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豫迅網:——訪河南省新聞媒體編輯記者協會會長、中共河南省委《黨的生活》雜志社資深記者、著名書畫家楊修良先生中華網首席記者:周奎明 河南日報記者: 楊科文 武彩麗 ![]()
著名書畫家楊修良先生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
作為中國畫創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書畫評論家、詩人、作家、書畫家、河南大雅書畫院院長、中共河南省委《黨的生活》雜志社資深記者、河南新聞媒體編輯記者協會會長、《中國書畫快報》總編輯楊修良老師,不愧是書畫界的創新派! 他不但在書法上,獨樹一幟,大膽創新,集眾多書法名家為一體,還力排眾議,支持書法創新,主張書法的“破”于“立”,繼承與發揮相結合,承古與創新相統一,肯定被業界一直不認可的所謂“江湖藝人”的書法藝術,主張文藝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打破千年一承、萬人一師的傳統做法,臨帖不能出帖,出帖就算犯規的思想;反對從一而終,不思進??;反對故步自封,不但不能與時代發展相同步,而且,也阻礙了業界的發展!所以,他臨帖又出帖,形成了自己的寫作風格,深受廣大書法愛好者的喜愛和好平,作品先后被國家文聯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河南武警總隊司令員曹云忠、廣州軍區司令員徐乃飛、河南省人大副主任楊春雨、河南省副省長王明義、河南人民廣播電臺副臺長丁長舉、鶴壁市公安局副局長徐汝奇等眾多領導和國際國內多家文化傳播公司和博物院、館及社會知名人士收藏。楊修良老師不但在書法上造詣很深,而且還一直致力于中國畫和西方畫的畫法研究和色彩探討;傳統的中國畫具有線條優美,構圖活潑,色彩艷麗,意境深遠,筆法講究,用墨獨特,大智大成,情景交融,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一幅好畫,不但表現在像與不像上,而且也要看有沒有“神”在,內容和內涵的相互統一,形“象”而無“神”,稱之為'拙",有“神”而無“形”,稱之為‘空“;不管是寫意畫還是工筆畫、還是潑墨畫,都是在色彩上下功夫,要的是畫面以外的意境,即要表現畫面,又要表現的含蓄;然而,西方畫沒有這些講究,他們注重在效果的表現上, 不但注重色彩,而且還注重用光學原理,使畫面有立體感,這就和中國畫有了質的區別。
![]()
著名書畫家楊修良(右) 和繪畫大師徐悲鴻的大兒子、著名畫家徐慶平先生(左)在一起
特別是2014年8月,楊修良先生應邀參加著名繪畫大師徐悲鴻和他的弗朗索瓦·弗拉孟、阿爾伯特·貝納爾、帕斯卡·達仰--布弗萊、費爾南德·柯羅蒙四位法國老師在河南博物館舉辦的《中。法大師繪畫聯展》以后,又采訪了徐悲鴻的大兒子徐慶平先生,使他對中、西方畫的藝術思想有了很大的觸動:那就是中國畫能不能在傳統的畫法上,融入西方畫派的元素?在繼承傳統的畫法上,能不能增加光和幾何的立體動感?由多色畫法能不能更替為單色畫法?對于這個問題,楊修良先生和徐慶平老師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并一起參觀了國內著名的油畫大師蔚國銀的畫展,拿中國的油畫作品進行現場探討,楊修良先生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徐慶平老師的肯定。隨后,他開始摸索、創作單色畫和立體畫的畫法,先后創作了《塞外冬雪》、《雪竹》《竹報平安》等作品,一改傳統國畫的畫法和用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作品被國內多所藝術院校作為新題材進行研討,得到了書畫界的一致認可。成為了中國畫的一個創新畫派!
![]() ![]() ![]() ![]()
著名書畫家楊修良作品欣賞
他的單色畫法,具有用色巧妙,構圖簡潔,畫法簡單, 表現力強,有立體感,有靈動性。有視覺沖擊和愉悅思維。在他的多色畫作品里,楊修良先生采用了傳統畫法和西方畫法的巧妙結合,一淡墨為主,潤色為輔,雙面襯托,力主實景效果,充分利用中國畫的傳統墨色的多色表現(即墨分6色:濃、淡、干、濕、焦、潤)和靈活運用,突出傳統國畫的線條運用,巧施礬水,澆墨成畫,自然潤色;多吃水,少用墨,先水后色,一次用水,多次用色,正面施水,背面施色,先淡后濃,先輕后重,使之達到立體逼真的繪畫效果!即有傳統國畫的藝術風格,又有西方畫派的技術元素,給人耳目一新,百看不厭的感覺。把中國的傳統國畫又向前推進了一步!楊修良先生也成為國內創新派和實力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深受書畫愛好者和收藏者的喜愛。日前,上海和南京的幾家文化傳播公司爭相與之簽約都被他婉言謝絕了。目前楊修良先生在河南鄭州、上海和江蘇成立了楊修良書畫室,我們期待他的更多新作問世!祝愿楊修良先生在藝術的道路上,登高望遠,再創新高,勇立潮頭!作者:周奎明 楊科文 武彩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