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福建 訊:當你匆匆走在上班或歸家的途中,你是否可曾想到,有一個人早早地守護在監控大屏幕前,眼睛始終緊盯著路上交通的每一次瞬息萬變,時刻守護者你前行的步伐。他沒有剛勁威武的指揮手勢,卻能讓交通變得井井有條;他沒有鏗鏘有力的哨聲,卻能讓你的出行更加安全順暢。他,就是交警支隊負責全市紅綠燈建設及管理維護的民警王汝毅,一名普普通通的交警,卻用他一個個與時俱進的務實足跡,用他一個個為民奉獻的感人事跡,寫下12載從警生涯的華彩樂章,他先后多次榮獲“福建省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社會管理創新戰役先進個人”、“廈門市優秀人民警察”、“廈門市公安局愛民敬業標兵”、“個人嘉獎”,“優秀公務員”、“廈門市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先進個人”等多項榮譽稱號,榮立個人三等功1次,被廈門市民親切譽為“鷺島永不停歇的紅綠燈”。 “守護神”—他視紅綠燈如自己的孩子 1868年12月10日,人類歷史上第一盞信號燈——煤氣交通信號燈在倫敦議會大廈廣場誕生以來,經過近150年的發展變化,紅綠燈已經成為交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員。紅綠燈看上去很小,但對于交通秩序管理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旦一個路口紅綠燈發生故障,就有可能引發全城大堵車。作為全市紅綠燈“守護神”的王汝毅很清楚地知道這一點。 于是巡檢全市紅綠燈,成為他的固定的工作之一,看似簡單的工作,卻十分的辛苦,不管是烈日驕陽,還是數九寒冬,他帶領技術員們一個路口一個路口地巡檢過去,有時最多一天要耗時十幾個鐘頭巡檢50多個路口,負責管理維護紅綠燈十年來,他的足跡踏遍鷺島的每個角落,走過的路程足可繞地球一圈。雖然非常辛苦,但王汝毅認為很值得,因為這十年來我市紅綠燈的故障率始終保持在較低水平,在全國同行中保持領先地位。 巡檢紅綠燈雖然很辛苦,但比起搶修紅綠燈來說,算是比較輕松的工作了。王汝毅的手機都是24小時開機,無論白天黑夜,只要一個報修電話,他總是隨叫隨到,第一時間趕到搶修現場。 蓮坂轉盤是我市廈禾路、湖濱南路、蓮前西路交叉口,是我市非常重要的交通節點,去年7月份的一天中午,該路口紅綠燈突發故障,繼而引發蓮坂轉盤大堵車,交通一度癱瘓,與之相連的湖濱南路、蓮前西路、嘉禾路、廈禾路等也受到嚴重影響,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沒有及時修復紅綠燈,可能引發全城堵車。時間就是效率,故障就是命令,剛剛從島外巡查紅綠燈回來,拿起碗筷要吃午飯的王汝毅,扔下碗筷立即趕往現場,此時正是一天最熱的時候,路面溫度已經超過50度,信號機箱被曬得滾燙,別說是在上面工作,就是靠近一下都會感到頭暈。為了盡快修復紅綠燈,恢復交通秩序,他頂著炎炎烈日全神貫注地忙碌著,全身的衣服被汗水濕透,如同在水中浸泡過一般。為了搶時間,他甚至顧不上喝口水,最終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緊張搶修,紅綠燈終于恢復正常,此時已經累得筋疲力盡的王汝毅沒有離開現場,他一直守在紅綠燈的旁邊,直至下午十六時道路交通秩序恢復正常,此時身上的警服濕了干,干了又濕,留下一片片白花花的汗漬非常顯眼。 說起紅綠燈,平時埋頭苦干、不事張揚的王汝毅,卻如數家珍娓娓道來,“全市目前有549座紅綠燈”、“全市多相位控制的紅綠燈有458座”……一連串的數字從他嘴里脫口而出,在他看來,這549座紅綠燈,就是他的549個“孩子”,哪個“孩子”比較乖,一直盡職盡責工作;哪個孩子比較調皮,經常要耍耍脾氣;哪個孩子經常頭疼腦熱,經常給你出點問題。他甚至可以很清楚地告訴你,每一座紅綠燈的相位,每一座紅綠燈的控制方案,每一座紅綠燈檢測器的位置…… 正是因為對紅綠燈有著這么深厚的感情,盡管這十年間,我市的紅綠燈由2005年的192座發展到如今的549座,他的工作量成倍增加,但他始終無怨無悔,他無愧為我市紅綠燈的“守護神”。 “善創新”—他讓紅綠燈更“聰明” 細心的的市民可能會發現,近年來我市的“紅綠燈”變得更加聰明了。市民所說的“聰明”紅綠燈,其實就是近年來我市正在抓緊建設的智能交通信號燈管理系統,它通過地面檢測設備采集交通流狀況,判別路上車流密度,自動調節綠燈放行時間,讓需要通行的車輛在有擁堵隱患的路段盡快通行,從而大大減少道路擁堵現象。 近幾年來,作為該項工作的主要負責人,王汝毅帶領他的團隊取得一次次的突破。 2010年,金尚路在我省率先實現路口交通信號燈控制智能化。 2012年白鷺洲路公園東路段建成我市首條信號燈“雙向綠波帶”,緊接著又以該路段為基礎,將與之相交的湖濱南路信號燈也建成“雙向綠波帶”,兩條路的交叉路口通行能力平均提高30%。 2012年,湖濱東路到仙岳隧道口全程實現交通信號燈智能化,高峰期湖濱東路車輛的平均通行速度由原來的12公里/小時提到到每小時30公里/小時。的士司機徐師傅說,在湖濱東路這條有名的“擁堵路”上,能達到這一速度,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2013、2014年我市中心城區60座紅綠燈實現“嵌入式”紅綠燈倒計時顯示,交通參與者可以更加直觀地看到紅綠燈等候及通行時間。 如果說2014年之前,我市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建設更多的是考慮如何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緩解道路交通擁堵的問題,那么從2015年開始,王汝毅更多的是考慮如何讓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更加人性化,在保障道路通行效率的基礎上,讓行人更加安全出行。 2015年,王汝毅提出了在原本沒有燈控的蓮前東西路人行斑馬線建設智能交通信號燈控制系統方案,一提出來就受到多方質疑,甚至許多專業民警都不理解,他們認為增加紅綠燈勢必影響道路通行效率,使原本交通流量就已經趨近飽和的蓮前東西路更加擁堵。但王汝毅頂住各方壓力,據理力爭,他認為交通既要考慮車輛通行效率,更應該照顧到行人的通行安全。他通過大量的實地調研數據及交通仿真論證,最終得到領導的支持,在蓮前東西路建設智能交通信號控制系統。王汝毅的堅持與付出得到回報,經過BA效益評測,蓮前東西路不僅實現了“綠波”控制,沿線紅綠燈可根據車流和車速,自動調整紅綠燈的時長,車輛可少等紅燈,甚至一路綠燈暢行無阻,車輛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平均車速提高15%,行車延誤減少13%,同時也保障了行人過街的安全性,廈門理工大學交通專家給予該項目高度評價。 我市智能交通信號燈系統建設能取得如此驕人的成績,王汝毅功不可沒,正是他一次次的探索創新、傾盡所能,才有這來之不易的成果。 “愛鉆研”—他讓市民出行更順暢 紅綠燈配時不合理,不僅影響車輛通行效率,更是這幾年市民群眾反映比較集中的問題。為了讓我市紅綠燈設置更加科學合理規范,他牽頭制定了《廈門市道路交通信號系統建設標準》、《廈門市交通信號配時原則》、《廈門市交通信號燈倒計時建設標準》、《廈門市交通信號燈管理規定》、《交通管線建設標準》等多項管理規定,他平均每月至少對10個路口紅綠燈進行配時優化,全市519座紅綠燈每年每座至少配時調優3次以上。 2014年,有不少車主和行人反映市府大道部分路口紅綠燈配時存在問題,車輛通過率小,行人過馬路時間十分緊張,為了讓信號燈配時更加合理,讓市民群眾出行更加順暢、安全,王汝毅決心設計一套更加合理的配時方案。 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市府大道的每個路口都能看到他在實地調查研究忙碌的身影。為了讓配時方案更加科學合理,他千百次的研究論證、模擬仿真,常常忘了吃飯,甚至加班至深夜,直至破解難題。 他在實地調查中發現小部分車輛在綠燈亮起初期存在明顯的反應滯后,少則3、5秒,多的接近10秒,無形中大大增加了行車延誤。采取紅綠燈倒計時固然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因其造價貴且施工周期較長,具有相當的局限性。于是,他深入論證研究,大膽提出了信號燈“紅末閃爍”的新方案,以紅燈持續閃爍提示駕駛員即將放行的方向,并在市府大道沿線5個交叉路口試行,取得了突破。通過測算,這5個交叉路口信號燈綠初損失時間由原先的平均4.3秒,降低至2.7秒,提高了37%。換言之,即每個車道每個周期多通過一臺車,以白鷺洲路湖濱南路口為例,晚高峰一個小時約22個信號周期,路口18個車道一小時可以多通過近400部車,效率相當可觀。 可是有誰知道,為了爭取這1.6秒的綠初損失時間,他得付出多少艱辛。王汝毅說,自從負責紅綠燈管理維護以來,他變得十分“愛計較”,有時零點幾秒都在計較,其實這“愛計較”也正是王汝毅一貫的工作作風,對待工作他始終精益求精,力求做到最好。 “工作狂”—他為民奉獻甘為“老黃牛” 王汝毅是支隊公認的大忙人。在工作與家庭之間,他的精力總是放在工作上,照顧家庭的擔子幾乎都由賢惠的妻子和年邁的母親擔起。長期以來,負責全市紅綠燈管理維護的只有他一位民警,因此只要沒有出去巡檢,早上七點不到,他總是早早地來到支隊指揮中心指揮紅綠燈管控,晚上總是在支隊指揮中心值守到高峰后,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妻子說:長年來,他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到八點以后才回家。加班加點對王汝毅來說更是家常便飯,十幾年來王汝毅平均每天的工作時間都超過12小時。 2013年11月我市軌道交通一號線正式開工建設,20多個站點陸續進行圍擋,涉及的100多座紅綠燈需要改造及調整優化,任務重、工期短、要求高、人員少,一個個困難擺在他的面前,但王汝毅沒有退縮,他夜以繼日加班加點攻堅突擊,短時間內完成了一個又一個、在許多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有力保障了我市軌道交通建設工程的順利推進,同時將施工對道路交通的影響降到最低,高水平的保障能力讓施工方無不為廈門交警豎起大拇指! 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推進,許多市民可能會發現,施工路口的紅綠燈怎么一夜之間突然變得好走了,可他們也許不知道,這個“好走”背后是王汝毅多少個通宵達旦的辛勤工作! 女兒從出生到今年上小學一年級,他沒有一天完整的時間帶過女兒,由于工作忙,女兒上學接送和三餐飯都只能交給退休在家的老母親。 說到家人,王汝毅的眼圈開始發紅,他說對不起女兒、妻子和父母親。這輩子最大的遺憾是作為唯一的兒子,他卻沒能見到父親最后一面。2008年春節過后,父親罹患肝癌,忙于工作的王汝毅沒有更多時間陪伴遠在福安患病的父親,他只能在父親手術時請假回去陪護幾天,父親手術后稍有好轉,他立即提前結束假期,匆匆趕回上班,然而當他趕回廈門上班沒幾天,卻傳來父親病重的消息,等他趕到家時父親已經辭世。“子欲養而親不待”,這成為一直以來他心里最大的痛。 恰如紅綠燈沒有霓虹燈的絢爛,王汝毅一直默默恪守平凡,又在平凡中默默奉獻,他把青春歲月全部獻給了公安交警事業,路暢人安是他過去、現在和將來始終不渝、永恒不變的追求! 本文源自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