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作家李國仁長篇鄉土小說《農歷》面世
時間:2014-11-19 13:58
來源:眾識網綜合資訊成都作者:袁 軒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眾識網綜合資訊成都訊:(作者:袁 軒)《農歷》是李國仁幾易其稿,傾注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七十余萬字,反映中國三農發展變化的長篇鄉土風情小說,日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并由新華文軒書店在全國上架銷售。
● 一段漫長的農耕歲月
● 一些已被大多數人淡忘的鄉村生活細節
● 一個悲壯、凄美的鄉村愛情故事
● 一幅波瀾壯闊的鄉村圖景
● 一部跌宕起伏、鴻篇巨制的三農發展史詩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眾識網綜合資訊成都訊:(作者:袁 軒)《農歷》是李國仁幾易其稿,傾注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七十余萬字,反映中國三農發展變化的長篇鄉土風情小說,日前,由四川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并由新華文軒書店在全國上架銷售。
這是近年來四川出版業出版的篇幅最長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時間跨度最長的純農村題材的長篇小說。它以主人公的成長經歷為主線,以社會變革中苦竹灘上秦家塆的發展變化為輔線,講述了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到新世紀初苦竹灘上男人和女人之間的故事,重點描寫了兩代人不同的經歷和生活態度;同時,它以大巴山區苦竹灘上的秦家塆為典型題材,以點帶面,比較全面、深刻地反映了我國農村、農業、農民近五十年來的發展變化。
農歷,又稱為陰歷、舊歷,是我國獨有的一種歷法,是廣大農民生產生活的寶典;農歷,在這部小說中也是指整個中國農耕文明史中“三農”發展的一段歷史。作者藉《農歷》這部小說,以沉郁、穩健的筆調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發生在二三十年前的鄉村社會的悲情故事:
在苦竹灘那片貧瘠的土地上,主人公秦漢陽出身于地主家庭,他在歧視、貧困和苦難中度過了童年和少年時光,正步入青春年華時,有幸迎來了黨的“三中全會”,徹底改變了家庭和個人的命運。正當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生活中去開辟自己新的人生道路時,感情的挫折和婚姻的失敗又給予他沉重的打擊,最后他不得不選擇了離家出走,遠離了生于斯養于斯的秦家塆。多年的漂泊游離以及孤身一人在城市打拼,已使他逐漸厭倦了城市的喧囂,越來越覺得只有那片土地才是自己的歸宿之地。十年以后,當他以一個成功人士的身份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時,他又茫然了,因為他所看到的家鄉早已不是過去的樣子了——傳統意義的鄉村以及農耕文明正在消亡。他不知道將來自己是回到鄉村還是留在城市,一切都是未知的。不過,當他帶著十年前留在父母身邊的女兒在返回城市的時候,他發現他父親送給他的那個木匣子里裝有著他們的家譜和一本發黃的《萬年歷》。這個時候,他才明白,他父親要他不要忘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而這個根,既是秦漢陽他們家族的根,也是整個民族的根。
小說全景式、多角度地著重描寫了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與中國廣大農村一樣,秦家塆所經歷的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變革,以及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們的生活狀況、精神面貌和不同人物的命運。它以社會大環境和時代的變遷為背景,深刻揭示了歷史和現實之間、階級和階級之間、基層組織和普通村民之間的社會矛盾,以及人物之間的個性沖突,同時,也體現了不同人物隱藏在內心的善良、虛偽和丑惡的人性;積極評價和褒獎了下鄉知識青年對農村文明進步的積極影響;熱情歌頌了黨的改革開放和“三農”政策給農村帶來的勃勃生機。
整部小說,敘事宏大,情節曲折、跌宕起伏,鄉土氣息濃郁,人物刻畫細膩、飽滿,有血有肉,性格突出。而小說中所揭示的不管是歷史的還是現實的一些社會現象,均值得深思,值得一讀。
翻開《農歷》,您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鄉土氣息。
閱讀《農歷》,您就會找到回家的路。
(責任編輯:夢晶)
|
------分隔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