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記者 李欽烽)“既然把用毛筆書寫的作品稱為書法藝術,為什么我們不能更率意一點,更美一點,更藝術一點。每個人的審美觀點不同,審美取向不同,憑什么我不能做回我自己,非寫得像某位大家,有出處,把思想定格,把手法定格,把形狀定格,才好才對才應該,傳統的書法能夠流傳千古,無可厚非,它一定有它存在的價值,但千人一書,千人一面,墨守陳規,就是正道。一輩子師古,教化自己,約束自己,最終一定能夠成就自己嗎?恐怕沒人敢大聲回答,至少我不會。當今社會,特別是年輕人,思想活躍,當代人應有當代人的風采。我們應該通過一次次的創新,把老一輩的衣缽進一步升華”。新鄉縣大召營鎮文化站站長,中國愛國書畫家,“根藝書法”創始人楊興科正在和書畫界同道交流。 近年來,楊興科經過潛心研究,將傳統書法與根雕藝術相結合,巧妙借鑒書法真、草、隸、篆的書體進行結字組合,利用中國畫的運筆用墨進行干濕處理,通過全新的藝術加工,書寫的一種書中有畫,畫中含韻,形神兼備的現代派的“根藝書法”。他是文化藝術的創新,更是根雕藝術的升華,給欣賞者一種別樣的視覺享受。其作品被中國根藝美術協會理事、河南省根藝協會主席靳佃三譽為“中國根藝象形字”。 李苦禪老師曾經這樣說過:書為心畫。書至畫為高度,畫至書為極則。“根藝書法”是畫出來的,“根藝書法”也是寫出來的,這也是“根藝書法”的真實寫照。中央美術學院張憑教授鼓勵他說:“繼續努力,不要放棄”。 “根藝書法”取法自然,用筆有干濕。大自然中的根千奇百怪,要想寫出根之形,根之美,筆中必須帶澀,根的美就是一種缺陷美,她是一幅小寫意,大膽的同時,還應該注意細節;“根藝書法”形神兼備,相映成趣。 “根藝書法”顧名思義在于根之韻味,一幅作品缺少了根的元素,就是少了點睛之筆,整幅作品就索然無味;“根藝書法”其形似根、似字、似畫。意在筆先,意又在筆后,大膽落筆,細心收拾。天下的樹根由于生長的環境不同,條件不同,形狀各異,神態各異,萬種風情,只有相似,沒有具象。 楊興科還充分利用“根藝書法”這一新穎書法藝術載體,創作了“廉”、“正”、“寧靜”、“隨緣”、“一身正氣”等書法作品,通過舉辦廉政文化書畫展、在中國傳統節日期間送“廉根書法”等方式,將廉政與書法聯姻,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通過書法作品傳播廉政思想,弘揚廉政文化,受到了群眾的歡迎,增強了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在今年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中,楊興科又積極思考如何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宣傳黨的政策。他在創作根藝書法的基礎上,想到了畫竹,因為竹子代表著清風正氣,于是他用片片竹葉組成了一幅中堂字畫。中堂上畫著四根竹竿,其間隨風搖曳著“為民務實清廉”感受著一股清風正氣。中堂兩邊的對聯上同樣用竹葉書寫“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他把作品裝裱后送給村里的干部,以此來提醒大家要為人要有君子之風、有正氣,為促進黨風廉政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 今年以來,楊興科通過積極宣傳廉政文化,引起了廣大干部群眾的廣泛關注和歡迎。其多幅書法作品被國內書法愛好者和澳大利亞等外國友人收藏,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
楊興科正在創作
根藝書法 —— 蘭
根藝書法 —— 樂
根藝書法 —— 梅
群眾路線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