,客戶任務的繁重,讓他也倍感壓力。回到家鄉南寧,他選擇了一份在銀行擔任客服的工作,雖然待遇不錯,但卻也讓他感覺不到未來的希望,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兜兜轉轉,還是離不開金融圈,但理想的美好與現實的骨感,也讓這個職場老手開始思考,一直以來堅持的夢想,滿腔的熱忱,是不是已經消失殆盡。
這個疑問在2013年有了答案。
從不了解到嶄露頭角
“說實話,我當初并不了解融資顧問的工作。”
回憶起剛剛接觸融資工作的情境,李子善還有些不好意思。在金融服務行業打拼了幾年,結識了不少同行,一些朋友在融資領域的發展,讓李子善看到了理想的影子。機緣巧合之下,他進入了網融網金融服務有限公司,擔任融資顧問的工作。
了解客戶的融資需求,及時弄清客戶的基本信息,推薦出合適客戶的基本融資產品,還要定時與客戶進行回訪。這些就是李子善每天都要重復做的客戶接待工作。就是這些看似簡單的工作卻極其考驗融資顧問的反應能力。每個客戶都有不同的性質,每種產品都有迥異的特點,怎樣將兩者在簡單的對話中迅速準確地牽線搭橋,需要融資顧問具備專業的判斷能力。而幾乎沒有為企業做融資的李子善,就只能學一步做一步,利用工作之余狠下功夫,研究融資案例、熟悉各類企業以及融資產品,在一次次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累積經驗。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一家能源有限公司找到網融網,希望通過網融網解決融資問題。該企業服務于廣大工業用能企業,并且擁有自主生產的新型清潔能源產品,經營年限較長,銷售穩定。李子善根據該企業提供的材料發現其連續兩年納稅超過30萬,非常符合中國銀行的稅貸通融資產品,并為企業進行了推薦。通過與銀行、企業雙方的牽線,該公司成功獲得了200萬元的信用貸款。李子善也收獲了融資工作里的第一份成功。
每一次接觸客戶都是一次成長
“我喜歡和有能力的人接觸,他們讓我能更快地成長。”
對李子善來說,融資這份工作中有著幾個對他影響非常大的人,他們是網融網資深的融資顧問陳宇、鄭欣以及其他的工作伙伴。從專業知識到融資技巧,從溝通方式到人脈積累,這些人可以說是李子善的“師傅”。
“他們總是能在第一時間給出企業的不同融資解決方案,還能詳細地解讀各類金融問題,這是我最佩服他們的,也是我需要努力的。”李子善談到工作伙伴時這么說道,“他們是我努力的方向,是榜樣。”也正是從“師傅”的身上,他清楚地意識到,只有向這些榜樣靠攏,甚至超越他們,才會離自己的夢想更近。
但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幾次融資的成功,并沒有讓李子善有太多興奮的機會,融資技巧、處理能力以及相關金融知識不成熟,他深深感到自己還有太多方面的能力需要提升。他抓住每一次與客戶接觸的機會,從交談中去學習新的融資知識,鞏固和完善薄弱的方面。無論企業最后融資成功與否,對李子善來說都是經驗的更新與積累,是更靠近夢想邁出的每一步。
未來,對于自己的期待,李子善希望自己能夠多補充關于金融、融資這方面的知識,在相關的財務、法律以及審計等等的基礎能力有一個大的提升,讓自己有足夠的資本與能力,把融資工作做得得心應手、游刃有余。而對于自己今后發展的方向,李子善說,他更期待能涉足私募股權、抵押貸款領域的投融資工作,但也不局限于這些方面,“只要是金融的,我都愿意去接觸和學習。”他相信,只要堅持,理想終有一天會變為現實。
(責任編輯:夢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