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憲博畫作《鯉魚跳龍門》被申報為青島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即墨生活網 訊/記者 馬立瑜 宋增智 畢可湖 】近日,由國際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美術導師崔憲博精心創作的《鯉魚跳龍門》一圖,被青島市文化部門申報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據了解,這是我省首例被報非遺的中國畫作品。昨日,記者賞讀了崔老師的《鯉魚跳龍門》,感覺到他的作品,是以柔和的線條和縝密的細點組成的一組組畫面,可謂精工細雕。更于厚重見幾分灑脫、飄逸。記者注意到,崔老師畫魚動感極強,如芊芊弱柳,其線條結合,臻而為一,情景有致,自然融會,可謂秒得天成。這當來自數十年致至于斯道,精心于學之功。 仔細欣賞崔老師的作品,或茂美滿紙,或疏簡一角,皆能見其機趣。其各趣中,除筆趣、墨趣、雅趣之外,強化其線墨的柔韌與剛性,因而也尤顯處處醒豁之出其不意的鮮活和美感的意趣。尤其是“留白”,抑或是形態造型的需要,抑或是外光光斑的影像,妙不可言。總之,形式手段的多樣化,強化了其作品的藝術張力,以臻完滿的意境追求。為之努力不懈,從形式的尋找到精神的尋找。 ![]() 記者了解到,崔老師不僅畫畫得好,而且還精通書法。楷書、草書、隸書各種體都會寫。有人問,你怎么寫字了?崔老師說:“我怎么不可以寫字,藝術是想通的。”關鍵在于你的造型能力,你的基本功硬不硬。只要有造型能力,只要理解各種藝術的長處和短處,實際上藝術是種感情的表現,藝術家只有兩條,一條是感情,一條是技巧。我要求我的作品第一要有感情,人家說我的畫感情很充沛,感情特別重要,有了感情畫出來的東西就是活的,是有生命力的。 崔老師本科畢業,現在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因此對學有師承有著獨特的見解。他告訴記者:“中國畫學畫的方式往往會決定一個畫家的藝術風格與成就。因此學有師承就顯得尤為重要。所謂“第一口奶”。如果路不正,后來悟到,雖欲跳出,極為吃力。古時學畫方式一般為名師以課徒畫稿當場給學生做示范,使學生形象的了解不同對象的具體方法。待學生領會基本畫法以后,再出示或借閱私藏古跡名畫進行解釋以達更高層次臨摹喝研習,為日后自我創作打下扎實基礎。 ![]() 記者還了解到,《鯉魚跳龍門》大功告成后,崔老師正在精心準備鯉魚系列創作。力爭創作出千姿百態的鯉魚,做一個鯉魚名畫家。 藝進如登山,拾級而上;又如中流擊楫,不進則退。作畫,即思“面目”、“風格”,知其盡頭不遠矣。畫無本體,功夫所至,即其本體。《易大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記者愿崔老師的《鯉魚系列》早日出爐。為自己,為讀者,為其眾多粉絲帶來更多的快樂。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