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國際書畫藝術網 訊:筆者是一名專職的網站文字編輯。因工作需要,上班時一天到晚都要守著電腦,瀏覽新聞,更新新聞。所需稿件,有的是我們網站工作人員采寫,有的從兄弟網站轉載。這些轉載的稿件中,有不少是從一些知名博客里挑選的。尤其是從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做了網站書畫頻道的編輯,所有原創書畫稿件,包括從博客里精心挑選的博文,都要至少從我手里過一遍,有的不下五六遍。
由于這些作品,寓意深遠,再加上我接手書畫頻道時間較短,有不少作品看不出它好在哪里,更不清楚畫家的創作意圖。因此,經常需要和他們溝通交流,次數多了,彼此就成了朋友。在這些朋友中,就有著名書畫家牛慶臻先生。 自從和牛先生結識以后,我就經常打開他的博客,翻閱他的博文,欣賞他的書畫佳作,同時和他進行交流。欣賞他的書畫作品,我的感覺是既能爽心,悅目,提神,又能明事理,知古今,辨是非。網民和讀者會以為我這么說有些言過其實,難道牛先生的作品真的那么神奇?我的回答是肯定的。如若不信,就翻開牛先生的博客,隨意找出幾幅書畫作品來欣賞吧---- ![]()
歲寒三友
這是牛慶臻先生最近完成的《歲寒三友圖》。若問歲寒三友是何物?大多數人都能答上來,但要說清楚歲寒三友的含義,恐怕就沒有幾個人了。筆者查曾經問過一個在大學里教書的朋友。他說,歲寒三友,指松、竹、梅三種植物。因這三種植物都能在寒冬時節保持頑強的生命力而得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也借以比喻忠貞的友誼。由松、竹、梅合成的歲寒三友圖案是中國古代器物、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裝飾題材。松和竹在嚴寒中不落葉,梅在寒冬里開花,有“清廉潔白”節操的意思,是古代文人的理想人格。聽了朋友的介紹,再看牛先生的這幅《歲寒三友圖》,那棵高大粗壯、枝繁葉茂的松,在寒風中傲然挺立,為使剛開放的梅不受凍害,松張開它溫暖且有力的臂膀呵護著梅這個似乎有些嬌嫩的小妹妹,給她體貼,給她溫暖;為了保護小弟弟竹在寒風里茁壯成長,寧可把竹的根扎在自己的腳下。還把為數不多的養分和水分,拿出來讓梅和竹允食和吸收,而自己忍受著饑渴與嚴寒抗爭。若問為什么松會這么做?松脫口而答,歲寒三友,我排行老大,就應理所當然地要保護好情同手足的妹妹和弟弟。這種保護,是無私的奉獻,不圖他們任何回報。 從牛先生這幅圖里面,可以看出,團結就是力量,冬天雖然寒冷,大家只要抱團,就能戰勝嚴冬,度過艱苦的歲月,就會迎來美好的春天。 ![]()
風過蜻蜓吻荷葉
牛慶臻先生創作的這幅《風過蜻蜓吻荷葉》,是一幅非常優美的圖畫。看著這幅作品,不禁讓筆者想起小時候發生的一些有趣的故事。過去農村不少池塘里都栽植蓮藕,每逢夏秋季節,它開的花有紅色的,有黃色的,有紫色的,這些顏色各異的荷花,不僅引來成年人觀賞,來小孩子在水里戲水、摘花,那時候,豆蔻年華的男女,沒錢買禮物送給心上人,就趁早起來在露水未干時將荷花摘下,用新買的手帕包起來,然后偷偷送給心上人。這些情竇初開的年輕人采荷花的時候,就專門采那些被蝴蝶、蜻蜓、蜜蜂吻過的,據說采到這樣的荷花送給心上人,就能使他們的愛情更加甜美。 回過頭再說牛慶臻先生這幅《風過蜻蜓吻荷葉》,畫上的荷葉雖然有些蒼老,但看得出來它葉肥汁濃,才開出鮮艷火紅的荷花,雖然是一幅畫,但讓人已經聞到撲鼻的芳香,這種香清新自然,余味悠長。雖然風暫時停下了,但荷葉托著荷花還在輕輕搖晃,荷花的芳香伴著余風飄向遠方。因此,才引來接吻的蜻蜓。在這幅畫里面,可以看出荷葉、荷花、蜻蜓,在余風的吹拂下輕輕起舞,節奏那么和諧,步調那么一致。不僅象征著風雨過后見彩虹,而且告訴那些賞畫者,秋天到了,豐收就在眼前。蜻蜓毫無忌憚的與荷葉接吻,表明了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相處,也預示著和諧社會的到來。 在牛慶臻先生的博客里,寓意深刻,形象逼真的作品還有很多,比如《菊黃蟹肥圖》、《珠圓玉潤圖》、《眉壽圖》、《八百遐齡圖》等等,無論哪一幅,都會讓您浮想聯翩,筆者賞析只是一己之見,未必能表達畫家的真實用意,還是讓讀者和網民自己來品嘗,來回味,來解讀吧!如果您有獨到見解,可別忘了和大家一起分享。 ![]()
菊黃蟹肥圖
![]()
八百遐齡圖
![]()
珠圓玉潤圖
![]()
眉壽圖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