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春之花雨 秋之旋律 文/阿南 潤生
久旱大地被澤被,成功依然入山林。 這首著名的《詠烏云》,是明代杰出愛國詩人于謙的作品。詩中那些飄蕩山間的烏云絲毫不曾貪戀繁華的紅塵,然而“無心”卻勝“有心”,出山只為“萬里蔭”,出山只為“被甘澤與久旱大地”。當成功之后,就像當初一樣,絲毫不眷戀所謂“功名利祿”,義無反顧選擇“功成身退”。詩人以詩言志,表明自己只求奉獻,不求聞達的人文情懷。 之所以在這里輯錄這一首詩,完全是因為一個人,一個孜孜不倦勤懇筆耕的作家,一個用人生和熱情謳歌邊疆的西部作家——唐良霜。這位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鐵與火的生產戰斗生活中鍛造出來的西部漢子,他用近千萬字的紀實文稿和電視紀錄片詮釋著無私、無畏、無怨、無悔的軍墾奉獻精神。他不貪功名,不求聞達,正如詩中那悠然飄蕩的烏云一樣。 中國人喜歡知人論世,唐良霜的人格與作品離不開孕育他的山山水水,離不開那百折不撓而又輝煌的人生經歷。 1980年,“我們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場,戈壁沙灘變良田……”這首旋律優美,熱情洋溢的《新疆好》深深打動了剛剛小學畢業,還在懵懂中的唐良霜。他出生在山清水秀的四川蓬溪縣,蓬溪是他兒時的故鄉。蓬溪是一座充滿濃濃墨香的川北小城,相傳司馬相如就出生在這里。物澤天華的故鄉滋潤著他,賦予他聰慧機敏的個性;耳濡目染的先賢軼事,在他幼年的心里早已埋下了立志為文的人生志向。當時只有十幾歲的他,懷抱著無數熱切的夢想,懷抱著一顆無比熱切的心,懷抱著家人幾多的期許,告別鐘靈毓秀的巴蜀大地,來到幾乎寄托他人生全部,雄渾遼闊豪邁的美麗邊疆——新疆。 那年,他實現了人生又一個夢想,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滿懷壯志豪情的他參軍入伍了,成為新疆軍區某部一名解放軍戰士。在人民軍隊這所大學里,他快速成長,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秉承優良傳統的革命軍隊鑄造了他不屈不撓的品格,為日后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精神與知識儲備。
1985年10月復轉到地方工作的唐良霜,先后擔任企業政工干部、團支部書記、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事廳《新疆人事報刊》專題部主任、電視制片主任。由于出色的寫作才能和多部作品的先后問世,他被中國報告文學協會和新疆作家協會吸納為協會會員。已過不惑之年的他,現為新疆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秘書長。在他所從事過和正在從事的每一個工作崗位上,他把滿腔的熱忱拋灑,悉心而努力創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唐良霜是幸運的,他有幸奔赴邊疆,有幸成為一名軍墾人,有幸在人民軍隊的熔爐里鍛造自己,有幸踏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成為一名著作豐厚的作家。 當改革開放的大潮吹遍遙遠的邊疆,改革的春風鼓起了他早欲勁飛的翅膀,嶄新的觀念像奔騰的黃河水澎湃激蕩了他的心海。他懷抱著夢想,開啟了自己的文學人生。在希望與荊棘并存的新聞、文學之路上,他放任著自己對文學創作的偏愛,披星戴月探尋事實原本,通宵達旦,只為一篇美麗的文章。勤奮與先天的文藝稟賦,他的詩歌、散文、雜文、新聞、通訊、報告文學一篇又一篇在報紙、雜志上與讀者見面。 豐富的人生經歷,為他日后成就夢想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二十幾年來,白天,他跋涉在采訪的路上;夜闌,他面壁于孤燈之下。終于在他揮汗播下種子的地方,奏響了金秋的旋律,他先后結集主編出版發行了《大漠驕子》《西部英杰》《世紀之星》近千萬字的文集和著名的民間文學《香梨的傳說》。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50周年之際,他策劃、編導、制作播出《生命的守望者》《再譜鐵干里克新樂章》《額河明珠》《紅星耀邊陲》《阿力瑪里的春天》《戈壁新城》《國門忠魂》等幾十部(集)電視專題宣傳片,2014年10月,為慶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60周年,他將自己近三年來深入兵團各行業采撰的幾十萬字的文集《戍邊星火》報告文學,《戍邊星火》電視專題宣傳片獻給讀者和電視觀眾,為新時期西部大開發的宣傳工作做出了重要貢獻。曾先后榮獲黨委宣傳部門、新疆軍區陸軍預備役師、新聞單位頒發的一、二、三等獎和“優秀記者”稱號。 這些報告文學集和電視專題宣傳片,無不都在詮釋著回答著這樣的問題—— 是誰為這亙古荒漠披上了綠裝,使新疆這顆西部明珠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西部大開發的號角中、新的征程中變得更加璀璨奪目! 是誰在祖國六分之一土地上的遙遠邊疆筑起一座座新城,讓美麗新疆涅槃重生! 是誰以畢生之心力喚醒千古沉寂的戈壁大漠,讓她變成五谷豐登,瓜果飄香的美麗家園! 是誰讓天涯變咫尺,天上、地下,飛機、火車與一條條內聯外通的高速公路,構建了一座物暢其流、人暢其流現代立體交通網絡! 是誰又用血肉之軀筑起鋼鐵長城,為穩定和諧的邊疆盡其所有! 又是誰,用聰明才智運籌帷幄,編織著美麗邊陲的精神之歌! 他的作品摒棄了以往同類創作中的華麗、雕飾,以質樸通俗的語言,用真心、真情來反映生活,體現生活。 在唐良霜的文學作品和電視作品中,有堅定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堅持講學習、講政治、講團結、講正氣,以自己無私奉獻精神努力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的省部級、廳級、縣處級人民公仆形象;有在著名學府畢業的大學生自動放棄優越的都市生活,主動到艱苦的邊緣山區的生產一線;有為邊疆現代科技發展拼盡一生的農業科學家和優秀建設者;有為守衛國門,常年累月戰斗在生產一線的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和保衛人民生命財產而光榮獻身的國家一級英雄;有在企業陷入低谷,帶領一個單位走出困境,讓企業重組上市的模范企業家;有終身在大山深處,不畏艱苦,為建設綠色屏障而努力奮斗的林業工作者;有為教育下一代,舍小家,顧大家,把畢生精力都獻給邊疆教育事業的優秀園丁;有救死扶傷、懸壺濟世,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白衣天使;有許許多多獻了青春獻終生,獻了終身獻子孫,默默奉獻的軍墾人…… 他們栩栩如生、可歌可泣、頑強拼搏,不計榮辱。他們沐浴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改革開放的甘露,堅守原則,與時俱進,用汗水寫就青春無悔。把自己的前途命運熔鑄在人民共和國偉大的世紀變遷中,用驚人的業績裝點美麗邊疆,無私奉獻與日新月異的偉大時代與人民。 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健康的力量,是向上的精神,是新時代共產黨員的道德風尚,是一曲曲催人奮進的歌,是一股股閃耀著共產主義精神的七彩華光。 世事沉浮,人海蒼茫。人的生命是如此短暫,在有限的生命里記錄時代,分享人生與傳奇,又是多么偉大與崇高的事業。唐良霜的業績在于斯,奮斗亦在于斯。他所記錄的美麗西部的那些人和事必將永留后世,對現在和后世子孫都將是不可或缺的啟迪與財富。 每當我想起這個生在巴蜀,成長在邊疆,并把自己的畢生都獻給美麗新疆的作家和他的作品時,就想起了那個精衛填海與夸父追日的故事。朝夕恪勤的精衛一粒又一粒啄找著美麗石子,而后填入大海,填放著一種自己懷抱一生的希望;喘著大氣,豪邁無比,自信能追上太陽的夸父,其實追逐的是一種理想。神奇的西部大地,六分之一國土的禮儀之邦,放射著美麗光芒的大美新疆,只要這里一天不缺少神奇、悲壯,我們就需要紀錄編織神奇故事的人。
唐良霜遠未到“歸去山林”的年齡,作為一個作家,他正迎來一個厚積薄發、凌云壯志、筆意縱橫的創作豐盛期,希望他能繼續編撰出更多更精彩的西部之歌!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