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甲骨文書法家玲瓏書法感言
軍旅書法家玲瓏作品:集“甲骨文、金文、小篆”于一體的《心經》
在序“中國書壇巨首、華夏弄墨英才”時有言:中國書法早被賢哲稱作是“輔之道、益神智、破器糾、浣俗氣”的一門高雅修功,無論達官顯貴、大道高僧、錦袍學士、宮闕人主,多以紙筆修行練性,益智寧神。幾多風流皆因筆底錦繡,被世人恭之為尚,哲人譽之曰賢,儒家誦之為雅,名乎升遷,數難屈指。
(責任編輯:夢晶)
歷數千年之中華書藝,風格多端,流派各異,修藝從師各宗其道,或自立門戶。自佑軍爾后,褚、顏、柳、歐、蘇、趙、米、黃,已確正統。而門弟頻生、書體端霓、截今難計。雖楷行隸篆、金碑草瘦已成就超然,確看似古老時歲年輕之“甲骨”,仍使書家引墨指顫,運筆蒼涼。在甲骨體書法藝術家中,近年大家斬露,頭角顯現,乃當今書壇一大盛世,堪言可喜可賀。 年輕軍旅書法藝術家玲瓏女士,業修魔幻,享譽軍營。因其幼承家訓,深貪書藝,尤對古老且行世年輕的甲骨書體,習有專功,書成家派,在今世書家中可言上尚。 字乃緣“易”而生,書亦有“易”而起。中國書法是以漢字為書寫對象,線條為表現手法的一門獨特藝術。《周易.系辭》云:“上古結繩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書契”陰陽二爻,即成漢字書法藝術以線條造型的元始,揭示了書法藝術與陰陽爻符號之間的歷史關葛。神秘而妙不可言的“線條美”必然萌發出書法藝術的形象、意境、動態、韻律之美,從而構筑起書法藝術的神圣殿堂。年輕書法藝術家玲瓏從稚幼兒時至今,便坐在這座宮殿中艱辛刻制精品---“甲骨文”尚書。 夫“甲骨文”書藝,乃3000年前殷周時書寫在甲骨之體,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乃當今漢字最早之形,其書以線造型,細勁挺直,字型多類,數體兼陳,各有風采。甲骨文共出土15萬片,計字5000余言,考譯確者僅1500余字(有言1250字)。玲瓏女士幾十年就在這確考的1500余字尋其固舊,發其新生,以陰陽之道,通變之理,設意創新,不全求“形似”卻有易通陰陽相濟,剛柔有應,行間篇幅均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根基。靜態書面“靜中有動,栩栩如生”,充滿書家對大自然的暢想和人生的感悟。可謂“渾天地之窈冥,秘鬼神之變化”,閃“三才”之光輝與活力。其難者難乎難哉! 軍花玲瓏為書,以《周易》對應統一規律為綱紀,于陰陽變化中求統一,不論筆法起收、提按、伸縮、避就、盼顧;還是墨法中的濃淡、干濕、潤燥,章法中的黑白虛實,書藝中巧拙、雅俗,都準確掌握在陰陽調和對立統一,數畫并施,各形各異,眾點齊立,為體互乘。橫斜疏密,各有攸當。上下連延,左右顧矚,八面四方,有如布陣。正如孫過庭《書譜》所言:“陰疏陽淡”本乎“天地之心”在心志氣韻,節奏旋律無不體現往復循環之征,圓道軌跡之象。 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易》家認為關鍵在“神”。 “神”順自然而非作態,“神”妙萬物本無心。順自然者“神”也!道法自然,神采為上,此乃玲瓏顯于筆端,非平凡弄墨者可成焉!玲瓏之書難哉,絕也!(作者:美籍華人 褚成炎)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