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記者:許順喜 攝影:劉瀚鍇)報道,著名女畫家牛山、中國美協湖南分會會員、中國國寶書畫研究院研究員、湘西中囯畫學術研究中心理事、會同國畫院付院長,中原書畫院院士,先后就讀於懷化學院及天津美院,師從著名花鳥畫家易圖境先生、著名書畫家霍春陽、董振濤先生。其作品高雅清秀、個性鮮明,曾先后多次參加國內外大展,并榮獲獎大獎,在畫界被譽為“畫界花木蘭”之稱。
中國畫特別講究筆墨、線條、構圖等等,當記者看到牛山的畫時,總是讓觀者有意外的感觸:清新明麗的花鳥,大氣磅礴的山水,遒勁灑脫的線條,大膽雄強的構圖,氤氳華滋的水墨畫表現出來的那種剛毅、熱烈、明快、大氣讓觀者不自覺產生一種雄健豪邁之氣來。據記者了解,牛山的為人在圈內也和她的名字和繪畫風格一樣相當義氣、大度而灑脫。
牛山悟性極高、天資聰明,自幼喜愛繪畫。說起學畫的艱辛,她感受頗深。回憶起那段歷史時說:“最初學畫并無章法可言,那時我在湖南老家臨畫,條件的艱苦是可想而知的。冬天尚好,而夏日三伏,連個電扇都沒有,汗水順著胳膊往下流,怕浸濕畫,就用毛巾縛著胳膊臨摹。”勤奮和聰慧成就了他的繪畫事業,令她的藝術潛能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發揮。而善于借鑒和吸收多方面藝術養分則是她成功的秘訣。
中國畫家非常重視藝術反映生活的主觀作用。因此藝術作品不僅只反映畫家的繪畫技巧,還包含著她的學養、人格和其他一些方面。如果從修養方面看,牛山的畫是她多年來文化修養、文學修養、藝術修養以及生活修養的積淀。她深知人品在繪畫藝術中的重要性,她明白藝術是思想意識的產物,世界觀是畫家的靈魂,因而在追求藝術的完美過程中,亦十分注重人品的錘煉。牛山為人隨和,待人真誠。我們說牛山的作品之所以能打動人,是因為她具備一個成功畫家所擁有的綜合實力。她的成功,是繪畫技藝、人品、修養等多方面因素的集中體現。
藝術來源與生活而又高與生活。牛山深知中的道理。但要想高與生活,就必須到生活的源頭中去。正因為此,她經常外出寫生、采風,從生活中積累素材,到大自然中尋找靈感。山林、動物和諧相處,自然生態妙趣橫生。她把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審美情趣傾注于筆端,營造出一個純凈天然的藝術新天地。
牛山的畫路很寬,山水、花鳥都能畫,而梅花是她最愛的題材。她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坎坷崎嶇,經歷了無數的失意和磨難,但她沒有知難而退。她畫梅,梅花的精神、品質,反過來又是激勵、鼓舞她不懈追求的動力。她畫的紅梅,神清氣爽,超凡脫俗,品質高潔;她畫的紅梅,鐵骨錚錚,枝挺花艷,暗香沁人,春意盎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她筆墨簡樸清雅、蒼勁率意,筆墨生動、神韻沛然、氣勢博大,融合傳統文化藝術和現代審美意趣于一體,表達了梅花的高雅、圣潔,觀者耳目一新,心靈得到洗禮,靈魂得以升華,自然對群眾起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
畫家牛山編好明末清初的畫風,尤其喜歡石濤的畫,她廣學眾家,但對石濤始終鐘情。石濤灑脫的筆墨在牛山畫中有跡可循,酣暢淋漓是她比較顯見的特點,無論筆墨濃淡,都顯得水汽氤氳,總是一派清潤靈秀,郁郁蒼蒼。或取意于石濤之放曠豪縱,渴筆取妍,掃墨成風,或探古求源,追溯到八大,承之簡約筆法,筆簡而意遠。畫中疊嶂重巒,一勾一皴,茅屋草舍點綴其間,點墨成趣。無論是霏霏春雨,還是瑟瑟秋風,皆燦爛于牛山畫中。
在嘈雜喧囂的都市生活中,人們身居鬧市,奔波生計,心靈卻更渴望清凈平和的棲居之所,牛山筆下,正是這種高山仰止,心向往之的自然流露。讀牛山的畫,并不給人強烈的視覺沖擊,畫者心靜使觀者靜心,或許,牛山的繪畫可貴之處正在于此,她面對畫面始終保持著一種天真和無為,拒絕冥思苦想,不去刻意求新,只不過一直聽從內心的聲音,將自己的興之所至固守下來,覓得一處心靈棲居的地方,于是,成就了牛山輝煌的今天。(記者:許順喜 攝影:劉瀚鍇)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