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北京熱線 訊:隨著我們生活質量的提高,智能產品已經逐漸走向了普通人的生活,從每個人每天使用的智能手機和各種智能家居,到用于工業生產的智能機器人,它已經逐漸在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圍繞智能產品和智能制造的話題也成為大家談論的熱點。日前,深圳市家信信息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始人尹響林先生做客《華商論見》,暢談引領時尚的智能制造。
尹響林先生指出,如果說2010年是移動互聯網的開始,到現在也不過才五年的時間,所有的智能硬件甚至是智能制造,其實是基于3G、4G通信以及移動互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顯然,智能制造行業才剛剛開始起步,準確的說法是2014年是一個元年,2015年是第二年。智能制造這個行業,相信一定會誕生一些BAT這樣的公司,甚至比BAT更輝煌的公司。智能制造行業的發展會改變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智能制造產業才剛剛開始起步。
尹響林先生同時指出,我們理解智能制造行業、智能產品,首先要理解智能產品是什么樣的一個東西,要先了解一下智能這個詞。智,就是知日,代表了解這個世界的發展規律;能,代表人的實踐功能。智能在一起,它實際上最核心的是要理解世界發展的規律,我們的產品需要人的參與,能夠理解人,能去幫助人,去幫助人的實踐,從而獲得好的體驗。現在中國有很多人把智能硬件或智能產品,理解成有一個APP,實現智能化了,或者能夠接入互聯網就是智能化了,這實際上是非常低級或者初級的階段,真正的智能還是要以人作為中心、以人作為起點、以人作為終點,我覺得在這點上我們至少還有50年的時間可以挖掘。
智能制造行業最核心的推動力是什么?尹響林先生認為,任何一個東西首先要有正確的思想、正確的對于規律的理解,其后才有正確的推動力。因為有了正確的思想才會去創造,而不是因為有了一個好東西然后我們才去創造。我們如果相信平衡的法則,相信大時間、大距離、大空間的一些理念,所有的事物都一定能達到一些正確的狀態,無論對錯。如果思想錯了,然后在實踐的時候,會發現會遇到更多的阻力。那個時候就需要改會改,如果說不改,則會被淘汰,這是一個正確的法則,我們需要創新。要不斷地去改變自己的思想,然后來應對自己的物質的實踐。
傳統的工業產品會被智能產品取代嗎?尹響林認為,這個是一定的,而且時間可能會比我們想象的要快。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傳統的東西是沒法滿足客戶需求的,比如我們做智能混合動力自行車,為什么這樣做?因為第一,人是有惰性的,比如我有的時候不想騎車,有的時候想鍛煉身體,傳統的車解決不了人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態的變化達到合適鍛煉的目的;第二,人的體力是有限的,比如說有的人可能體力很好,一次能騎個一百公里,但要想騎兩百公里甚至更遠,還是必須要借助一些其他動力。所以從這些概念上來講,傳統的車是無法滿足的。再從另外一些角度來講,形式上的智能,比如說社交、路徑規范、交友,還有一些數據的挖掘,這些東西可能不是絕大多數用戶最緊急需要的,但它也有一些很有意思的場景,能滿足人的特定需求。所以智能自行車最核心能夠取代傳統自行車的原因,是它能夠滿足人的不同的需求、不同的需要、不同場景時候的需要,所以它一定能夠取代過去的車子。
《華商論見》欄目制片人王磊老師對于尹響林先生的到來表示了感謝,他也提到,希望通過節目的形式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讓企業家能夠展示自己的企業,也能發表自己企業和所屬行業的一些新的觀點,為創業潮注入一股鮮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