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寶岐書法作品集《墨讀詩經》出版發行
中國傳媒聯盟 據 陜西市政網 訊(特約記者 張根勞)著名書法家胡寶岐先生書法作品集《墨讀詩經》,由陜西人民美術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該書法集構思于2014年歲初,2015年元旦胡寶岐先生“詩經 書法作品展”在岐山周公廟展出,10月30日書法集完成編著印刷,歷經近2年嘔心創作、經過無數次的修正推敲,終于面世。
![]() ![]()
該書前言為中國先秦史學會周公思想文化研究會秘書長、岐山周公廟管理處主任楊慧敏先生所作,《墨讀詩經別有味》由西北大學學報主編、陜西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陜西省散文學會副會長、陜西省詩詞學會副會長、陜西省賦學學會副會長劉煒評先生所作,評論家張渝先生為本 書作序《于彼高崗》、作家張瑜先生為之作序《墨潤詩經分外香》。西安美院強墨先生對本書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整體風格古樸考究。
3000多年前中華先祖的第一本詩集《詩經》,是我國第一部現實主義的詩歌總集,共305首,故又稱“詩三百”。《詩經》是一部包羅萬象的百科全書。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它奠定了中國詩歌的優 良傳統,是中國詩歌藝術的民族特色的肇端,后來被儒家奉為經典的國學豐碑。《詩經》最早的記錄內容在西周初年,岐山是周文化的發祥地 。 屬于今陜西地域的詩歌在數量上占到全部《詩經》的一大半。出生在陜西岐山的寶岐先生書法詩經,應該是一種故鄉情結與責任擔當。
《墨讀詩經》是書法家胡寶岐先生以筆墨的方式,對經典所承載的文化信息的再次精彩演繹。手書《詩經》全文并予以出版,讓人們在領悟詩經內涵的同時,欣賞 到傳統書法,對普及和推廣國學,具有積極的探索意義。
鳳鳴岐山興周兆,
詩經引領千年笑。
文化遺產經典香,
魏碑書法墨讀妙。
欣賞藝術醉心田,
傳統精華感悟道。
歷史底蘊敢承擔,
傳統美德依舊俏。
![]()
《歷代名畫記》中談論古文字、圖畫的起源時說:“是時也,書、畫同體而未分,象制肇創而猶略,無以傳其意,故有書;無以見其形, 故有畫”。書畫雖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發展狀況是以互補的獨立性發展變化的。中國書法藝術的形成、發展與漢文字的產生與演進 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連帶關系。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瑰寶的書法藝術亦是源遠流長。甚至比《詩經》形成的還要早。在殷商時期,甲骨文為中國書 法特有的線的藝術奠定了基調和韻律。幾經歲月的演變,被后人稱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胡寶岐先生的書法作品秀拙 古樸、端莊挺勁、圓潤剛強,令人留戀忘返,沉浸不能自拔。胡寶岐的字,率真、樸素、似潑墨山水,大寫意,形散神聚,蒼勁古拙,非凡人 所能也。仔細觀賞有“見素抱樸”、“復命日常”的素凈安詳,有“專氣致柔能嬰兒乎”的稚拙天真,這是在藝術語言上與老子的精神向度相 呼應。在當代網絡技術日益強大的境遇中,固守碑或帖的分途是不理性的做法;而镕鑄魏碑帖則是書道一大門徑,歸向書法境界高層是目標。
書法道山勇前行,
慧根底蘊淘心靈。
見素抱樸功力真,
飄逸流暢意趣精。
提按頓挫有禪意、
端重挺勁筆鋒清。
秀拙古樸自成家,
圓潤剛強自成景。
《墨讀詩經》的出版發行,給書法界帶來務實的春風,讀者可以酣暢淋漓的欣賞書法,領略胡寶岐先生獨特的書法風格與魅力的同時,了解《詩經》的內容。書法與詩經的完美結合,可以承傳傳統文化的美德。書墨內涵思想的與經典詩歌的魅力再演繹,顯示出了其作品強大蓬勃的生命力。創造了國人學習國學經典的新思潮,因而具有收藏性。
![]()
胡寶岐先生簡介,出生于1959年,陜西岐山縣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理事,陜西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委員。西安藝術教育學會副會長兼書法專業委員會主任,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客座研究員。作品入展《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第六屆中國書法新人作品展》、《紀念紅軍長征勝利70周年全國書法篆刻展》、《風骨,陜西省書法院首屆書法雙年展》、獲《陜西各界美術書法作品展》特等獎,作品曾在《科技時報》、《陽光報》、《文化藝術報》、《水墨中國》等報刊發表。出版作品集《今日長安2010陜西當代中青年作品集……胡寶岐書法》,現供職于西安電視臺,任《聲視傳媒》雜志編輯部主任。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