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同志生前參加工作時照片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財經頻道訊(中央電視臺記者:宋增軒 本網記者:許順喜)萬里作為黨和國家的卓越領導人之一,是深受中國人民尊敬和愛戴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蜚聲海內外,為中國改革開放特別是農村改革作出了重要貢獻。鄧小平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舉起了改革開放的大旗,而萬里同志是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忠實執行者,從安徽農村改革開始,成為中國農村經濟改革的破冰者,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改革開放先鋒。當年群眾中廣為傳頌的“要吃米,找萬里”,就是對萬里的崇高評價。 200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談到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時指出: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1977年6月萬里時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時在安徽農村考察 30年來的社會巨大變遷,成為中華民族的自豪和希望。鄧小平曾說過: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改革又從安徽開始,萬里同志是有功的。 臨危受命,破冰中國農村改革 1977年6月,在粉碎“四人幫”8個月后,全國各地到處都掀起了對“四人幫”及其余黨的揭批查運動。而當時的安徽始終對此沒有什么大動作,全省一潭死水,冤假錯案得不到平反,干部群眾怨聲載道 。中共中央政治局連續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安徽的問題。當時,正在營口出差的身為輕工業部第一副部長(正部級)的萬里被中央緊急召回,任命為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之后兼任省革委會主任、省軍區第一政委。6月22日,萬里臨危受命,走馬上任。 萬里到達合肥的第二天,就召開了省委常委擴大會議。在會上,他傳達了中共中央《關于解決安徽領導班子問題》的指示,號召全省干部群眾認真學習中央文件精神,積極行動起來,盡快扭轉安徽的落后局面,跟上全國的大好形勢。萬里以他一貫雷厲風行的作風,采取堅決果斷的措施,批派性、建班子,大膽撥亂反正,徹底解決“文化大革命”遺留問題,. Z4 x6 r/ n" P- Z針對安徽的具體情況,萬里采取了先穩定局面,再加大力度的辦法,果斷解決安徽問題,他的舉措深得民心,全省出現了安定團結、人心振奮、政治開明的大好形勢,人民群眾看在眼里,心中重新充滿希望。
1978年萬里在安徽長豐縣農村調查時與農民一起勞動 在穩定局面后,萬里開始將戰略眼光集中到了發展農業生產這一重要的問題上。那年冬季,萬里開始了 “微服私訪”。他是一位最不安于只坐辦公室聽匯報的高級領導干部,也是一位最喜歡輕裝簡從往下邊跑的省委書記。他在安徽任職三年,跑遍了當時安徽所有的七十四個縣市,同各級領導和基層干部、群眾推心置腹地交談。他的足跡遍及窮鄉僻壤,他的身影時常出現在農戶田野間。 1977年寒風凜冽的隆冬時節,履任安徽省委書記不久的萬里,專程趕往曾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中心區之一的大別山金寨縣,去探望老紅軍和紅軍烈士的家屬。當他來到一位紅軍烈士的家,一進門就看見蹲在鍋灶口的一位老人和兩個姑娘,萬里親切地同他們打招呼,一連喊了幾聲,老人都未動身。當村干部告訴老人,這是新來的省委書記時,老人才緩緩地站起來。萬里驚訝了,老人竟光著下半身。他又招呼那兩位姑娘,她們也不肯移動半步。村干部說:“別叫了,她們也沒穿褲子,天氣太冷,只能坐在鍋灶口取暖。”萬里眼一酸,淚水奪眶而出。這天中午,萬里傷心得沒有吃飯,他感慨萬千:“新中國成立都28年了,沒想到老百姓竟然窮到這種地步!”萬里當即決定給金寨縣撥救濟款120萬元,棉花14.5萬斤,棉布18萬尺,糧食50萬斤,并特意叮囑當地領導:“這筆救濟物資要盡快發下去,讓老百姓弄床被蓋,弄條棉褲穿,買點油鹽醬醋,吃頓飽飯!” 萬里在年底中共安徽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說: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一旦落后或遭了災,就會影響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連吃飯穿衣都成了問題,更不用說實現四個現代化了。農村中心問題是把農業生產搞好,各級領導、各個部門,都要著眼于發展農業生產。 通過深入調查研究,萬里認為農村工作的核心是如何制定正確的政策,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把生產搞上去。1977年11月,安徽出臺的《中共安徽省委關于當前農村經濟政策的幾個問題的規定》(簡稱“六條”),強調尊重生產隊主動權,鼓勵社員經營家庭副業等。 這份具有歷史意義的文件,是撥亂反正的重要成果,是中國農村改革的一個重要信號,受到了農民的熱烈歡迎。
1992年10月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左三)來到已竣工的西單地鐵站視察。西單地鐵站是采用先進的“淺埋暗挖法”建設的。 安徽在歷史上就是一個多災的農業大省。1978年夏秋之交就發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災,糧食大幅減產,農業生產受到嚴重損失。安徽省委果斷采取了借地度荒的措施,使許多地方在實行聯產計酬責任制的基礎上,自發地搞起包產。有的包產到組、責任到人,有的甚至偷偷包產到戶。12月的一天晚上,安徽鳳陽縣偏僻的小崗村生產隊的18戶農民聚在一起,冒著坐牢的風險干了一件事:秘密簽下了分田到戶、自主生產的“生死契約”,把隊里的土地分到了戶。這一現象引起省內外的關注和激烈爭論。在關鍵時刻,萬里提出:全省各級領導不要害怕,不要急于表態,不要強行制止;要深入實際,認真搞好調查研究。1979年2月初省委又開會專門討論包產到戶問題。不少人因為過去在這個問題上挨過批判,不敢表態。萬里說:農民普遍希望包產到戶。過去批判過的東西,未必是錯誤的,必須在實踐中加以試驗和考驗,他主張并親自主抓兩個試點:一是省農委在肥西縣西南公社搞的包產到戶;一是鳳陽縣的“大包干”。山南區的試驗很快見到成果,并傳到別的地方,滁縣地區很快就有17%的生產隊包產到戶。萬里兩下西南,三到鳳陽,總結經驗,解決問題。農民說,大包干就是好,保證一年能吃飽。1979年雖然安徽仍遇旱災,但農民積極性高,糧食還是增產了。小崗生產隊在1979年成為全公社的“冒尖隊”,全年糧食總產量13.9萬斤,相當于本隊1966年至1970年5年產量的總和;人均產糧1200斤;全隊農副業總收入4.7萬元,人均400多元。
1992年10月,萬里和鄧小平親切握手 1980年1月24日,正當鳳陽縣小崗村的農民緊張不安,等上級領導表態的時候,萬里在地、縣一些領導的陪同下,來到了小崗生產隊。萬里下車以后,二話沒說,挨家挨戶看了一遍,只見各家各戶能裝糧食的東西都裝得滿滿的,有的屋里放不下,放到外面埋下存儲起來。萬里看過之后,高興地對小崗干部和群眾說:“你們這樣干,形勢自然會大好,我就想這樣干,就怕沒人敢干。你們這樣干了,我支持你們。” 當有的社員說到“現在有人批我們小崗‘開倒車’”時,萬里說:“只要能對國家多貢獻,對集體能夠多提留,社員生活能有改善,干一輩子也不能算‘開倒車’,” 還有社員說:“有人打官司要告我們。”萬里回答:“這個官司我包打了!”并當即表示:“地委能批準你們干3年,我批準你們干5年。” 肥西和鳳陽燃起的這顆星星火種,乘十一屆三中全會東風,迅速燃遍安徽和神州大地。 在回顧這段歷史的時候,萬里深有感觸地說:“安徽農村的改革是在頂著巨大的壓力,冒著政治風險,準備丟掉頭上烏紗帽的,以及掙脫著沉重精神枷鎖的情況下進行的,步履十分艱難!” 是啊!30年前由小崗村發軔的中國農村改革,讓中國農民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溫飽甚至是小康。安徽農村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也拉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使多年農村改革的堅冰開始被逐漸打破,為中國改革開放從農村突破做出了重大貢獻,受到了中國廣大農民的熱烈擁護。“要吃米,找萬里”,真實、生動地表達了廣大農民對萬里的感激和愛戴之情,也是對萬里的崇高評價,真是: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 30年后的今天,中國農村改革的步伐再次從小崗村邁出。2008年9月30日,胡錦濤來到小崗村,在當年帶頭“大包干”的18位村民之一的關友江家的院子里同村民們親切交談,共商農村改革發展大計。這不僅使人們強烈地感受到最高領導人對農村問題的關注,更使人們察覺到中國農村改革的新信息已再次從小崗村發出。胡錦濤還高度評價當年率先帶頭實行‘大包干’的18位村民:為中國的農業改革探索了路子,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功不可沒,傾心城市建設 作為新中國城市規劃建設事業的主要奠基人之一,萬里為共和國第一代全國城市規劃傾盡心血,功不可沒。
全國人大七屆五次會議開幕式,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左)在休息室里 對于萬里來說,領導城市建設是一個全新的課題。1952年,萬里出任中央建筑工程部常務副部長,后擔任國務院城市建設局長。1956年5月,39歲的萬里擔任城市建設部首任部長,成為共和國最年輕的部長。 為了編織城市規劃,萬里深入調查研究,遍訪了全國八大重點城市。他經常和蘇聯及中方專家、工程技術人員共同探討方案。在萬里的領導、主持下,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國家先后批準了太原、西安、蘭州等15個城市的總體規劃,合理安排了156個重點建設項目的選址和重點工業城市的規劃,保證了各項建設的順利進行。 在領導城市規劃建設中,萬里提出了“必須加強城市的規劃和建設工作,求得與工業建設相配合”的正確指導思想。在迎接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首都興建建國工程——“十大建筑”,是萬里1958年調任中共北京市委書記處書記、北京市第一副市長后主抓城市建設的突出范例。該工程由當時的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任總指揮,萬里任副總指揮。萬里提出高質量、高藝術水平、高速度完成任務的要求,強調加強施工管理環節,克服人力物力浪費,堅決反對只追求工程速度而忽視工程質量。
1991年4月2日,李鵬總理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萬里出席七屆人大四次會議第三次大會 “十大建筑”的設計標準、建筑藝術、施工質量都達到了世界高水平,其標志性建筑人民大會堂成為中國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杰作。1959年9月9日凌晨,毛澤東主席視察人民大會堂時詢問萬里“十大建筑”的情況,萬里匯報說只用了十個月就完成了比故宮總面積還大的“十大建筑”,而故宮是用了十年建設時間。毛澤東說:“速度好快啊!很好!”過后,毛主席在一次軍委擴大會上表揚萬里說:“北京市有個萬里,別人是日行千里,他是日行萬里!你們可以請他作報告嘛!”,對萬里進行了高度的評價。 整頓鐵路,拉開改革序幕 1975年鄧小平領導全面整頓,萬里擔任鐵道部長,負責實施鐵路整頓,成效顯著。國民經濟全面整頓,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 1975年,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面對“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一片混亂。經過慎重考慮,鄧小平選擇了鐵路系統作為突破口進行全面整頓。在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萬里被任命為鐵道部長。臨危受命的萬里,面對的是處于半癱瘓狀態的鐵路運輸。徐州、南京、南昌、太原等鐵路局派性作祟,指揮不動,調度不靈。由于運輸嚴重堵塞,阻礙了津浦、京廣、隴海、浙贛四大鐵路干線的暢通,危及工業生產和沿途人民正常生活,其惡果已經波及整個國民經濟。 1975年2月25日,中共中央召開解決鐵路問題的會議。鄧小平在會上作了《全黨講大局,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的講話,通過了《關于加強鐵路工作的決定》的9號文件。接著,鐵道部部長萬里率領工作組進駐徐州,立即召開萬人大會,批判派性,落實政策,解決領導班子問題。一系列堅決果斷的措施,迅速扭轉了局勢。徐州鐵路局形勢大為改觀,到4月底,提前三天完成了國家生產運輸任務。萬里還在徐州召開濟南、上海、鄭州三個鐵路局開會,解決津浦、隴海、京廣北段運輸部暢通的問題。然后一鼓作氣,接連在太原、鄭州、長沙等地,召開千人、萬人大會,宣講中央整頓政策措施。萬里節假日都不休息,日夜深入各堵塞站段,就地解決問題,到了4月,幾個鐵路局相繼打開新局面,路線暢通,生產明顯上升。
1991年12月,祖孫三代在中南海家中歡聚共慶萬里75歲壽辰 萬里在主持召開全國鐵路工作會議中進一步提出了“暢通無阻,四通八達,安全正點,當好先行”的響亮口號。半年過后,旅客列車正點到達率達到95%,貨車正點到達率達到90%。全國20個鐵路局除南昌局外,都超額完成計劃,煤炭裝車量5年來第一次完成了計劃運輸指標。 在鄧小平的親自決策領導下,萬里沖破阻力,艱苦實施,使長期阻礙國民經濟運行的鐵路問題終于得到圓滿解決,排除了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一大障礙,老百姓在火車車廂上刷出醒目的標語:“火車正點萬里行”來表達他們的心情,可見萬里整頓鐵路深得人心。1975年全面整頓,鐵路先行的舉措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巨大的,它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將以其深遠的影響載入歷史史冊。 建設民主法制,為改革開放保駕護航 1988年至1993年,萬里擔任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在主持工作期間,萬里辛勤工作,盡職盡責,高瞻遠矚,創見性地提出了工作意見和理論觀點,為加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萬里把保證和促進改革開放作為首要職責,把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作為根本任務,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認真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立法監督等各項工作。萬里高度關注我國的民主法制建設。他說,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是我們國家的一項根本任務,必須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來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要不斷完善各項民主制度,克服官僚主義和各種不正之風;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萬里制定了“定任務、定班子、定時間”的三項立法規劃法律草案的起草工作落實措施,他不僅組織力量參與法律起草工作,而且借鑒國外成功的立法成果和經驗,以提高立法質量。 七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憲法修正案、法律和關于法律問題的決定,共計87件。1988年修改憲法,肯定了私營經濟的地位,允許土地使用權依法轉讓,極大地推動了我國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步伐。1992年修改憲法,把憲法中關于人民公社的提法刪去,增加了“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規定,并作為農村的基本經營管理制度長期不變。在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方面,制定了全民所有制工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海商法、稅收征收管理法、產品質量法、鐵路法等一大批重要法律。在民主法制建設和保護公民權利方面,制定了代表法、行政訴訟法、集會游行示威法、工會法、婦女權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殘疾人保障法等。還修改完善了民事訴訟法、土地管理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環境保護法、專利法、商標法以及授予深圳特區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權等。1990年通過了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這些法律的制定和修改,為保障改革開放順利進行,推進中國社會主義特色建設事業全面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萬里還十分強調法律制定后的監督檢查工作并把它放到與法律制定同等的重要地位。他說這是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促進依法治國的一項重要措施。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先后對31個法律和6個決定進行了53次檢查,對于發現的問題督促有關部門解決。聽取了39個關于農業、教育、科技、社會治安、防腐敗、抗洪救災、發展第三產業和經濟體制改革等方面的匯報。 萬里還十分重視全國人大常委的信訪工作,加強了與人民群眾聯系。他在任的五年中,全國人大常委會共受理人民來信39萬件,接待人民來訪6萬多人次,督促糾正冤假錯案700多件,處理群眾揭發違紀案件400多件。
萬里(右一)生前接受中央電視臺記者宋增軒(中)專訪 攝影:許順喜 萬里同樣重視全國各人大常委的制度建設,先后制定了全國人大議事規則、委員長會議規則、秘書長辦公會議規則、新聞發布工作等一系列具體制度,促進了常委會的規范化和程序化。 心系祖國體育事業,退休生活平靜樂觀 萬里心系祖國的體育事業,他關心熱愛并支持體育事業。身體力行,堅持體育鍛煉。早在20世紀30年代初,萬里就在學校家鄉學會了打網球,培養了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從此,除了戰爭年代和“文革”時期,萬里從未間斷過網球運動。 2009年的春節,在中南海含和堂,黨和國家的最高領導同志來到萬里的家中,看望這位93歲高齡的老人,他們格外關心萬里的健康狀況。萬里笑著與來看望他的中央領導一一握手,相互拜年,見到萬里紅光滿面、精神矍鑠,中央領導同志很高興,祝愿他健康長壽、頤養天年。萬里真誠地感謝大家對他的關心,他依舊重復著他過去常說的話:“我的身體好,這主要得益于長期堅持鍛煉。打網球活動四肢,保持血脈暢通;打橋牌活動頭腦,預防老年癡呆。這兩項活動只要能堅持下去,我相信人是可以活到100歲的。” 小小的網球讓萬里擁有了許多國際朋友,它從一個特殊的角度,展示了中國領導人熱愛生活、興趣廣泛、充滿活力的一面,改變了外界對中國領導人的印象。 1985年,萬里迎來了一個特殊的球友和對手,時任美國副總統的老布什。打球的地點,就是北京國際俱樂部網球館,這個網球館,正是萬里在文革后期艱難中還在負責使館區建設時,為了駐華使節活動方便,力排眾議,建設的一個標準網球館。在下榻的長城飯店,老布什向萬里發出了邀請,他們要進行一次“中美網球雙打對抗賽”。 這一年,萬里69歲,老布什61歲,按中國人的傳統,兩人都已是年過花甲,這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花甲中美之戰”。 比賽開始后,萬里一方很快就落了下風。原來與老布什搭檔的是美國大使館的一位左撇子運動員。他們兩位可沒像國內一般選手那樣“客氣”,一上來,兩位身材高大的美國人,倚仗著身高力大,居高臨下,連施硬手,強力的擊球,讓萬里他們頻頻失誤,連連丟分。打到4:1時,美國人也沒有謙讓的意思,很快萬里他們以4:6落敗。 “看美國人玩真的了,警衛人員也急了:‘咱們首長還沒有這樣輸過呢!下盤千萬別再輸了’他們連忙重新派兵遣將,把謝昭找來救急。”萬里長子萬伯翱回憶說。謝昭正身強力壯,也曾帶隊獲得過全國冠軍和全運會冠軍。當時他剛剛退役,在北京隊當教練員。謝昭上來后,局勢發生了變化。他底線好,防守穩固。不被對手緊逼,萬里越打越從容。他可以放心在網前抽殺,常常打出又低又轉的砍殺球,而且總是把球打給相對較弱的老布什。結果,雙方一路打到搶“七”后,他們又果斷打出兩個線路很刁的球,才以8:6驚險地贏下了第2盤。謝昭說:“布什打得很好,動作很正規,看起來是受過專門訓練的。” 后來,中美雙方各勝一局,雙方拍照留念,握手言和。時至今日,萬伯翱一直珍藏著這張帶有兩位領導人親自簽名的合影照片。 那天晚上回到家后,萬伯翱問萬里:“爸!您怎么輸給美國人一盤呢?”萬里思忖片刻,意味深長地答道:“沒辦法!人家美國的網球,發展比咱們早很多,整體水平比中國高多了,就是打得比咱們好啊……” 2006年1月鄭潔、晏紫首次贏得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女雙冠軍,一直在中南海家中觀看的萬里激動地說:“這兩個丫頭太頑強了,我要請她們吃飯,等她們回來后我要與她們過過招、打兩盤,”這還是從他退下來后第一次請人吃飯,并強調自己掏腰包。用萬伯翱的話講:萬老是在政治上很強、好勝,在困難面前沒服過輸,在球場上也沒服過輸。 無論在中央還是地方,無論擔任何種領導無論條件多么艱苦,萬里都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組織和隊伍建設工作。 擔任國務院副總理期間,萬里曾分管體育工作,從20世紀80到90年代,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全國人大常委會多次參加全國運動會、全國少數民族運動會的組織領導工作。曾擔任第十一屆亞洲運動會的名譽主席。許多著名的運動員都和萬里成了忘年交。萬里對體育運動員也是關懷備至,經常接見運動員,和他們交流談心,激勵他們勇于爭先,為祖國爭光。萬里曾三次獲得全國老年比賽的冠軍,贏得各種網球邀請賽的冠軍。他還鼓勵各地建立和各場地和球隊,推廣網球運動。 萬里的橋牌技藝同樣高超,一旦進入橋牌比賽,萬里就聚精會神、思維敏捷。作為橋牌的業余愛好者,萬里最終走上世界比賽舞臺且戰績輝煌,在所羅門世界橋牌通訊比賽中,萬里和榮樂地搭檔,妙張迭出,最后榮獲世界亞軍,1993年6月,世界橋聯和北美僑聯將主席最高榮譽獎和世界冠軍金牌獎,授予了中國橋牌名譽主席萬里。 2006年3月25日,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2005年度體壇風云人物頒獎儀式上,國際奧委會終身名譽主席薩馬蘭奇頒發了一個特殊獎項——中國體育終身成就獎。中國網球協會副主席萬伯翱在中央電視臺播出現場代替父親萬里上臺領獎。這個獎項授予90高齡的萬里,可謂實至名歸。 1993年3月,萬里從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領導崗位上退了下來,這位參加革命60年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走進了另一番多彩的人生天地。 “退休不發愁,橋牌加網球,還有很多好朋友,國泰民又安,我的晚年樂悠悠。”萬里剛一退休就吟唱了這首小詩,表達了他樂觀的情懷。這首詩不脛而走,成為領導干部能上能下的美談。 萬里不只一次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對我來說,不問事、不管事、不惹事,就是對現任領導有力的支持。”關于這“三不”,萬里說:“不管事、不問事、不惹事,并不是不關心黨和國家大事。有些事情,領導找我征求意見,了解情況,我還是坦誠相見,講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但這些只能僅供參考而已,如果我真有什么意見,該說的時候,我想我還是會說的。”
萬里與人民群眾血肉相連,并以此為光榮和驕傲。萬里對子女的要求也是相當嚴格的。“我來自工農,你又回到工農,我就有了一個農民的兒子,那我與農民的關系就密切起來,這是值得高興的事。”六十年代任北京市委書記、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的萬里,送18歲正讀高中的長子萬伯翱到河南省西華縣黃泛區農場進行鍛煉臨別前說的一段話。“那是1962年9月6日,距今整整47年了。”萬伯翱對這件改變了他一生的事記憶猶新,“當時家里人基本上都不同意,媽媽和奶奶認為我年齡還小,而且猛然從一個高高在上、沒經過風雨的學生,突然要自力更生艱苦奮斗,一個人到那種環境里去,肯定吃不消。到底行不行,我自己當時也不知道,既然父親已經決定了,就闖一闖吧。”萬伯翱埋頭苦干十個春秋,受到周恩來、彭真等中央領導的稱贊,他成了那個時代知識青年的典型,全國媒體對萬里父子這一開風氣之先的事跡進行了廣泛報道和宣揚。 萬里一生淡泊名利,知足常樂,退下來后更不愿意出頭露面。請他題字的人很多,都一一被拒絕了。萬伯翱說,他手不釋卷,當毛主席批注過的二十四史新版發行后,他非常想一睹為快,說:我在秘書那兒還有點錢,快去買一套吧!可秘書聯系后回來說,人家特殊照顧首長,只收成本價,當時也得13.5萬元。父親一聽只得搖搖頭,默不作聲了。是啊,他的工資幾年加起來也不夠這個數啊!后來我們幾個做兒女的集資給他買了一套,二弟還特地請好木匠用樟木為這套書打了一個新書架!父親如愿以償,從此一有空就翻閱。 萬里的座右銘是:運動就是健康和生命。實踐證實一靜(橋牌)、一動(網球)保證了他身體健康。 “九十不稱翁,揮拍仍從容”,在萬里從事網球運動75周年時,中國網球協會為他舉辦了慶祝活動,這是他晚年精神風貌的真實生動寫照。他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談吐幽默風趣。退出政壇后,萬里的體育運動時間更加充足,每周的運動安排都滿滿當當,生活充實而又節奏。長期堅持運動,使萬里身心健康,也為他的絢麗人生增添了無窮樂趣。
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十二屆中央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原副總理,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萬里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15年7月15日12時5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歲。萬里同志的逝世是我們的重大損失,我們將沉痛悼念他,永遠懷念他。(中央電視臺記者:宋增軒 本網記者:許順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