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訊(特約記者:肖開壽)前人詠牡丹詩云:“落盡殘紅始吐芳,佳名喚作百花王。竟夸天下無雙艷,獨立人間第一香。”凡看過王秀萍國畫牡丹的人,對比詩的內涵都有更新的見解。因為此詩28個字中雖無“牡丹”二字,可字字都和牡丹息息相關,和王秀萍筆下的牡丹更是相映成趣、天衣無縫。 上世紀60年代初出身的王秀萍,家族中從事工藝書畫者不少。年幼的她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漸漸心馳神往、融會貫通。從6歲開始,還是“小不點”的秀萍便醉心于描描畫畫,到小學五年級時,便是學校出了名的畫畫能手。由于她家鄉(豫·嵩縣)離“牡丹之鄉”洛陽不遠,加之啟蒙老師的精辟講演,使她對牡丹如醉如癡。小小年紀的她,利用各種機會觀察牡丹,從外形到內骨,從含苞到放艷,從莖葉到花瓣……入形入神,入腦入心。冬去春來十八載,筆下牡丹妙無窮。人們在“驚艷”之后,對王秀萍的繪畫功力嘆為觀止,稱她畫的牡丹“看時人步澀,展處蝶爭來。”
參加工作以后,王秀萍已經是一個技藝嫻熟的畫家了。她筆下的花鳥畫,點面線弧、染潑鉤灑、氣韻生動、出神入化;紅黃藍綠、青赭黑橙,色調靈活、妙筆生花。在藝術人生中,古今凡有成就者,不單有超人之才,亦兼蓄堅韌之志。所謂“知識見聞若富,格調境界自開、格調境界一開,畫風畫品自來”也。自是她一發而不可收,前進而不回頭。不管是拿手的牡丹,還是迷人的蓮荷、玉蘭、小鳥,她都濃墨重彩,揮灑自如,有時一畫八九個小時,真正是忘餐廢寢。
進入21世紀后,王秀萍的藝術天賦中亮出了高尚情懷。畫畫她注重寫實、寫意、寫心、寫神;構思她取境、取像、取精、取氣。她畫的牡丹靚麗內含恬靜,富貴而不驕矜。運筆時,她聚精會神、力透胸背;作畫時,她秀而務實達意傳情。因此,王秀萍的作品常態、動態、心態、情態躍然紙上;素雅、文雅、典雅、高雅沁人心脾。 知情人做了個不完全的統計;從2002年開始,王秀萍共有20多幅作品入選全國、全省各類高檔次的畫展,并獲“一等獎”三個,“百花獎、優秀獎”共六個。作品總量再保守也可以說是數以千計,算得上是“大數量”“高質量”了!
如今王秀萍光環道道,桂冠頂頂;她不僅是本市第五、六、七屆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民盟鄂州市四支部主委、而且是省美協會員、市美協副秘書長、楚天書畫院特聘院士。 “不為人前夸富貴,但求筆下奉群芳”是她的創作意愿。 “震采楊時,畫光鄂渚;香飄翰墨,圖艷吳都”是她的奮斗目標。
人們祝愿,這位年富力強的女畫家在創作道路上像書畫運筆一樣“用‘藏鋒’以包其氣,憑‘露鋒’再縱其神”……責編:許順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