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東作家》總第65期部分作品讀后感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建設傳媒網 訊:邵東作協時有不凡之舉,臂如讀詩會臂如旅游筆會等等。《邵東作家》總第65期桂北采風專刊即是一段美好的旅程的展示,部分作品讀后給我留下相當深刻的印象,因此將讀后感與朋友共同分享。
女詩人李夕玲組詩《廣西吟草》由《靈渠游》、《黃姚古鎮行》、《覽玉石林》三首組成,標題記錄了行蹤及主題。“一只鐘去疲憊的小鳥”在“時光輪回 渠水清清”的風景里“清肝洗肺”,清照遺風的女詩人總能在現實的細節中發現美,并且在藝術表達中恰到好處。我想起她寫勝利街寫邵東寫身邊的小人物小生活的那些詩,很小很輕,舉重若輕,化繁為簡。作為小學教師的詩人,我認為她的學生有福了。詩人對語文的理解以及她的作品,就是多么好的滋潤!
范朝陽《遙望黃姚》是從“遙望”的角度扯握“黃古鎮的。我曾游歷全國深知邵東人做生意遍布各個角落。詩人表妹在黃姚并不奇怪。奇怪的是“舅家姓黃,娘家姓姚”,并且“許給一厥踏莎行春風詞筆,許給一厥臨江仙如花照水”,當然是無需考證的純屬巧合了。專門寫明秀妹妹或者黃姚古鎮都不會出彩的,漂亮的是兩者的交替,鏡頭的推移互換,短短的詩行意讓人眼花潦亂,把古鎮之厚重與妹妹之乖巧,把歷史與現實,把遠與近景與情,融會貫通拿捏適度。該詩有湖南馬蕭蕭的靈動兼廣西劉春之俏皮。
劉清輝的《苦楝淑蘭》記錄了黃姚一位三十歲古鎮,樹姑守寡的故事。他的文筆清麗簡潔,行之流水的敘述,都讓人心旌遙撼!當今開放的社會,古樸美麗的小鎮,以及傳統文化,逐有廣西地區之民族特色在讀者心中產生猛烈之碰撞。《苦楝淑蘭》因此具有隱喻意義,把我們的目光與思想引向更高的升華。我想起清輝先生多年前的《大山深處的守望》那時他就是一位負有盛名的網絡作家了。
寧普林先生《黃姚古鎮拾珠》等作品也非常有特色。
山一程,水一程,從詩歌到山水,再從山水回到詩歌。正如范朝陽作品中的“電腦黑屏,夜已深,妹妹。”跳轉到紛繁嘈雜的現實生活。我把天人合一的美與感動留在心底。合上報紙,向邵東作協送去致敬!(孫傳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