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部新聞網訊 (記者張龍 文峰 )朱軍從小喜歡美術,學畫很長時間了。他的作品不但用于自己欣賞及贈友人,也曾幾次拿出來捐獻為慈善事業籌款。2010年紅十字會慈善晚宴,為了給先天性心臟病兒童募集善款,朱軍就曾將自己的一幅中國畫捐獻參與拍賣,并在現場拍得40萬元。
![]()
即使在央視,朝夕相處的同事中以前知道朱軍會畫畫的人也鳳毛麟角,朱軍會偶爾的在微信上放了一張自己的畫作,立刻激起千層浪。朱軍還避免在任何節目的“才藝表演環節”展現這一手,在《藝術人生》某期節目中,嘉賓開玩笑夸朱軍繪畫才華的內容,在后期制作時都被他要求剪掉。朱軍這么解釋:“在繪畫里我還是個少年,還沒有炫耀的本錢。”
朱軍透露:“大家都知道我拿話筒30多年了,其實大家不知道,我拿畫筆已經四十多年了”。他在自己畫冊的后記中寫,兒時的夢想不是當主持人,而是畫畫:“那是一個不會多談夢想的年代,畫畫至多就是個花錢又不討喜的愛好,比起將來可以家養戶口的數理化,當畫家是無知少年的癡人說夢。”然而,放棄夢想并沒有使朱軍有太多的難過和遺憾:“那個年代,參軍找工作是正常和堅定的選擇。”
兒時學習畫畫的朱軍工作后中斷了自己的愛好,讓朱軍重拾畫筆的直接原因竟然是“有錢了”。“我除了臥室,還有一個很大的書房,想布置成中式的,就買了一個畫案擱哪兒了,擺著不動覺得也沒意思,就說拿起筆試試吧。這一試就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那個感覺都回來了。”
![]()
很多央視的同事看到朱軍的畫作后第一個反應是“畫得太好了”,第二個反應是“你怎么可能有時間畫畫啊”。朱軍說我說這話都怕得罪圈里的朋友,好多人老婆都說,你們誰能忙過朱軍啊,我怎么還老能看見朱軍朱軍的老師范曾也證實:“朱軍自從跟我學畫畫以后,喝酒少了,狐朋狗友少了,他老婆為了這個啊特別感謝我。”
![]()
朱軍喜歡在清晨作畫,自嘲自己是“老人生物鐘”的朱軍在央視錄節目、主持晚會都是下午、晚上。清晨5點多就醒來的朱軍抓住清凈的時機作畫。“繪畫是很寂寞、很艱苦的事情,的確是需要用一些毅力去開始的。但畫著畫著就不一樣了,后來就找到樂趣了,覺得畫中人在跟我交流。”朱軍說。朱軍的朋友告訴記者,朱軍的畫室有七八米高,十幾米寬,“非常壯觀,里面放了好多他畫的巨幅的人物畫像。”
![]()
朱軍是著名畫家范曾的關門弟子,范曾表示對徒弟特別滿意,稱其頗有天賦。:“我要是夸朱軍是不是有自我吹捧之意啊,那我就不夸他了。朱軍最開始畫畫啊,畫個小鳥,我看像個蟬,就那么個水平,到現在短短幾年,他能畫成現在的水平,我太高興了。
正是因為經歷了太多的燈紅酒綠,朱軍內心特別渴望著一份平靜。現在對他來說,主持是一個半圓,畫畫是一個半圓,只有和兩個拼起來才完整。朱軍老師說到,“當鮮花和掌聲成了常態,什么還有什么能讓激動得淚流滿面?我試著在另外一個空間里尋找自己。在書畫的世界里他仿佛重新活了一回,放下自己的面子,關上電視,一筆一劃的開始。畫畫是一項艱苦的工作,其中的寂寞只有自己知道。但畫著畫著,我開始有了一種忘我的體驗。夜深人靜的時候,褪去中年人該有的壓力與負擔,我突然覺得自己可以在畫筆下放縱,甚至暫時推卸一下責任。”
![]()
據悉,朱軍的畫作亮點頗多,其人物情緒飽滿,藝術底蘊或婉轉或靜和,留給觀者無盡的想象與藝術感染。此次的參展作品都為近年所作繪畫精品,其中人物、花鳥各半。人物畫以西藏風情人物為主,這是作者在西北生活多年內心感受的表達,其中《康巴一家人》更是作者對和諧社會以及中國夢的寫意,人物眼神中無不表達出對未來生活的向往。花鳥畫是作者對傳統中國文人畫的繼承創新。同時作者還臨摹中國優秀的傳統作品如八十七神仙卷、永樂宮壁畫、敦煌壁畫等。
朱軍繪畫作品全國巡展5月26日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第一站,此后先后在福州與、蘭州舉行兩站,西安是北京以外巡回展的第三站。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