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君亮簡介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日報網 訊:黃君亮,1965年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亞洲工藝美術大師,雕刻藝術家。傳承“世英切割”手法,結合影雕、珠寶混搭等各種元素,切面折射效果追求完美意境。其雕刻和珠寶藝術作品被美國、法國、意大利、德國、新加坡、臺灣以及北京、上海等地收藏家收藏,被譽為珠寶界的創新藝術家,享譽中外藝術雕刻界。 人物生平 1984年移居澳門,從事象牙、木雕,翡翠雕刻,師從黃秋華、許天永大師; 1995年從事天然水晶雕刻,師從天然水晶雕刻大師陳世英; 2001年與陳世英大師開始高級珠寶藝術制作,其中作品有臺灣陽明山佛舍利塔等,大部分作品在香港佳士得、蘇富比拍賣行拍賣; 2010年作品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三個月,轟動珠寶界。 獲獎經歷 2011年以雕工精湛、構思獨特等絕對優勢先后獲得第二屆中國天然水晶工藝品百花金獎、中國玉石雕刻作品“天工獎”優秀作品獎。
水晶瑩潤剔透,凝光內斂,自古以來正是雕刻的上佳素材。水晶雕刻集材質、造型、工藝之美于一身,既具有莊重典雅的古樸神韻,又有精巧細致的現代傳承。回顧水晶雕刻藝術的歷史進程,可以感受到古往今來的創作者在發展與創新之路上邁出的艱辛步伐。他們潛心于雕刻創作,不拋棄傳統工藝,同時追求更高層次的工藝創新與突破
1987年,陳世英先生融會浮雕、陰雕及寶石切割技巧于一體,始創五面倒影雕刻法,命名為“世英切割法”,榮獲當年國際設計大獎,這一工藝技法至今在雕刻藝術界仍有極大的影響力。只有透光的材料才可以顯現這種立體內雕和幻象雕刻法的玄妙幻覺,天然水晶正是最好的材質之一。“世英切割”由以獨特的工藝提升了傳統水晶雕刻藝術的價值,以其獨有的藝術表現力和工藝價值豐富了透明水晶材質的美感內涵;憑借精益求精、完美至上的工作態度,打造出一件件富有旺盛生命力的珠寶藝術品,在水晶雕刻藝術中存在著獨特的地位。
雕刻藝術貴在創新,重在突破。全新的題材、全新的工藝方法,可以展現出富有新意的藝術境界和藝術效果。題材上的突破固然能夠打動觀者,工藝上的突破更是難能可貴。我作為“世英切割”技法的重要傳承者,在繼承工藝技巧之余,融入自己對水晶雕刻獨特的理解,將形式美與裝飾美巧妙結合,在形式上添加裝飾,根據不同的寶石材質選取不同的雕刻手法,以恰當的技法處理,以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為基礎提升作品靈魂,為藝術品孕育出生命,使雕刻出的藝術作品具有不同的韻味。
雕刻藝術作品若沒有精湛的工藝作為承托,其藝術價值也難以得到體現,藝術表現力更會大打折扣。工者,技也;藝,乃構思和創意。構思巧、創意新、技法精,才是工藝的最佳表現。以透明水晶作為材質、以“世英切割”作為創作手法的雕刻藝術品具有完美的藝術效果,圖案唯美清晰,雕刻精致細膩;無論從哪個角度欣賞,作品的閃光點會淋漓盡致地展現在觀者面前,給觀者以極強的視覺沖擊力。
一件雕刻藝術作品的完成受制于材質,需要雕刻藝術創作者在方寸之間的有限空間中發揮出無限的創作思想,消除雕琢的刻意痕跡,使作品渾然天成。在造型上必須因質順形,類物刻象,巧妙地利用每一塊水晶材質的天然形態,根據創作者多年創作生涯中積淀的經驗和藝術想象力,才能比擬生動而不枉費雕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