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企業家日報網 訊: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被譽為“中國農業產業的春天來了”。 文件再次聚焦農業現代化,農業生產的物質化、服務化,產業鏈一體化趨勢,不僅為新農業企業增添了信心、注入了活力、鼓足了干勁,也為投資界更好把握新一輪戰略投資機遇,助力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政策支持。 作為我國新農業領域的一支旗艦企業,秦嶺鮮都獼猴桃產業聯盟重要發起企業,現代新農業企業集團將如何整合自身全產業鏈優勢,破解發展瓶頸,把握政策機遇,凝聚投資者信心與共識,實現企業的戰略轉型與崛起,本報記者走訪了現代新農業企業集團董事長宋金典。
宋金典董事長 奇跡之路 2015年的4月8日,是現代新農業企業集團的第32個生日,現代新農業企業集團在宋金典的領導下,踏踏實實的度過了32個春秋,由開始蛋雞育種發展,至2006年6月6日,現代新農業企業集團誕生,如今已發展形成了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種植、深加工、銷售為主的綠色、無公害有機循環產業鏈,擁有八大產業十五家分子公司和研究機構的大型企業。 可以說,公司的成長見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程,好比一棵挺拔于大西北的偉岸白楊樹,傲雪臨風,數十春秋,始終以從容不迫的姿態,面對著市場風雨的洗禮,逐漸的生成著自己的生命年輪與創業傳奇! 宋金典早在80年代就開始了蛋雞育種工作,他有著一套很扎實的育種科技功底,集團公司在他的帶領下,飽享了科學創新的一個又一個甜美的果實,他用一般蛋雞素材培育出了A、B、C、D四個純系蛋雞,很多人都以為農業不賺錢,而他培育的蛋雞曾祖代2.5個雞蛋的成本就可以生產一只祖代雞或者父祖代雞,當時一只祖代雞進口需要22美金,當時的人民幣與美金的兌換比例是1:7,折合154元人民幣。而他培育的種雞成本僅為3元,其利潤率之高,可見一斑,即使他生產的父母代種雞每只可售12元,成本仍然為3元,可見科學生產對于商業效益的作用之巨大。2011年宋金典又以其前瞻性戰略眼光,進軍綠色產業,他帶領全集團公司開始了對獼猴桃、茶葉產業和富硒產業的開發和品牌化運營,這不僅為新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東風,也大大把企業發展的速度推向了快車道。 功夫不負苦心人,由于宋金典董事長帶領的團隊功績卓越,社會也給了他不少榮譽和回饋,他先后被當選為十屆全國工商聯執委、陜西省十屆政協委員、陜西工商聯常委、陜西山東商會副會長、中國2012年品牌年度人物、陜西省獼猴桃創新聯盟理事長。 回首這32個春秋的創業心得,宋金典告訴記者:“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真正干成一個企業是不容易的,尤其是高科技農業,現代新農業將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力爭在綠色產業領域創造新的發展奇跡! 踏浪潮頭 對于致力于創新事業的企業和企業家而言,永恒不變的主題是“挑戰”! 挑戰與危機催生變革的勇氣。也促使企業家能夠不斷正視企業發展的瓶頸,外部潛在的威脅與競爭壓力,帶領團隊不斷實現自身的變革與升級,以更好的適應和把握產業轉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對此,宋金典不無欣慰的告訴記者,2014年,現代新農業集團積極把握國家政策支持,投資界看好新農業發展潛力的大好形勢,提出了“綠色產業+綠色金融+綠色文化”的發展戰略,以實現集團骨干企業秦嶺鮮都生態股份有限公司整體上市為目標,對集團獼猴桃全產業鏈的優勢資源進行系統整合,實現了以企業帶動,市場拉動,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合伙推動,四種模式相結合的方式,建立高產、優質、高效和特色農產品綠色種殖基地,全程可追溯的產業鏈技術體系,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開發經營模式,傾情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國內獼猴桃綠色領軍品牌,實現了企業新一輪產業升級與跨越發展,從2011年至2015年,公司以秦嶺鮮都1號優質獼猴桃為突破口,先后在我國東北、華東、華南、華中、西南、西北等開辟建立了六大區銷售,開辟了我國優質獼猴桃品牌化經營先河。 宋金典也不諱言公司目前面臨的轉型危機,他表示企業的發展成長象人體發育一樣,需要經歷各個發育期成熟過程,各個階段均從肉體、骨骼、精神經受巨大變化轉變,逐步成長壯大。 對一個歷經商海浮沉的企業家來說,危機背后是機遇,更是發展的新動力。宋金典表示,2015年,現代新農業集團將按照“穩產業、重銷售、搶網商、促上市”為目標,按照“種植示范、培訓帶動、收購儲藏、品牌銷售、網商拓展、加工研發、培育上市”的成熟經驗與運營模式,進一步拉動陜西省獼猴桃產業的綠色轉型與升級,為秦嶺鮮都乃至現代新農業企業集團提供可靠的產業保障,同時,充分借鑒并順應互聯網金融的新思維與新趨勢,與公司綠色產業發展優勢實現整合對接,建設惠客豐網商等。 鳳凰涅槃 綠色資源優勢如何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綠色發展戰略如何轉化為全員執行力,是宋金典及領導班子首先需要面對的課題,而這對企業以及每一位員工來說,無疑是一次鳳凰涅槃的自我變革之旅。 如何化解農業企業全產業鏈投資資金缺口大、資金周轉慢,投資者難免信心不足甚至動搖撤資等問題,宋金典表示,公司將從加強與金融機構的戰略合作以及進一步推動內部財務管理制度變革入手,加強與投資方的戰略對話與溝通入手,持續優化全產業鏈的財力整合配給,進一步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運營績效,以提升投資者信心。他表示面對周至縣40萬畝世界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融資5億至6億元,打造出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標準化高效農業大產業,年產值逾百億元。 好的企業戰略離不開一支高執行力的企業團隊。宋金典告訴記者,新農業集團的員老們合作有的長達二十多年,十幾年,短的也三、五載,32載風雨兼程,投資者與企業羅織累積了千絲萬縷的感情,但另一方面,適應企業轉型與跨越的戰略新訴求,公司的體制、機制,以及人力資源等亟待轉型升級,宋金典表示,經過2014年半年多的醞釀商討論證,公司決定壯士斷臂,對集團公司中上層全員解職,重新竟崗入職,取消職位薪酬制,推行效益工資制度。 企業基業長青歸根結底,靠企業文化,32載創業實踐,宋金典及其領導的現代新農業,其一切探索和實踐,都圍繞著一個根本主題,就是“人民到底需要什么?”,對宋金典來說,每一個時代的人民,對市場經濟來說,就是廣大消費者,其最根本的需求和滿足,都離不開綠色健康的食品,都離不開對富裕幸福生活的追求,而如何通過現代新農業的企業創造和產業開發與運營,為消費者提供負責任的綠色產品,為股東和投資者創造價值,在此實踐過程中,創新現代新農業以責任為導向,以服務為主線的綠色企業文化正是宋金典及其團隊的實現基業常青的根本任務。
面對未來,宋金典告訴記者,冬去春來,寒暑冷熱,新農業已走過了三十二個春秋歷程,很不容易!2015年是我國深化開放改革轉型開局之年,中央一號文件把農業列為重大國策,迎來了我國農業發展又一個春天,現代新農業企業集團三十二年的心血汗水終于企盼來春風! (本報記者 王鏡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