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大眾網即日起推出“行進中國?精彩故事”之走讀山東大型走轉改主題報道,大眾網總部以及17市地方站的全體采編人員將深入基層,挖掘生動的人物,講述富有山東特色、具有山東味道的精彩故事,展現山東人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在追夢圓夢路上付出的努力,共同傳遞正能量
陳州接受大眾網記者采訪。 “行進中國·精彩故事”之走讀山東系列報道(1)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大眾網記者 樊思思 趙洪棟 “他說風雨中這點痛算什么,擦干淚不要怕,至少我們還有夢……”2014年12月11日晚,濟南大學“你的堅持終將美好”公益勵志唱講會現場,數千名觀眾眼含熱淚一起唱響《水手》。主講人“站”在一對特制的木盒上,雙腿自大腿根部以下便只剩下空蕩蕩的褲管,但這絲毫沒有影響他面帶笑容,細數自己的幸福人生。他,就是青年勵志演講家,陳州。 “生活就像一口鍋,只有經歷痛苦的煎熬,才會有沸騰的生活” 1983年,陳州出生在山東省蘭陵縣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記憶力的童年沒有幸福,只有破碎與痛苦的片段。6歲時,父母離異;8歲開始跟著爺爺四處乞討。13歲那年,獨自流落在外的陳州從一列運行中的火車上摔了下來。 “我下意識地朝下看去,褲腿里空蕩蕩的,然后我發現我的一條腿在五六米遠的地方,另一條腿竟然在頭底下枕著。”時隔多年,陳州依然清晰地記得摔下火車后從昏迷中醒來的情景。大約一年后,失去雙腿的陳州靠著兩只手,開始了“爬行”流浪的生活。忍饑受凍,挨打挨罵,跟流浪狗爭食,被壞人騙……在那些常人無法想象的苦難日子里,他無數次與死亡擦肩而過,但同樣是靠著常人無法想象的毅力,他堅持了下來。從曾經的乞丐、流浪歌手,到現在的勵志演講家,陳州沒有一刻停下前進的腳步。 “只有經歷痛苦的煎熬,才會有沸騰的生活”,如今的陳州已是兩個孩子的父親,臉上掛著平和溫暖的笑容。談到這些年的日子,他用得最多的詞是“美好”和“幸福”。 “活著就要證明存在過,我的存在竟然可以給別人帶去影響和改變,這真是一件挺棒的事兒” 陳州說,小時候自己經常幻想站在舞臺上,為大家演唱好聽的歌曲,臺下響起一片掌聲,那是他心目中最美妙的一幅畫面。18歲時,陳州在幾名殘疾藝人的幫助下,成了一名流浪歌手,以兩只自制的木盒為腿,走遍全國800多個城市,唱了3000多場“街頭演唱會”。當時的陳州沒有想到,多年后自己能站在真正的舞臺上,用另一種方式向人們講述自己的故事,影響甚至改變了數百萬人。 2013年,在朋友的幫助下,陳州正式成為一名勵志演說家。“不要總是抱怨自己的鞋子不夠漂亮,因為很多人還沒有腳”,這句人們熟知的話從陳州口中說出來,顯得特別有分量。一年多來,他的“小州全球勵志唱講會”已經在內地、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舉辦了近300場,為超過200萬人送去勇氣和希望。 演講中,陳州常常問大家“我們最需要的是什么?”責任,夢想,成功……觀眾會喊出各種各樣的答案。而對于陳州來說,人生最需要的,莫過于被別人需要。“通過演講,我發現自己的存在竟然可以給別人帶去影響,被別人需要,這真的是一件挺棒的事。” “真正的山我已經登過很多,我給自己的下一個目標,是登‘書山’” 2012年,陳州連續登上泰山、衡山、嵩山、恒山、華山,成為全球第一位依靠雙手登頂“五岳”的“無腿勇士”。他說,自己喜歡登山,登山讓他明白了什么是堅持。十多年來,陳州登過的大大小小的山不下百座,而他最新的挑戰,是登“書山”。 “做演講的時候,我經常會用錯詞,說錯話,因為沒有上過學,我的知識儲備遠遠不夠。”為了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奔波多年的陳州暫時在濟南停留下來,決心為自己充充電。 2014年9月,陳州成為了山東省特殊教育中等專業學校的一名新生,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正式走進學校,第一次參加開學典禮,第一次坐在教室里聽老師講課。“32歲的我毫無疑問是班里年齡最大的,比老師都大”,說到這里,他不好意思地笑起來。 每天早上7點半,陳州準時來到教室。語文、數學、英語、音樂、書法……對于連小學都沒上過的陳州來說,每一門功課都格外艱難,“語文老師讓寫四頁紙,我一下午才憋出來半頁,半頁有42個錯別字”,即使是這樣,陳州依然學得非常努力、認真。 “我現在的專業是特殊教育,畢業后就是去特殊教育機構服務的。”對于下一個十年,陳州覺得自己的規劃很簡單,“40歲以后大概就不會再奔波了,希望能回老家的特殊教育學校當個老師,給殘疾孩子們上課,教他們知識,給他們講講故事,這就挺好。” 20年來,因為沒有雙腿,陳州的腳步比普通人要慢很多。但他一直在前進,看人間百態,覽大好河山,從未有一刻停下腳步。“正是因為這種慢,我更能體會生命的另外一種美”,說這句話的時候,沒人會懷疑陳州眼睛里那抹從心底漾出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