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利茄汁面創始人盧廣利)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看商界 訊:文 | 商界記者胡二伙 李代廣 李丹 “中!” 看著臺上精彩的“噴空”表演,阿利激動地鼓起了掌。40歲的生日宴上,阿利請來了河南當地民間“噴空”表演藝術家獻藝助興。成為一個藝術家,是阿利少年時最大的夢想。 25年前,農村小子阿利只身闖鄭州。25年后,他成了青年演員和火爆的阿利茄汁面創始人。 滄海桑田,得失在人。阿利感慨:“很多事情我以前不敢想,現在敢想了。”成功給了他財富,但財富并沒有改變他,只是釋放了他。 人生正反面 阿利,本名盧廣利。 記者讓他用三個詞形容自己,他沒有絲毫猶豫:“快樂,簡單,隨和。” 他是餐飲品牌“阿利茄汁面”的創始人。憑借一碗面條,決勝于中原大地,他成了創業代表和豫企明星,常常出現于各類場合,在河南餐飲業界指點江山。2016年,阿利茄汁面的直營和加盟店達到300家,遍布河南省內外,成為河南快餐品牌當之無愧的領頭羊。 讓人津津樂道的,是他的另一個標簽——非著名演員。 2006年,阿利作為河南省第一,參加了當時正火的《非常6+1》;此外,他還參與了多部影視劇拍攝,甚至投拍電影《不是鬧著玩》和《潘多拉的寶劍》;在河南本土,他更是積極推廣本土方言藝術“噴空”。在阿利茄汁面店里,你常常可以看到掛著阿利和一些名人的合影。
(《潘多拉的寶劍》首映式阿利和歐弟) 然而,眼前無限風光的阿利,曾經卻是個悲劇人物。 1991年,16歲的阿利決定到省城鄭州打工。因為沒有文化和技能,阿利做過很多職業,在工廠里做搬運,蹬過三輪車拉過客,甚至在某公安局制證所當過臨時工。 阿利沒有一根筋,為了賺更多的錢,他搗鼓過一些生意,但結果往往不太好。“自己太實在,又不會‘玩秤’,進貨時100斤的水果,最后竟被我賣成了80斤,賠了不少錢。” 但讓阿利印象最深的是在新疆的一段慘痛經歷。他第一次去新疆,倒騰玉石,被別人騙走身上僅有的4000元,然后把他一個人撂在沙漠里。“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我感覺我太悲劇了。” 闖蕩了8年,干了不下15份工作。在做餐飲之前,他的人生走向是曲線下滑的。 當然,同樣坎坷的,還有阿利的演藝夢。 從小酷愛表演的他,“看到人家結婚吹響器,身體就會不自覺地扭動。”從家到學校要走二十幾里山路,阿利不辭勞累,通過學習考上藝術學校是他最大的期望。然而家境貧寒,初中畢業后阿利就沒再上過學。 上不了藝術學校,去部隊爭取當個文藝兵,是阿利認為另一個跳出農門、實現演員夢的絕佳機會??蓤竺臅r候他傻眼了——年齡和體重都不達標。阿利想了個歪主意,他先是把“16歲”改成了“18歲”;同時為了增加體重,他一口氣吃了100多個餃子,差點把胃給撐壞。 雖然做得天衣無縫,但最后他還是沒有被錄取,當文藝兵的愿望也徹底泡湯了。阿利苦笑:“夢想是我心中永遠不滅的燈,照亮我前行的路。” 餐飲老板和非著名演員,兩者并不矛盾,阿利游走于兩者之間:做生意時嚴謹穩重,碰了壁淚水往肚子里咽;搞演藝時嬉笑怒罵,取悅觀眾,樂此不疲。 人生就像一枚硬幣。無論好壞,都要有憂患意識和樂觀心態,不讓自己處在舒適區,又要從消極面中找積極面,“晚點成功,沒有什么不好!”這是阿利的處世態度。
(年輕時候阿利開的桂林米粉店) 珠聯璧合的老大哥 和“很多”草根創業者一樣,馬云是阿利的商業偶像。但是不同的是,阿利更欣賞的是馬云整合資源的能力。 回顧阿利的餐飲之路,往往是單槍匹馬,莽撞無知,處處碰壁。比如他做女子火鍋,折騰了不少,終以失敗結束。“做事太情緒化,往往異想天開,”阿利深知自己的缺點,決定尋找能互補的生意合伙人。 但阿利和第一個合伙人的合作很不成功。2001年,阿利和朋友在鄭州合開了一家桂林米粉店,雖然表面生意挺好,但由于成本控制差,客單價又不高,兩人起早貪黑忙一個月,只賺了500元。朋友心灰意冷提出退出意見,可當時的阿利早已山窮水盡,根本沒錢退給朋友。 他想到了付建軍,一個他在江湖上認識的生意伙伴。聽說阿利的遭遇后,付建軍慷慨解囊,并“教訓”道阿利:“你這個是“夾生飯”,不能光靠營銷手段,產品上還是得下工夫。” 阿利總是提起這個大街上認識的貴人。“我們不屬于一個性格,我不受拘束,思維活躍;他穩重細致,有規有矩。性格正好互補。”于是,阿利主動找到大自己13歲的付建軍,希望可以一起合伙做餐飲生意。付建軍也覺得餐飲有市場,于是為人仗義的他對阿利提出,“你出一萬,我就出兩萬,你出兩萬,我就出四萬,賺錢對半分。” 阿利很是感激,在心底認定了這個老大哥。2001年4月,有了第一家餐館的成熟模式,阿利的第二家店面也迅速開業了,從此,兩人一合作就是15年。 讓人震驚的是,從2001年到2011年的十年間,阿利和付建軍的合伙從來就沒有書面協議,直到2011年因為新股東的進入,才有了正式的書面協議。 在合伙中,兩人也常有爭議,但阿利遵守兩人合伙之初的約定:出現爭議,以付大哥說的為主,我尊敬他。 兩人也從未發生過利益上的矛盾。盧廣利負責市場開發和公關營銷,因為常常拋頭露面,他習慣在公共場合宣傳自己的餐飲事業;付建軍負責內部管理和財務管理,務實的他每次都會把賬面計算得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阿利曾經開玩笑地對付建軍說,你扼殺了我很多想法。付建軍回應,我讓你少走了許多彎路。 曾有人說,阿利是一個很聰明的小伙子,一旦把事業做起來,便會一腳把合伙人踹走。付建軍聽聞后只是擺擺手,哈哈大笑,阿利卻很生氣:“我阿利絕不是忘恩負義的人。”阿利的父親也曾對他說,這么好的生意咱自己做不就行了嗎?阿利聽了之后笑了笑,借一個機會讓父親和付建軍見了一面。之后,父親再沒有說過這樣的話,“我父親見到付建軍,感覺這個人成熟穩重,值得合作,這樣的人很難找。”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阿利覺得,他和付建軍的合作珠聯璧合,關系勝似兄弟。“首先要彼此信任,然后目標一致,最后相互尊和包容,只看對方優點。合伙生意太難做了,他身上的那種寬容度讓我們能走到現在。” “廣交朋友,快樂人生。”是阿利的人生格言。阿利深刻明白,成也蕭何敗蕭何,老板是企業的根源,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眾人拾柴火焰高。
(醒目的阿利茄汁面) 快餐的慢計劃 尊重朋友,也要尊重對手。 如今,隨著阿利茄汁面越做越大,名聲也越來越響,慢慢就有了模仿者。阿利反而很高興,“有了競爭,說明我們有市場潛力。”從2005年第一次把老家王屋山的茄汁刀削面帶回鄭州開始,阿利就希望它能和燴面一樣,成為河南的美食名片。 當然,阿利也不懼怕。“茄汁面我們是原創,我們有核心技術,模仿者雖然多,但都維持不了多久。” 為了做好品質,阿利不得不第二次奔赴“傷心地”新疆。新疆是全球三大加工番茄產區之一,這里日照長,晝夜溫差大,番茄的番茄紅素較高。通過不斷的調試,30%新疆番茄醬加上70%本地番茄的配方,成就了阿利茄汁面最重要的湯料。于是,每年1700噸加工好的天然新疆番茄醬被運輸到鄭州。 餐飲是最容易做到百年企業的行業,把阿利茄汁面做成大樹,是阿利一直以來的愿景。 然而現實中,餐飲店如擊鼓傳花般,開了關,關了開,一波倒下去,一波又起來。阿利看過太多盛極而衰的案例,行業競爭的激烈,讓他不得不對企業的未來深思熟慮。 因為步子跨得大,阿利也吃過虧。他曾經在西安和石家莊開過直營店,像野火一樣,燒得快,滅得也快。由于遠程管理,標準化和機制缺乏,基本上以失敗告終,從最多時的七八家店,迅速萎縮到只剩一兩家店苦苦掙扎。“開店速度快,產品調整卻很慢,西安和鄭州的口味不一樣,要因地制宜,做連鎖不能太死板。” “雖然我們是快餐行業,但是穩扎穩打,慢一點沒有什么不好。”把簡單的事情做到極致就是不簡單,這是阿利茄汁面的金石之策。單品打天下的15年,阿利茄汁面一直欣欣向榮。“做企業就像在高速公路開車,你可以時速開到200碼,但要求是時速不超過120碼,我們就按著要求來。”
(阿利茄汁面的內部裝修風格) 企業名氣更不能大于實力,虛實結合,得失有寸。阿利的目標是中國面食品的第一品牌,有時候目標是第一,但不能說自己就是第一。阿利還認為,“有的企業家快人三步、快人一步,我是快人半步,做事情要恰如其分。” 做生意看趨勢,阿利有更多的想法。向下扎根,打通產業鏈,圍繞番茄延伸出番茄醋和番茄酒等產品,讓有番茄的地方就有阿利茄汁面。 2016年,阿利投資了2000多萬元建設中央廚房,每隔一段時間,他都要去中央廚房看看,他幾乎嘗遍了所有品種的番茄,“冬天的番茄不太酸,汁也少,所以冬天的茄汁面比夏天濃。”阿利漸漸成了行業里的半個專家,別人親切的稱呼他為“番茄哥”。
“番茄哥”和他的餐飲生意一樣是有性格的。阿利打趣道:人生就像番茄一樣酸爽,先酸后甜,咱們熱情一點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