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新北青網 訊:徐東璞,字耿玉,號舜耕散人,五蓮山人、九仙山翁,生于1946年,山東省榮成市人,原山東財政學院副院長,山東畫院藝術顧問,山東云軒畫院院長。其自幼愛好書畫,臨摹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王紱《江山溪樂圖》等,受著名畫家黃公望、王紱、張大千、陳少梅、黑伯龍等影響,系統的對中國畫進行了嚴格訓練。瀏覽了許多名山大川進行寫生。在創作上注重傳統和個人感受,并吸收中國傳統繪畫和西畫技法,筆墨酣勁,風格樸拙厚重。2006年其作品被中國文聯、文化部、教育部、中國美協五部委編入《祥和中國》典藏。2007年應邀同劉文西、范揚、霍春陽、于文江、孔維克、郭志廣、魏啟后等29位畫家在山東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超凡境界》中國畫名家作品展。2008年應邀同范曾、馬海芳、劉光夏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了《藝術研究》畫展其作品收到一致好評。2010年與四畫友在澳大利亞舉辦個人畫展。從2000年至2012年多次到五蓮山、九仙山寫生創作了《五連山居圖和九仙山居圖》長卷,受到藏家和業界的一致認可。多次參加全國及各省市書畫展覽并獲獎,作品被海內外名人和企業家收藏。
一位有成就的畫家,他必然具備對繪畫藝術的執著追求與研究,并大膽的進行藝術嘗試與實踐,同時還要有吐納、學習和吸收各家藝術的謙虛品質。 徐東璞先生的山水畫受王蒙、王紱、張大千、陳少梅、黑伯龍的影響。在他多年的刻苦研究與探索中,他摸索出自己的繪畫語言,筆墨酣勁、清新,風格樸拙、詩意。
“傳統包括歷史,歷史本身是傳統的一部分。人離開了客觀世界,離開了傳統,你不能創造出任何東西。傳統包括古今中外,包括一切間接的經驗,就是出了你自己直接經驗以外的一切間接經驗。傳統是自有文化以來,數千年億萬人智慧的結晶。不接受傳統文化的經驗是愚蠢的,不接受就是把自己退到了原始野蠻人的地位。傳統和生活有豐富的內容,這就是全面修養的內容。發現前人未發現的新的規律,才能有新的創造。要有對于傳統的全面修養、對生活的全面修養,就必須有堅強的毅力,要攻關,攻很多關。追求一個真理并不容易。唐僧取經,闖過七十二磨難,才取回了真經。一個人沒有堅強的毅力,沒有戰斗精神,不能獲得真理,也打不到高峰。” ( 《李可染》 )
徐東璞的繪畫藝術。既繼承古人又有創新的筆墨形式,他不斷的嘗試、研究并探索著對傳統程式的拓展與革新。 在他的作品《江岸漁村》一圖中,可看出他學習古人對山石的畫法進行大膽的嘗試、大膽的運用筆墨與色彩。淡漠的韻染、用筆的巧妙與勾勒,近景、遠景的推移,使得畫面開張并富有生機。一只小船在水中央,船上坐著一位老翁,手把魚竿,挑桿投向水中,小船在水中央與若隱若現的遠山、岸邊的樹木相互呼應,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整幅畫面均衡、協調,構成獨特的藝術形式。欣賞徐東璞的《江岸漁村》一圖,可見他對意境的表現和在筆墨的運用上頗為考究。他借用人物與漁村、山石、樹木的對比來渲染畫面的視覺效果,給人以美的享受,達到一種和諧的韻味與美感。正如李可染所說:“筆墨是形成中國藝術特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畫家有了筆墨功夫,下筆與物象渾然一體,筆墨腴潤而蒼勁;干筆不枯,濕筆不滑,重墨不濁,淡墨不薄。層層遞加,墨越重而畫越亮,畫不著色而墨分五彩。筆情墨趣,光華照人。” 中國畫不能離開傳統,而傳統本身已兩個方面:即筆墨表現手法,另一點也是重要的一點,那就是傳統的形式美與意境美,這是中國畫最終的目的、也是畫家應具備的功力。
徐東璞的山水畫作品,注重意境與詩意,筆墨清疏、簡淡、深邃、茂密。結構域風格創意獨特,具有文人畫的氣質和詩意。他在創作中常以多種表現形式來表現不同的內容,如團扇面《釣魚翁》一圖,在團扇與扇面上繪畫,表現出他繪畫的基礎及敏捷的想象空間。以蘭灰底色布滿整幅畫面,讓人從這蘭灰色調中感受到清逸、淡雅,遠處疊山與大海成為一體,一位戴著斗笠的漁翁在海上垂釣,頗有古詩“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詩境。陸地上有三棵松樹挺拔而蒼勁,紅葉、綠葉交錯的小樹與三棵松樹形成錯落的構圖形式,寥寥幾筆海草的勢態,讓人感受到海風襲襲,讓人陶醉,讓人感受到畫家創作此畫時的心態與心境。中國著名畫家劉光夏看了他的作品說:“徐東璞的山水畫作品,就好像是聽一曲委婉的小調,有滋、有味,美妙、輕松,頗有詩意、詩境。”
“藝術是從生活中來的,藝術工作者不能深入生活,他就不可能創造出真正的藝術。可是生活卻不就是藝術。生活對藝術工作者來說,它永遠是原料而不是成品。生活的礦石不經過千錘百煉如何能成為純鋼!而且藝術既是一種創造性的工作,藝術工作者任何一個新的意圖差不多都要經過一段艱難的歷程,才得實現。”( 《李可染》 )
繪畫藝術的創作,源于生活。畫家對山河而言。徐東璞他把自己對大自然的熱衷與親賴全部融入他的繪畫創作之中,他把對山河的這種情與這份愛,全部融入在他創作的山水畫長卷《春江圖》中。此圖表達著他對生活的感悟與經歷,同時有超越著生活本身而又遠遠高于生活的藝術,讓人觸摸到他作品中所表達的內容與內涵,從藝術作品中體會到人生的意義。 李可染說:“山水是祖國的代詞,創作山水畫是為祖國山河立傳”。徐東璞創作的山水畫《春江圖》作品,寓意著祖國繁榮與昌盛,富強與民安。
徐東璞的山水畫作品,是他對繪畫藝術的追求與表現的形式相得益彰,貫穿他作品的始終。他熱愛大自然,他對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充滿著感情,他把對祖國大好山河的感情融入到他的創作之中,融入到他的作品之中。 “藝術不再是表面性的,而只是原則性的,也許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它各種門類手法的碰撞和彼此更替才能順利完成。這即是說,一種藝術應該向另外一種學習其手法的運用,他努力學習是為事后要按照一種原則使自己獨特的手法,亦即運用這些手法時必須依據他自己獨有的原則。畫家學習的時候不該忘記,每種手法都有其特別的運用,這種運用應該去開掘。”( 《李可染》 )
徐東璞的繪畫藝術是在不斷的探索,不斷的挖掘他思想深處的感觸,他以不同的表現方法與不同表現形式來表現對象,來抒發他的內心深處的那份情思。 走進徐東璞的山水世界,給人以一種清新與恬靜、一種氣勢開張,是和大自然的對話與溝通。細細品讀他的山水畫作品,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以表現大自然中的不同景象。他的作品內容很有新意,構成他獨有的繪畫風格和藝術語言。 “畫品與人品密切相關,只不過此處的人格主要是一種藝術家的文化人格,它包含人的道德倫理思想,但卻是通過了形式美感的表達。”( 《李可染》 )
畫家徐東璞,是一位多年從事教育的工作者,有著深深的內涵與修養。他的人品如同他的繪畫作品一樣清澈、透明。衷心的祝愿徐東璞的繪畫藝術永遠長新、長青!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院美術理論評論家——劉淑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