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河南日報訊(記者劉洋)書法和根雕,看似不搭界的兩種藝術形式,卻在新鄉縣大召營鎮農民藝術家楊興科手中完成了融合。他的字不僅獲得“2014中國廉政書畫展”優秀獎,還入選了新鄉縣非物質文化遺產美術項目。1月7日,當記者見到這位樸實的農民時,他正在一張宣紙上用特制的毛筆揮毫潑墨。不出一分鐘,一個遒勁的“舞”字躍然紙上(右圖)。 作為新鄉縣大召營鎮文化站的負責人,楊興科在研習書法并與書畫界同仁交流時,經常思考書法藝術的創新問題。他說,既然把用毛筆書寫的作品稱為書法藝術,為什么不能更藝術一些呢?每個人的審美取向不同,書法家需要有自己的風格特點,千人同書、千人一面、墨守成規,把思想、手法定格在某一種框架內,這應該不是書法發展的未來。“當代人應有當代人的風采,應該通過創新把老一輩書畫藝術家的經典衣缽進一步升華,才能更好地傳承。”楊興科的想法很大膽。 基于自己的觀點,楊興科潛心鉆研,將傳統書法與根雕藝術相結合,巧妙借鑒書法真、草、隸、篆的書體特點,利用中國畫的運筆用墨進行干濕濃淡處理,通過全新的藝術加工,書寫成一種書中有畫、畫中含韻的“根藝書法”,其形似根、似字、似畫,形神兼備、相映成趣,給欣賞者一種獨特的視覺享受。其作品被中國根藝美術協會理事、河南省根藝協會主席靳佃三譽為“中國根藝象形字”。 有了成績,楊興科也沒有忘卻一路走來的艱辛。在遭到很多人的不屑和嘲笑時,中央美術學院張憑教授的一句“繼續努力,不要放棄”給了楊興科繼續走下去的信心。楊興科說,任何事情都不會一帆風順,“根藝書法”也是如此,相信經過時間的檢驗,這種藝術形式也有它存在的價值。“我喜歡寫‘一身正氣’這四個字。人活天地間,就是憑著一股氣,我有信心把根藝書法堅持下去。”他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