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前結緣文化藝術報
農民畫家李翰迪回“娘家”感恩
中國傳媒聯盟 據 陜西市政網訊(特約記者 孫永琳 魏鋒)3月23日,對西部畫院副院長李翰迪來說是幸福而難忘的一天。當日一大早,李翰迪冒著春雨趕到西安市北關正街,興致勃勃地來到他28年前工作的文化藝術報社,受到總編陳若星熱情接見。
畫家李翰迪(左)與總編陳若星交流
“至今刻骨銘心的是,在報社期間,我還采訪了中青年作家陳忠實老師,寫過長篇通訊。至今,還保留著陳老師在我作品上的簽名……”在陳若星總編辦公室,李翰迪滿懷深情地講述了28年前在文化藝術報社工作的經歷,難以忘懷報社領導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衷心感謝孫豹隱、羅寧、郭寶善、劉省吾、金明等老師的精心指導,匯報了他28年來不忘恩師教誨,傾情國畫藝術創作的艱辛歷程,并現場展示了他的大寫意國畫駿馬圖。
1987年12月,對李翰迪來說,是他人生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只有23歲的他脫下軍裝,結束了五年的軍旅生活,踏上回家的征程,復員后的結緣文化藝術報,做了一名內務記者,在優秀的團隊里,激發了他工作的快樂與激情,為他數年潛心磨礪國畫奠定了基礎,他開始對徐悲鴻的馬畫作品,潛心硯耕,朝臨暮畫,一幅臨摹不下幾十遍,以此掌握其獨有的水墨語言符號,從求法、守法,再到棄法,逐漸掌握其筆墨技法。他還從張旭、懷素狂草中尋求大寫意的筆法,從臨摹草書中提升線條的質量,臨摹用過的宣紙經常用三輪車拖到廢品站交售,數年來不斷探索畫馬,所用紙張能堆成小山。
李翰迪(右)向文化藝術報總編陳若星贈送作品
總編陳若星對李翰迪回“娘家”表示熱情歡迎。陳若星總編說,她是通過報刊、網絡了解到李翰迪堅守書畫的事跡,李翰迪扎根基層,在生活的夾縫中傾情國畫藝術,堅持潛心專工國畫大寫意馬的藝術故事很勵志,令人敬佩,催人奮進,希望李翰迪能繼續堅守自己的夢想,堅持正確的藝術方向,在今后的藝術人生路上更加輝煌。
李翰迪表示,將不懈努力,會把畢生精力放在中國畫寫意馬藝術上,寫好自己人生這篇文章,不負厚望,竭誠感恩,回報社會。
李翰迪畫作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