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三農觀察網 訊:張三濤,字鑒月、號磨石齋主,又名石鑒月。祖藉安徽,現為中華佛教界書畫藝術協會常務副主席,云南民族大學職教專家、客座教授,安徽西廬書院執行院長,新安書畫院副院長。他七歲始在叔父引導下學書,遍習隸、草、正、篆各體,二十歲以前,就曾多次在省級、國家級書法大賽中獲獎。1990年先生以禪書派作品獲首屆中國文藝大展賽書法一等獎。1991、1992年兩次赴日本大阪等八城市舉辦禪書派作品巡回展引起轟動。
三濤信仰佛教,青年時代就開始研習佛經,尤其熱衷于禪學與禪修,曾皈依九華山祇園禪寺方丈、著名禪師仁德大和尚門下,長期參禪習定。同時為瑜伽學者、冥想師,百萬字《瑜伽學》與《瑜伽冥想》專著的作者,“禪書派”的提出,正是他將自己修習禪學與冥想的感悟及其境界,與書法藝術相融通的結晶。
三濤的字和他的人品一樣,質樸清雅、謙和內斂,提按使轉中常有詼諧意外的用筆,疏密錯落間總是透著智者的淡定與坦然。三濤的書法已將蔡邕的“骨氣洞達、奕奕如通神”的靈性,鐘繇的“云鶴游天、群鴻戲海”的恢宏與壯觀,以及王右軍的“龍躍天門、虎臥鳳閣”的靈動與矯健,全部收入囊中,食古而化升發為自己作品中的營養,超然獨出、自成一家,形成了古樸中透出清雅,豐腴中藏著靈秀的禪書風格。
品讀三濤的作品,有于流暢中藏神韻,在飄逸中存古樸的功力,這實在是常人無法做到的。 他的作品后面有善的力量,是一種內在的“張力”,帶給人的是祥和吉瑞,讓人心理愉悅。究其緣由,功隨日長是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崇尚佛學,三濤身為鴻儒,精通經史子集,才華橫溢、慧根深厚,一旦經書開卷,不需幾日,便可了悟人生真諦。他每日堅持禪定一個時辰,參禪悟道,使書法作品絢爛歸于平淡,而臻爐火純青之境矣。其實那是他在禪書創作中真正的明白了、淡泊了、放下了。雖然清雅、樸拙、淡定是三濤書法一以貫之的風格,而由絢爛歸于平淡,又多了一份清醒和明白,在質的層次上已完全不同了。 學他的字,需先明白“功夫在字外”的至理名言。先要在人品、胸懷、修為、學識上下足功夫,在人生磨礪中“觀心修心”,成“佛”則是無求而自得的事,當然慧根深厚是其必備條件。相信不久的將來,三濤書法的神韻與風格在書法界中會大放異彩(方宗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