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湖南新邵縣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碧泉
張立星 黃先竹 羅海燕 走進新邵,你會驚詫于她多重顏色集于一身的完美結合。 新邵是藍色的,那是天空的容顏。 新邵是綠色的,那是大地的裝束…… 中國傳媒聯盟 訊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建設"美麗新邵",林業人責無旁貸。我們將更加努力做好林區生態建設,為祖國山河披綠裝,為建設"美麗新邵"作新貢獻。”日前,湖南新邵縣林業局黨委書記、局長李碧泉對正在采訪的記者如是說。新邵縣地處湘中腹地,毗鄰邵陽市區,是長株潭向湘西南過渡的重要區域。全縣總面積1763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160.3萬畝,森林總蓄積量380余萬立方米,是全國最佳綠色生態縣、省重點林區縣。2011年5月,李碧泉同志調任新邵縣林業局局長。5年以來,這位有著縣委黨校副校長,縣政府辦副主任、民宗局局長,縣規劃局局長,縣農村工作部部長等多個工作崗位歷練的干部,以其學者的睿智、寬廣的眼界、堅韌的毅力,科學謀劃國土綠化,扎實推進植樹造林,全面建設生態新邵,縣域森林覆蓋率快速提高;同時,為成功爭創湖南新邵筱溪國家濕地公園、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作出了突出貢獻。縣林業局先后榮獲“全省林地管理先進單位”等榮譽40余項。李碧泉同志2014年被縣委、縣政府授予“全縣優秀領導干部”榮譽稱號。 高起點統籌城鄉綠化,構筑生態安全屏障的排頭兵 上任伊始,李碧泉同志帶著“林業如何定位”、“林業發展什么”、“林業如何發展”等問題,深入全縣15個鎮鄉、4個國有場圃調研,虛心拜群眾為師。通過調研,李碧泉提出:要瞄準“生態新邵”目標,跳出新邵看林業,打造長株潭向湘西南過渡的生態安全屏障,為綠色湖南建設作出應有貢獻。這個發展定位,得到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贊同,建設生態安全屏障自此成、為全縣林業發展的首要任務。五年來,該縣森林面積不斷擴大,森林覆蓋率從2011年的54%提高到2014年的56%。重大政策有效爭取。爭取政策項目、得到上級支持是實現發展定位最重要的抓手。李碧泉同志根據新邵實際和發展需要,向縣委、縣政府提出了爭取筱溪國家濕地公園和重點生態功能區兩個“國家”級帽子的設想,這兩個建議迅速轉化為全縣上下的行動,分別納入該縣2014年、2015年“兩重點三主要”目標管理責任體系。作為具體落實單位的負責人,李碧泉同志組織專家團隊、開展調查論證、多方請示匯報。2015年1月6日,國家林業局正式批準新邵筱溪濕地公園納入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試點,概算總投資4222萬元。通過積極向國家發改委、財政部、林業局等單位匯報,2015年5月,新邵縣成功由國家限制開發區域調整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生態新邵”建設得到國家級政策的支持,為該縣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良性互動、和諧共生奠定了堅實基礎。重要行動扎實推進。為了改變造林綠化工作中林業部門單打獨斗的格局,李碧泉同志根據省、市“三邊”(城邊、路邊、水邊)綠化精神,制訂全縣“四邊(增加村邊)四年造林綠化行動”總體規劃并獲得通過。結合“3.12”植樹節活動,李碧泉同志率領林業部門干部職工,精心組織選苗、調苗、栽植、管護等工作,加強對各部門、鎮鄉植樹活動的督促檢查。全縣綠化工作呈現出了領導重視造林,部門參與造林,村組共同造林的良好局面。兩年來,全縣130多家機關事業單位、20多個企業、100多個私營業主參與造林,共投入資金1.1億元,完成“四邊”荒山造林2.2萬畝,林帶造林450公里,河道綠化45公里,村莊造林280萬株。重點工程全面落實。李碧泉同志認真組織實施“石漠化綜合治理”、“鞏固退耕還林成果”、“世界銀行貸款造林”、“綠色通道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經常深入造林一線,悉心指導,嚴格把關種苗、整地、栽植、撫育、驗收等各個環節,確保造林質量。五年來,全縣實施林業重點工程15個,完成國家投資3.5億元,造林18.6萬畝,相關工程項目都獲得檢查組的充分肯定,圓滿通過驗收。 高標準管護森林資源,鞏固造林綠化成果的主心骨 建設生態安全屏障“三分造、七分管”。在抓好造林綠化的同時,李碧泉同志積極倡導從嚴管理森林資源,切實保護綠化成果。用最嚴格的制度推進封山育林。2012年底,李碧泉同志聯合人大代表20余人,開展了近1個月的調研,向縣委、縣人大、縣政府提出了“封山育林”的建議,得到社會各界、人民群眾的積極響應。2013年3月,新邵縣第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作出了《關于全面實施封山育林的決定》,全面封山育林20年,并且明確除國有林場外,全縣所有集體林木實行禁伐,禁止一切林木運出山林,徹底斬斷林商利益鏈,確保《決定》全面落實。三年來,全縣新增有林地7.5萬畝,新增森林蓄積量6.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用最堅決的手段防治森林火災。2013年8月13日中午2時許,因嚴重感冒正在吊水的李碧泉接到該縣坪上鎮森林火災報告,立即扯下吊針,趕赴火災現場,直至15日下午5時許才將火場主要火點撲滅。李碧泉同志深刻反省這起火災的成因、撲火的過程,從四個方面采取措施,實現由被動打火向主動防火轉變。林區野外火源管控方面,嚴格執行縣政府頒發禁火令,全縣679個行政村都落實了1-2名村級護林員,在清明、春節等重點防火期,針對老、弱、癡、癲等重點人群,分別采取措施,開展集中整治排查行動。火災責任追究方面,2014年,縣委、縣政府出臺《新邵縣森林防火工作責任追究暫行規定》,全面落實撲火責任,撲救不力一律追責。打擊森林縱火方面,從嚴、從快、從重處理森林火災肇事者,“燒山毀林一律坐牢”理念深入人心。森林撲火隊伍方面,從2014年起,爭取縣政府每年安排經費200萬元,成立縣森林消防大隊,50名隊員實行軍事化管理、專業化撲火。2014年,全縣森林火災次數、林木損失分別較上年下降62%和87%,兩年來,全縣無重大火災發生。用最科學的方法防治森林病蟲害。將防治責任落實到經營主體,采用先進技術,組織專門力量,每年投入森林病蟲害防治經費260余萬元,全縣森林病蟲害生物防治率68%以上,常年防治率達到95%,苗木產地檢疫率100%。 高效益經營綠色產業,拓展林業富民功能的先行者 興林為了富民,富民才能興林。幾年來,李碧泉同志按照生態中有產業,產業中有生態,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的要求,堅持林業生態和產業建設一起抓,努力形成以林業促進產業、以產業擴大就業、以就業帶動農民增收、以農民增收來拉動林業發展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生態建設、產業發展互利雙贏,創造性的走出了綠色產業發展的路子。加強資源整合。捆綁涉農項目資金,集中投向林業產業,確保林業產業項目早實施、早見效。2012年起,全縣整合涉農資金6000余萬元,打造林業產業示范基地123個,新增玫瑰花、金銀花、椪柑等各類基地18萬畝。創新發展模式。堅持以龍頭企業引領產業發展,延伸產業鏈條,推動產業增效。省級龍頭企業李文食品公司,發展優質柑橘基地1200畝,改造老柑橘園300畝,120個林農進入企業工作;市級龍頭企業邵陽振興楠竹板廠改造楠竹1400畝,解決了51個林農就業。按照“公司+基地+協會+林農”的模式,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社,積極申報林農專業合作社60家,其中筱溪庫區玫瑰花專業合作社、三門灘苗木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級示范社。突出特色產業。全縣確定玫瑰花、油茶、楠竹、金銀花、獼猴桃等林業產業主攻方向,成功打造長江以南最大的玫瑰花種植基地。目前,全縣林下經濟面積達40萬畝,從業經營戶達4250戶,年產值2000余萬元。 采訪接近尾聲,李局長自信地說:“新邵林業還將完善管護承包經營責任制,重點建立管護、撫育、造林、防火、林下經營一體化模式。建立新型撫育機制,加速促進樹種和林分結構優化。重點抓好農林交錯地區退耕還林,守住林地紅線。采取無償出讓林地經營權等方式,鼓勵支持企業和職工群眾分類植樹補林。加強河流源頭保護和沿江沿河生態防護帶建設,整體提升對大江大河的水源補給能力。抓好以“天眼工程”為重點的科技防控體系建設,保障林地、森林的生態安全。我們一定會通過自己的努力,為新邵子孫后代留下美麗、美好的家園。” (作者簡歷 張立星 當代青年作家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理事 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某省報掛職執行主編)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