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畫家王健
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部新聞網 訊:藝術檔案:王健,字忠藝,號云山軒主人。1968年出生陜西西安,自幼師從著名的書畫家邵夢龍先生學習人物、山水、花鳥。主攻工筆花鳥、山水等國畫。現為陜西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全球華人總會書畫研究院十院院長,陜西國際書畫藝術交流協會理事。作品曾多次在國家、省級報刊、雜志出版刊登發表,其作品在中國郵政組織的《中國郵冊》美麗中國上發行郵票,紀念冊。2013年在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展進入全國300強。

他的山水畫里,既有"樓船夜泊瓜洲度,鐵馬冰河大散關"的雄渾大氣,又有"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委婉曲致。一個多小時,千余言的獨白里,有他生命的天真、歲月的浪漫、筆端的塊壘、壺中的疏狂 穿過墨彩的森林,拂去宣紙的塵埃,在寫意的山水畫里,他恣意揮灑,泰然從容,宛若脫俗的仙君;而站在扎實的土地上,他則如巍峨的高山,堅韌挺拔,像極了"王健"這個名字所賦予他的健碩,穩重。
山是男人的情懷
"山是男人的情懷。"王健激情澎拜的說著他對山的感悟,回想起27年前,曾與天津的書畫家一起登臨華山的情景,那種山在霧的懷抱的豪邁似乎又縈繞在腦海。當他登臨華山頂峰,眺望整座山時,他忽然就被華山的神色震撼住,他覺得男人就應該站在大山上登高遠眺,感受山的巍峨,這樣就可以把大山融入到自己的心里。正是這次的登山之感,他的豪情被點燃,遂當即決定,以后再不畫花鳥,堅決畫山水。
山水畫就是中國的風景畫,但又不是簡單的描摹自然風光,而是畫家精神的訴求與流露,是畫家人生態度的表達,是畫家人生追求的體現。他們寄情山水,不斷在山水中領悟人生,領悟自我天道,以尋求精神的最高境界。"山水是中國人的信仰。"對中國山水畫的人文精神,王健一直這么認為。

走進王健的畫室,映入眼簾的便是他的山水畫作,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雄渾險峻,氣象萬千。尤其在那些變幻多端的墨色水氣中,畫家勾畫出的山川、老樹、蒼松、怪石、飛瀑、流水、山花、茂林等,雖是貌不經意的信筆拈來,卻凝聚著畫家千百次的觀摩寫生,熟爛于胸的自然景觀和藝術境象的高度合一。
在王健看來,"一幅作品的好壞優劣,并不是完全取決于筆墨之間,更為重要的是,要看筆墨之外的功夫"。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他筆下的山水畫在秀潤清麗之中,蘊含著古樸大氣;在雄奇險峻之中,蘊含著無窮意境,畫家在內心情緒的作用下,完成了從物象到意象的轉化,使作品不再是對大自然的"摹仿"與再現,而是一種在精神高度的文化層面的創造、提煉和升華。
王健筆下的山水景象,更多的是體現出了他擁抱生活的激情,體現出了他揣摹生活的才識和視角,體現出了他對大自然的獨特心態和情懷。正因為如此,王健的作品少了浮燥,多了厚重;少了做作,多了深沉;少了虛夸,多了真誠,實現了寫心、移情、寄性的藝術理想。

談及最初切入山水畫的契機,在王健看來,它是一種最為本真的內在的喜好,任何人都有藝術或者繪畫天賦,是否碰到合適的表達方式以及日后的各方面的支撐,能否得以延續視情況而定。相對來說,繪畫其實沒有一種固定的樣式,相同的是,內核是一種精神的追求,把自己的喜好和精神追求統一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更難得是,繪畫并不單單是內在修為問題,是內心的表現,精神性的表現。技術上雖然有一定的基礎,但是內心的修為,對于人生的思考,對筆墨和社會與大的宇宙的關系,還需要真正意義上的深入。

對于他而言,山水畫不僅僅是視覺語言,更多的是內在心象的一種體現,如何將外在的山川丘壑與自身心象吻合,終究是需要錘煉的一條永無止境的藝術道路。山川的生命力在于靈動,在于四季輪回與朝暮變遷中所呈現的不同意境,賦予其或淡雅或豪放或蒼茫的人文情懷,恰到好處的融合當下景與情,當下山川與心象,提升外在物象的刻畫,將是王健孜孜不倦的藝術追求。

精神是繪畫作品的靈魂所在,每一幅畫都應有畫家內心的訴求與表達在里面,否則任它再美的線條勾勒,終究經不起時間的沉淀。而觀王健的山水畫,你能感受到清新自然、曠遠深厚的意境,古意森森,山石皴染結合,樹木盈出,墨色濕潤。位置嚴整,意境高遠,意味雋永。畫風清秀圓潤,清逸疏簡,筆意挺秀,點染清妍。我們從中看到的,是古典情懷與現代意識相協調,心凝神釋的一種超然境界。
偏執是藝術的魅力
藝術家需要偏執,偏執于常人不敢想,不敢做的,方能追尋到藝術的魅力,到達藝術的至高境界。好比一幅繪畫作品,若是不敢加入自己的元素,自己的領悟,一味循規蹈矩,追逐傳統,那必然不會得到認可。有句俗語叫做"偏執的人生不需要解釋",或許說這句話的人,也是位藝術家吧,因為自己的觀點不被世人所認可,但他依舊堅持自己,才有了這么一句對偏執的藝術家的最大慰藉。

而在王健看來,他更喜歡把偏執叫做執著,或許"執著"更帶有一份堅持,一種積極的心態在里面。擱在以前,他對這個詞的理解,不會這么深刻。他說,由于領悟到山水的意境后,自己在山水畫上的進步頗快,時常得到老師的表揚,而這對于一個年輕的畫家來說,多少有些驕傲。于是他就把注意力全用在感受山水上了,作畫也少了,結果被老師狠狠批了一頓,說他功課做的太少,不思上進。挨批后的王健,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于是,他狠下心來勵志要勤奮。多年來,他一直把這次教訓放在心里,時常回味一下,以告誡自己不能驕傲。

時間是證明對與錯的最好方法,現在再回想一下,那次的教訓是對的。因為勤奮,因為執著,因為對藝術的追求,王健的山水畫進步很快,造詣頗高。他現為陜西美術家協會會員,西安市青年美術家協會會員,全球華人總會書畫研究院十院院長,陜西國際書畫藝術交流協會理事。并且,作品曾多次在國家、省級報刊、雜志出版刊登發表,其作品在中國郵政組織的《中國郵冊》美麗中國上發行郵票,紀念冊。2013年在第七屆當代中國山水展進入全國300強。對于這些至高的榮譽,王健看的很平淡,但同時他又看的很重。平淡是因為,他一心追求藝術,對這些身外之物不是很感興趣,并且榮譽只能代表過去,以后還需努力;看得重是因為,這些榮譽應該是他回報恩師邵夢龍先生最好的禮物。
家是創作的動力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總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這句話用在王健身上再合適不過了。他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有孩子,有一個支持他繪畫的妻子。說起他的成功,王健滿臉都是幸福的神色。是的,這么多年來,妻子一直在默默的支持著他的繪畫創作,這對于一個搞藝術的人來說,真是天賜的福分。當初正是因為他的這個愛好,妻子才選擇嫁給他,和他一起并肩前行,給予他創作的最大支持。而他始終覺得虧欠妻子太多,所以王健對妻子一直都是相敬如賓。他用"尊重"來代替社會上流行的"怕老婆"。他覺得婚姻、家庭和做生意都是一樣的,需要用心去經營,才能把日子越過越好。

有了這個家的支持,他開始全心的對待他的第二個老婆--繪畫。他說,他再沒有第二個余地,在繪畫這條路上準備一直畫下去,從未想過退路。一份堅持,一分收獲,正是由于不斷的潛心堅持藝術之路,"書畫同緣"在他身上演繹的淋漓盡致。古有伯牙與子期知音相遇,今有山水畫家王健與書法家劉志德書畫同緣。他們的結緣,將會為書法和繪畫同題創作的歷史添上濃厚的一筆。而俱王健透露,他們目前正在研究一種"淡墨山水"畫,期待他們的合作能夠取得圓滿成功。
從藝之路,但求本心,站在藝術的殿堂里,王健用他那顆純藝的心,詮釋著藝術的情懷和魅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他會創作出更多行云流水的靈動畫作。衷心祝愿他今后的路走的更寬、更遠。(總監文峰 中國人物網劉雷 黃雨山 )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