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武漢牌洲灣廣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世章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武漢新市民網 訊:在與王世章董事長打交道之前,企業與市場網記者對“牌洲灣”三個字的印象,是湖北省的一個縣,因為成了1998年抗洪的泄洪區,而被人們熟知,僅此而已。所以,把“牌洲灣”和“廣告印刷”兩個概念扯在一起,引起了記者的深深的好奇,在見到王世章的時候,記者就問了這個問題,王世章憨厚地一笑:就是因為這個地方人們都知道啊,所以用了這個名字,想讓大家很快記住我們。 看起來,王世章用了最直接的方式告訴我們:是不是系統學習過廣告傳播理論,是不是科班出身都不重要,只要走心,同樣能在這個專業要求相對高的行業里,傲然領頭。
不忘初心的背后,是堅守和勇氣 ![]() 在廣告傳播界,不知名的一方借用知名一方的名氣推廣自身,是很常見的技巧,叫做借力營銷,前幾天刷爆朋友圈的“女孩酒店遇襲”的事件,網上各大品牌都借用這個事件作為切入點,推出與自己相關的內容,健身行業推出女性格斗技巧,許多電商直接推出防狼噴霧等產品,還有不少女性為主的公眾號,用“女孩怎么建立安全感“作為主體,輸出價值觀;可見,無論是什么樣的內容,只要和此事件搭邊,都會引發人們的關注,效果直接有效。王世章在當初踏入廣告行業時,天然地想到借用“牌洲灣”的名頭,其實和借力營銷是有著異曲同工的作用,事實證明,他的借力營銷達到目的了。
![]() 現在看來,這算是王世章成功故事里頗具意味的一個梗,但回到當初,做出這個選擇,是需要勇氣的。王世章的家族是丹江口移民,少年時期隨家族離開家鄉,來到湖北嘉魚縣定居,1987年高中畢業,他選擇了在自己的學校留校任教。1990年遇到了妻子蔡小英,成家后,夫妻倆離開嘉魚來到武漢,在漢正街找了一個服裝加工廠學習打版,因為人緣好,生意還不錯。1998年武漢遭遇洪水,就在江邊的整個漢正街也遭了災,服裝生意一落千丈,王世章和妻子只得回到嘉魚,開始做農副產品,原本想就這么平平淡淡地過下去。但王世章性格里有一種不服輸的性子,他還是想來武漢闖事業,于是2002年,他帶著妻子再次來到武漢,到一個小打印店做學徒,學習打字印刷,算是一腳踏入了廣告業。 在打印店里學習了三個月,王世章就萌生了自己開店的想法,那個時候個人電腦只是剛剛興起,打印服務需求增大,他看準了這個商機,自己找門面開了一家打印店,取名“牌洲灣打字店”,當時的門面才幾個平方,里面幾臺設備,誰也想不到,這個小小的門面,會發展到如今擁有數千平方米廠房,幾十臺最先進噴繪設備,一百多名技術工作人員的規模,成為華中地區最大的UV廣告噴繪企業。 在外人看來,從一撇小店到幾千平方米的廠房,成功的故事都是相同的,需要奮斗,需要勇氣,但在王世章看來,自己的成功,奮斗和勇氣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他看準了一個方向,然后絕不回頭,才一步步闖出了今天。 膽大心細的背后,是洞察和智慧 ![]() 企業與市場網記者采訪過許多企業家,但像王世章和蔡小英這樣兩人都在一個企業,并且能夠各司其職,把企業管理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的,并不多。記者仔細觀察發現,蔡小英是典型的湖北女人性格,能干、潑辣,聲音嘹亮,公司上下都能管到,打理得僅僅有條;而王世章則相對沉穩、憨直,說話不多,只在關鍵時刻發表意見。記者不禁好奇,這樣的夫妻,在公司決策和走向上,發生了分歧,怎么辦?只見蔡小英快速掃了丈夫一眼,那眼神里,有些許嗔怪,但更多的是包容,她說:“能怎么辦,夫妻本是一體,他做的決定,我總還是支持的。” 原來背后真的有故事,自從2002年開了打印店,小店生意一直不錯,第二年,王世章就引進了一臺價值2萬元的雕刻機,開業雕刻亞克力字,在當時同等規模的小店里,算是非常先進的設備了。2004年,又買了一臺1.6米的寫真機,可以噴繪彩印,他的打字店,漸漸開始一直在同行中保持領先,這期間,蔡小英總是他堅強的后盾和支持者,直到2010年。 夫妻間的矛盾,同樣是緣于購買設備,當時,王世章看中了兩臺UV機,價值超過300萬元,如果要購買,相當于要拿出他們的全部家底。妻子蔡小英當然是反對的,不光是妻子,王世章幾乎所有的同行朋友、下屬,都認為這個投資太過盲目,會拖垮企業。那時,他就像神經病一樣,誰說的話都不聽。不過,最后還是依了他。現在說起來,蔡小英仿佛依然怒氣未消的樣子,而王世章在一邊,樂呵呵地看著妻子數落自己,也不出聲。 2010年前后,廣告噴繪已經進入微利時代,誰都不敢冒險花這么多錢。王世章為什么敢呢?這源于他對行業有著精準的把握,2010年前后,他發現UV機在北上廣等發達城市開始廣泛使用,但在湖北地區,同行們知道有這樣的新設備,卻因為價格原因不敢引進。經過研究王世章發現,UV噴繪技術,是當時的革命性技術,相較于傳統的噴繪,它可以使打印圖案即打即干、立等取樣。這個特性使得無論是生產還是取樣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方便。同時,它的噴印精度是可以選擇的,個性化的生產模式,也給加工行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而當時的廣告業,已經太久沒有新產品出現了,王世章果斷認為,這個設備值得投資,將來必定有巨大的收益。事實證明,正是這樣一次近乎瘋狂大膽的投資,讓牌洲灣廣告,有了質的飛躍,開始與本地同行拉開距離,成為無法超越的行業翹楚。 當初反對王世章買UV機的同行們,在其后也紛紛引進了這個機器,但已經晚了,市場的反應如同馬太效應,強者恒強,弱者愈弱,牌洲灣的客戶群體,如機場、高鐵、地鐵、建設集團等高端客戶,已經認定了牌洲灣的產品和服務,其他競爭者只能求取中低端市場。 嚴厲管理的背后,是責任和感情 ![]() 有一個現象值得一提,在牌洲灣,工作時間超過10年的老員工多達10多人,平均10人里,就有一個老員工,這個比例在民營企業里,算是很高了,這說明,這個企業是一個有感情的地方。但是如果你問這里的員工,怕不怕王總?他們都會說,怕。王世章也承認,自己是一個“壞脾氣”的老板,所以員工都有些怕自己。但這個“壞”,是指出現了問題的時候。 說起來,廣告行業其實是一個產品與服務都要嚴格把關的行業,產品質量自不必說,對客戶的服務也是王世章非常看重的。在牌洲灣,王世章并不提倡無條件地滿足客戶,但如果出了問題,他卻要求員工以顧大局的態度去對待,比如如果交付的產品客戶認為不滿意,首先找出不滿意的地方,能夠改正,就重新來過,然后再去追究是誰的責任。因為不是每次責任都在我們,我不會一味壓抑員工去討好客戶。嚴而有序,有理有據,也許,這就是牌洲灣老員工多的原因。
對于未來,王世章并不是太貪心,他只想在本行業一直縱深下去,現在是華中最好的廣告噴繪企業,將來,成為中國最好的,然后,成為世界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