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華現場創作玫瑰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徐淮書網 訊:在中國的山水畫中有許多派系,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是一位泰山畫派的領軍人物,他的名字叫畢德華。畢德華,筆名無峰山人,1963年生于山東濟南,目前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藝術設計學院教授、山東電視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山東當代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國畫家協會理事、中國泰山書畫院名譽院長、山東當代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
畢德華經過潛心習作山水畫四十余載,把中國山水畫繼承和發展推向了一個歷史的新峰,2014年度被評為最受濱州書畫市場期待的十優畫家之一。 為了推廣泰山畫派的風格和特點,報道宣傳畢德華老師的事跡,記者驅車來到山東濟南市采訪。一走進他的創作室,就被眼前的情景吸引了,只見滿屋里擺放的都是他自己創作的作品,如:“萬山云動泉聲喧”“春歸”“春韻”“秋水無聲”“深山幽居”“泰山風情”系列等等,記者在現場看到,這些作品風格大氣磅礴、粗獷樸拙、厚重沉穩,與泰山的磅礴氣勢相呼應,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畢德華畫山水
為了驗證其實力,記者建議他現場揮毫潑墨,畢老師毅然現場創作了兩幅作品,一幅是水墨,另一幅是“玫瑰”,從他的用筆、畫法、用墨可以看出,他無愧是泰山畫派領軍人物。
在山東海麗管道科技有限公司會議室里,記者還看到墻壁上鑲嵌著畢德華老師創作的一丈二的“泰山風景圖”,這幅作品巨大、場景恢弘、畫面磅礴,以全景式構圖,多層次布景充分展現出了泰山的浩然正氣與非凡神采;在其筆下,畫面上的泰山顯得渾厚有力,充滿了剛正不阿的威武氣勢,充分體現出了畫家“奇峰突兀、氣勢雄偉”的繪畫風貌。
該公司董事長孫海英用手指著這幅畫向記者解釋說,畢老師不僅畫技精湛、作品優美古樸、受到同行和書畫愛好著贊譽,而且人品也好。為了豐富公司職工文化生活,提高員工文化素質,這幅畫就是他給公司捐贈的,他這幅畫寓意是:祝愿我們公司與泰山一樣穩固,公司不斷發展壯大。
畢德華觀察竹子
著名作家、地方文化名人展恩華向記者介紹說,我與畢老師的山水畫早在四五年前就已結緣。先讀其畫,后識其人;見畫如其人。他筆下的山水承傳統、師造化、出新意,卻又與他人之山水大不同。他筆下之山,運筆如斧斤,筆筆是鐵;畢老師喜用積墨,尤其畫山石、枝葉,初用淡墨,然后用焦墨、濃墨,層層疊加,越積越深、越積越厚,三遍五遍、十遍八遍,直至墨氣淋漓、渾厚華滋。其作畫與那些大筆一揮、立馬可就的大寫意畫家不同,他講究是一個“慢”字,筆筆用心、筆筆到位,墨中有筆、筆中有墨,筆筆出功力、筆筆見精神。
畢德華老師山水筆墨語言獨特,既非工筆細描,也不是潑墨寫意,而是自傳統而來,上溯宋元北派山水,下承近代山水大家。其作畫之余,又浸淫書法,領悟真草隸篆之起承轉合,故其畫作既有北派山水之渾厚華滋,更是筆筆寫出、處處彰顯中國書法之精妙。畢德華先生一向恪守師古、師心、師造化、“畫自心出”的信條。他的作品皆是心源“思慮”的結晶,是從真山真水中滋發而出的妙悟,是他人格與性情的自語,流貫著他那荒寒淡泊、博厚大度的情懷,放射著他瀟灑、豪爽、孤寂、清逸的個性風采 。
畢德華作品“泰山風景”
中國泰山書畫院院長、泰安市岱岳收藏家協會主席薛文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泰山是中華瑰寶,是“中華精神寫在天空的詩”。泰山畫派的形成,是泰山文化、泰山精神、泰山氣派在繪畫藝術上的傳神寫照,是千百年來未曾間斷的、以泰山自然和文化為題材的繪畫藝術創作不斷傳承、發展、壯大的結果。當代泰山畫派代表畫家有張大石頭,莊淺心(莊村),張偉明,仇東,王書俠等等,而畢德華老師不僅繼承弘揚了泰山畫派精神,而且在完善泰山畫派的基礎上,不斷創新,增添了自己新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畢氏風格和特色,因此他的作品更有生命力,更有收藏價值,值得推廣和收藏。
畢德華帶學生寫生
畢德華之所以能夠成功,與他平時刻苦努力分不開的,四十多年來如一日,堅持練筆不止,經過反復臨摹古往今來名家大師作品,然后取長補短,借鑒吸收人家的先進經驗,同時又不斷追求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為了體驗大自然的風情,他跑遍全國各地名川大山進行寫生,從大自然中吸引了豐富的營養、提取精華;通過深入大自然熟悉生活,他掌握了自然界的科學客觀規律;然后把實踐和理論郵寄結合起來,在運用到創作中來,所以他筆下的作品栩栩如生、活靈活現、古樸優雅、大氣滂沱。
畢德華最后表態說:“在藝術的道路上,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敢于勇往直前、不斷創新、勇于攀登的人,最后才能達到光輝的頂點,我自然選擇了這一行,就要不斷努力,勇于拼搏,爭取再創輝煌”。
市場信息報記者 武家增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