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北京熱線 訊: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中國制造在世界上已經越來越備受關注,那么中國制造未來的發展方向又在哪里?中國制造如何真正的走向世界?深圳市南方煜森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史烜英做客《華商論見》 暢談中國制造的未來。
史烜英女士在節目中首先談及自己的企業,深圳市南方煜森電子有限公司一直致力于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艷陽天打印耗材。企業20年只做的一件事情---精工定制做別人做不好的硒鼓(激光打印機耗材),所有原材料的選擇,都經過幾十萬次的測試匹配篩選,合格了才能上線投產,每一道的工藝都嚴格執行ISO國際標準管控,很多供商都抱怨他們測試不合格在其它工廠合格,標準不同產品不同,這就是艷陽天打印耗材,她是南方煜森的驕傲,同時成為民族的驕傲是她們發展方向,中國艷陽天打遍全世界是她們的雄心。
面對世界對中國制造的質疑,史烜英女士指出,每個企業家,都需要深挖用戶質疑=需求,用超越用戶期望值來定標準,嚴執行,善引導,這樣的產品很難不被認可。她也提及自己企業研發的一種醫院專用硒鼓的專利,這一專利經過5年時間的反復測試,才得到市場的認可,創造了特定行業新標準,于2015年終于獲得國家專利證書。在重復中自我突破=發展,用戶質疑=需求,是艷陽天打印耗材企業文化。她呼吁中國企業家一定要給自己提升的機會,利用好質疑這第一要素。質疑成就未來,質疑是我們進步的階梯,在質疑中尋找問題點,問題點就是創新點,坦然面對一切,方能在市場中立于不敗之地。尤如我們中醫,結合西醫數據預測及分析,慢性病調理與治療誰人能及?因此史烜英女士覺得,中國其實有很多好的產品,只是我們沒去發現她,發揚她,提煉她,利用好質疑取他人之長加自己之長,一步一步走向被認可,從而被尊重。
史烜英女士進一步指出,其實世界500強同樣在質疑中強大。我們華為、格力、海爾都是很好的代表,他們很好從中國制造中華麗轉身,在世人質疑中快速改變提升,我相信憑我們中國人的智慧與付出,在習主席英明的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會在質疑中獲得持續不斷的進步與提升。
中國制造在創新和沉淀的過程中應當如何平衡?史烜英女士認為,創新和沉淀對于企業來說都缺一不可,兩個都需要的。從技術層面理解,創新+持續漸進=沉淀,因為技術需要持續漸進的過程才能達成創新。但在營銷層面而言,在沉淀中不斷創新,隨時隨地創新,她個人認為相互集合就是最好的平衡,要做的不是選擇題與減法,而是雙項做乘法最起碼是加法,目前我們艷陽天打印耗材是這樣定位的。
節目最后華商論見欄目制片人王磊老師也用一個例子做了深刻的總結,在19世紀初的時候進入英國的德國產品,必須要貼上德國制造的標簽,因為要把德國的粗制濫造和英國的精工細作分開,德國人因此覺得恥辱,他們后來才開始了自己在制造業上的奮起直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鑒德國制造業的歷史經驗,我們的中國制造也可以奮勇直追,扎實奮進, 精益求精,加上我們傳統文化的積淀,我們很有信心看到中國制造在中國創造轉變的路上,會越來越受到世界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