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上海熱線 訊:【編者按】早就想寫一篇關于癌癥患者如何避免走彎路的文章,魏澤西事件之后更加重了這種寫作欲望。令人歡幸的是,我國腫瘤專家張明從2009年以來就已經發表了諸多類似的文章。今天重新歸納總結評析一遍,希望能為廣大患者指點迷津,提供參考。 目前,我國癌癥的發病人數每年高達200萬左右,五年存活率只有30%左右,每年去世的癌癥患者有270萬,癌癥患者的平均存活期只有2-3年,并且以每年3%的速度遞增,是世界上最大的癌癥大國。 許多癌癥患者查出病情后恐慌、盲然、失落。然后歷盡艱辛去尋醫問藥。結果是花費數萬,數十萬,甚至百萬以上,最后卻是人財兩空,有的甚至家破人亡,即使許多明星、高官也不能幸免。例如,香港著名歌星梅艷芳患宮頸癌,僅存活一年,原國家衛生部部長陳敏章教授患胰腺癌僅存活一年零一個月,著名演員傅彪患肝癌僅存活一年,原國務院副總理黃菊患胰腺癌存活一年余,原福建省委書記宋德福患肺癌存活4年余,著名小品演員趙麗蓉患肺癌存活6個月,電視劇《我愛我家》中的著名演員文興宇患肺癌存活一年半。這些明星、高官生前看的是最權威的專家、名醫,用的是世界上最好的抗癌藥,有的花掉了幾百萬的巨額醫療費,可是到頭來仍沒有保住性命,至于普通百姓,患了癌癥后,有的找“名醫”、“權威”、去“大醫院”,如同無頭蒼蠅四處求醫,有的患者面對眾多的“抗癌良藥”無從選擇,有的患者經多次中醫治療,療效不好,病情越來越重,最后心態變壞,失去信心,不再相信以后的治療。面對如此混亂的治療現狀,有必要就廣大患者關心的問題作出一個詳細的解答,深入剖析其中的原委,使患者少走彎路,早日走出治療的誤區,以最少的費用,取得最佳的療效和生存期,避免人財兩空,悔恨終生。 做為腫瘤患者需要了解的知識有很多,如護理,康復,飲食等等,但以下九件事情必須了解清楚,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康復,少走彎路。 一、確診后不要急于治療,多方了解癌癥治療的現狀,做到心中有數 癌癥患者確診后,首先要做的不是治療,而是要了解當前癌癥治療的現狀。癌癥確診后一般來說十天半個月之內病情不會發生大的變化,患者和家屬要利用這段時間了解當前癌癥治療的現狀,預先做到心中有數。在癌癥的治療方面現在還比較混亂,還存在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等現象,最好訪問一些去世的患者家屬和正在治療的老患者,了解他們走過的彎路和經驗教訓,從中可以得到許多寶貴的啟示,對你今后的治療很有意義。 例如,2005年國內的一位“名人”患晚期肝癌,花了幾百萬,僅存活了一年;反倒有的普通百姓,吃中藥僅花了幾千元,卻活了許多年,這樣的例子已很常見。究其原因,就是患者對目前我國腫瘤的治療現狀了解得不多,盡管目前的醫療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但目前腫瘤的平均五年存活率僅25%,其中肝癌、肺癌均小于10%。也就是說,患者在接受治療前,最好打聽清楚,花了這么多錢,又是手術、又是化療,最后能治到什么程度,要心里有數,避免最后人財兩空。 于絹,上海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師,32歲的挪威海歸博士,2010年1月被診斷為“乳腺癌晚期”,并發生了骨轉移。確診患乳腺癌后,于2011年4月19日去世,共存活一年零三個月。在一年多的時間里,她回顧了整個的治療過程,由于治療走了太多的彎路,最后導致人財兩空,不但病沒有治好,而且巨額的醫療費使她的父母和全家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正如媒體報道的那樣:“病魔,將這個小康之家瞬間擊垮,所需藥物25000元一支,每21天就要注射一支;1萬多元一盒的藥,只夠吃1個療程14天,后又去黃山“神醫”處治病,神醫的治療方法是是禁止吃任何食物,只能吃芋艿和葡萄。神醫說,每天喝下他的幾碗中藥湯20天一個療程,三個療程下來花費10多萬元,保證治愈,如果亂吃八吃,哪怕吃一口其他東西,也是功虧一簣。約莫一個月左右,她已經撐不起來下不了床了,徹夜胃痛腸痛不能忍受。 到后來,喝水都在往外吐,已經不能做任何的活動。從黃山回來,癌細胞已經多處轉移,沁肺入肝,整副骨架慘不忍睹”,家里為她賣掉了僅有的60平方米房子和父母在山東老家的房子,現在全家人租房子過活,一家三口和姐姐全家住在一起。 這是近年來媒體報道過的一起典型的癌癥患者治療走彎路的事件,類似這樣的患者何止成千上萬,我國醫療界在癌癥治療方面混亂的局面由此可見一斑。 二、不要急于手術和化療,多看幾家醫院和專家有好處 癌癥患者確診后,一般醫院的治療方案無非是手術+化療,屬于流水線式的治療,根本體現不出最佳治療方案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面對這樣的治療方案,決不能聽信一家之言,不管這家醫院有多權威、有多大,一定要多看幾家醫院,多看幾位專家,中西醫專家的意見都要聽一聽。我知道的一位患者連續看了國內外十余家醫院最后才確診,作為普通患者當然不可能看這么多醫院,但至少要看3-5家醫院,有條件的可以去北京、上海的大醫院咨詢,經濟條件很好的患者最好去美國診斷和治療,原因無需多說,多咨詢一些專家,多走幾家醫院沒有壞處,只有好處。 我們知道,目前國內化療的總有效率僅20%,僅對少數幾種癌癥有效,多數無效,屬于輔助治療,不能根治癌癥,而且,毒副作用巨大,對身體的損害也很大,所以,即使化療也要適可而止,見好就收,避免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害,給以后的治療造成麻煩。因為手術和化療畢竟是暫時和短暫的,而中醫的治療要持續多年。以上,是我們結合多年的臨床經驗提出的建議,如能做到則我國癌癥的治愈率會進一步的提高。 三、學習癌癥的各種治療“規范”和“指南” 目前,我國的衛生部門和世界各國都制定了許多癌癥治療的“規范”和“指南”,目的就是規范醫生的診斷和治療,避免亂治療,這些規范和指南,都是集中了全國最權威的專家來制定,有的一部規范就集中了全國幾百位不同學科的專家來制定,可以這樣講,規范和指南體現的是當前最高治療水平,也是最佳的治療方案,患者和家屬應該認真的學習,也可以和美國的規范和指南進行對照,了解國外是怎樣進行治療的,對今后的治療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肺癌的診療規范如《中國原發性肺癌診療規范(2015年版)》是由國家衛計委于2015年1月制定并發布的;中醫的診療規范和指南,有2008年中華中醫藥學會制定和發布的《腫瘤中醫治療指南》,2012年我們制定的《腫瘤中醫治療標準》 等等,凡是規范和指南里沒有的所謂新療法和新藥物,均應保持慎重,不可輕易嘗試,以免療效不好耽誤病情。 四、癌癥的治療要中西醫結合,缺一不可 許多癌癥患者手術,化療后,問醫生下一步該怎么辦,許多醫生只是說回家調理,定期復查,這樣的患者我經常遇到。實際上,手術、化療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術后,還有一部分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仍在體內,就好象在體內的定時炸彈一樣,隨時有復發或轉移的可能,后續的中醫藥治療才剛剛開始,服中藥的目地就是要消滅這部份殘留的癌細胞,達到根治的目的,防止以后出現轉移和復發,許多患者由于沒有及時進行對癥有效的中醫藥治療,出現轉移和復發,耽誤了寶貴的時間,最后遺憾的去世。 前幾天,一位患者家屬給我們打電話時,說到他的父親患晚期腸癌,在當時醫院判定存活期只有幾個月的情況下經過快速排瘤療法近一年的治療,目前已基本恢復健康。他十分感慨地說,當時在網上看到張明專家的博客時,與家人商量,家里人都反對,因為張大夫既不是權威,也不在大醫院工作,是個人研究的一個療法,持不相信和懷疑的態度,但他本人堅持認為排瘤療法很有道理,是大醫院所沒有的,因此,堅持為他的父親選擇了這一治療方案,挽救了他父親的生命,他最后在電話中說,看中醫是要靠緣分的。 老百姓常說,中醫看“人”,西醫看“門”。我們過去一直強調找中醫看病不要迷信大醫院和權威,無論是去大醫院也好,民間也好,一定要以療效為主,“西醫看門,中醫看人”這是老百姓常說的,意思是說,看西醫一定要去大醫院,因為大醫院的檢查設備先進,而看中醫則不一定,以找個人為主,中醫這門學科的最大特點就是個體勞動,特效藥和特色療法也主要由個人來發明,這一點與西醫有著很大的不同。一種西藥,沒有成千上萬的資金和成百上千的人員共同合作是不可能研制成功的;而中醫則不同,如享有中國中藥第一品牌的云南白藥是由云南民間中醫曲煥章在1902年研制成功的,北京同仁堂“十大名藥”全部是由他的創始人個人研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全部是由李時珍個人寫成,他們的發明和創立者都是個體中醫,無論是腫瘤還是其它疑難雜癥真正的中醫特色治療方法,都掌握在中醫個人手中,如已故北京老中醫羅有名以治療骨傷病為特色,每天去他家中求醫的國內外患者高達數百人之多,超過了許多大醫院的門診量。做為患者在求醫的時候應該了解這些。 國外的富人看病大多去私人醫院和診所。在國外,如歐美國家和臺、港、澳等地區的富人和高官看病主要去私人醫院和診所,而公立大醫院則主要為普通百姓服務。因為在國外,凡是高水平的醫生都自己開業,而剛畢業的醫生和實習生則在公立大醫院為普通百姓看病。因此,國外的私人醫院和診所都是醫療水平最高的;在香港許多明星、富豪看病更是去私人醫院和診所,這一點與國內有很大的不同。將來,隨著國內醫療改革的不斷深入,也會向這方面發展,這是大勢所趨。 五、防止勞累過度和惡劣情緒 疲勞或勞累過度是癌癥患者病情加重或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夫們在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的,廣大癌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加以忽視,不注意休息,最后導致病情惡化,勞累過度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①患者本人四處求醫,旅途勞累過度,多見于外地患者千里迢迢來到北京,休息不好,往往回家后病情加重。 ②在病情好轉的時候忘記了自己是一個癌癥患者,疏忽大意,放松警惕或外出旅游,交往過多,或通宵娛樂打麻將,或過重的家務勞動。 ③因經濟條件不好,被迫外出勞務,或從事重體力勞動。 ④患病初期,本人不知病情或不加重視,仍在從事繁重的體力或腦力勞動,如科研經商,及其它事務性工作,導致病情加重。 ⑤晚間睡眠不好或思慮過度,身心疲憊。 過度疲勞對癌癥患者的危害是很大的,中醫講“三分治,七分養”這是這個意思,平時應注意勞逸結合,外出散步,活動應根據自己的病情適當安排,而且還能增加食欲。實際上,很多癌癥患者手術后仍然在工作崗位上參加適當的工作反而對身體的恢復有很大的好處。 不良情緒對癌癥患者有很大的危害。不良情緒包括持續性恐懼,沮喪,憤怒,焦慮,悲傷,憂郁,嫉妒情緒等等,對環境變化缺乏反應,情緒低落,情緒不穩,情緒倒錯(亦稱“情緒分離”)思想矛盾,緊張,多疑,對事物過份敏感等等,不良情緒對時癌癥病人的危害是很大的,甚至可以使癌癥患者猝死,通過這個病例我們可以看出情緒對人的影響,中醫講:“百病皆于生氣”就是這個意思,就在患者由于不注意自己的情緒而導致病情惡化。 六、確診后馬上結合中醫藥治療,存活率可提高一倍 目前我國肺癌的5年存活率僅10%,80%的肺癌患者存活期為1年,為什么高文彬卻活了22年,其奧妙何在? 我們來看看晚期肺癌患者高文彬確診以后是如何治療的?高文彬,原海軍政治部文化部副部長,全國癌癥康復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著名抗癌明星,1976年8月,他因晚期中心型肺癌(腺型)入院手術。醫生開刀后,發現癌細胞已廣泛擴散,無法手術,只好縫合。醫生預言他僅能再活半年左右,術后第六天開始服中藥,連續十余年沒有間斷,同時,又作了少量的放、化療,長年堅持氣功鍛煉,在他康復10周年之際,他結合自己的康復經驗出版了《癌癥康復者談抗癌》一書,在全國廣大癌癥患者中產生了很大影響,使他們增添了戰勝癌癥的勇氣和信心,此后,高文彬在北京八一湖公園義務傳授抗癌經驗。于1998年去世,存活22年。 高文彬在手術后的第六天即在醫生的建議下開始服中藥,而且服的是普通的中藥,每付中藥不過十幾元錢,而且十余年不間斷,更沒有服過價格昂貴的保健品和“抗癌新藥”,高文彬做為高干不是沒有這個條件,而是醫生認為在科學合理的治療下沒有必要。 目前,有相當多的患者都是在西醫沒有辦法的情況下,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想法找到中醫,甚至個別西醫也認為中醫不能治療癌癥,不建議患者看中醫,這些都是對中醫治療腫瘤的現狀不了解所致,中醫治療腫瘤經過近30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使腫瘤治療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中醫藥也在國際上產生了較強的影響。縱觀30年來的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績。 中草藥研究方面,中醫藥防治腫瘤研究的現代化,最早是從抗癌中草藥的篩選工作開始的,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已對3000余種中藥和近300個復方進行抑瘤篩選,實驗證實有效的中藥有近200余種,其中半數已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實驗臨床驗證,依據現代藥理學分類方法,按治療作用可分為兩大類: (一)抗癌中草藥(細胞毒作用類藥物),對癌細胞有直接殺滅作用并經過了大宗臨床驗證的抗癌中藥有青黛(靛玉紅)、砒霜(三氧化二砷)等,并已制成了不同的制劑; (二)具有免疫增強作用,生物反應調節劑樣作用藥物,通過調節機體的陰陽氣血平衡,改善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態,而達到抑制腫瘤的目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國運用砒霜治療邪毒深重的急性早幼粒白血病,取得公認的領先療效,并在分子生物學水平上闡明“以毒攻毒”法對腫瘤細胞有誘導分化和促使細胞凋亡的作用。 在腫瘤的治療方面,惡性腫瘤中醫藥防治體系的研究,主要體現在臨床治療效果方面。半個世紀以來,通過不斷的實踐與研究,中醫腫瘤工作者們繼承經驗,與時俱進,總結出了中醫藥治療腫瘤必須堅持的幾個原則性理論,如“辨病與辨證相結合”,提出中醫的治療原則“早期以祛邪為主,扶正為輔;中期扶正祛邪并重;晚期以扶正為主,祛邪為輔”的總的原則。為了更好的體現中醫藥的輔助作用,提出“階段治療”,即“手術后早期重建修復;手術恢復后清除殘余病灶;長期鞏固療效,防止復發轉移”。很好地指導了臨床實踐工作。 總之,由于中醫腫瘤臨床研究及實踐的突出貢獻,中醫藥防治腫瘤在臨床上有4個比較一致的觀點: 一是中醫藥治愈了相當一部分晚期癌癥的事實證明,患者如果早期結合中醫藥治療可以大大提高癌癥的治愈率。 二是術后、放化療后康復期長期堅持服用中藥可以穩定病情,鞏固療效,防止復發和轉移,提高遠期治療效果。 三是與腫瘤放、化療相結合,可以減輕放化療的毒副作用,增強放化療的治療效果(減毒增效),減輕化療時引起的造血功能抑制、免疫功能抑制及胃腸道反應、肝脾功能損害等,配合整個放化療全程,可達到減毒增效目的。 四是對于無法手術及放化療的患者,中醫藥治療可以改善癥狀,減輕病痛、提高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帶瘤生存時間) 。 七、正確選擇抗癌中藥,爭取早日治愈 為什么有的晚期癌癥患者經中醫治療活了二十幾年?有的僅活了幾個月?奧妙何在?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如何選擇抗癌中藥的問題。 新華網上海2007年6月29日電:從兇險的“血癌”、不治之癥到臨床上可以治愈,我國白血病發病原理和治療學研究的成功正為世界矚目。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血液研究所所長向新華社記者介紹:在多年的基礎研究和臨床試驗相結合的“轉換型研究”基礎上,應用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進行誘導分化和凋亡治療,我國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5年無病生存率達94%以上,成為國際上第一種可基本治愈的成人急性髓細胞白血病;更為可喜的是研究人員正將基因靶向治療的思路進一步拓展到其他類型的白血病,有望使更多的白血病患者看到臨床治愈的希望。 目前,治療癌癥的“抗癌良藥”多如牛毛,廣大患者更是如墜五里霧中,無從選擇,那么,什么樣的抗癌中藥才是最佳選擇呢? 一是以毒攻毒,排毒,排瘤療法是治療癌癥的必要選擇。 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早就說過:“瘤者攻之,結者散之,堅者削之,客者除之,薄之劫之,開之發之,適事為故”,其中的“瘤者攻之”是說治療腫瘤這一類疾病要用攻下的療法,也就是說要用以毒攻毒的療法才能治愈;“堅者削之”,是說要將腫瘤組織削除和排出。攻毒排瘤療法的最大特點是對癌細胞具有很強的殺滅能力,使腫瘤縮小或消失,直至治愈,而其它的中藥是不具備這樣的療效的,這就是為什么許多患者也服用了很多中藥,但最后還是不能控制病情發展的根本原因。有的患者會問,攻毒排瘤療法會不會對身體造成損害,會不會有毒副作用?根據我們的長期臨床經驗如果在用量上掌握的好是不會對人體造成任何損害的,我們的患者有的已經連續服藥多年,沒有發現身體受到任何損害。 另外從《腫瘤中醫治療指南》的發布,我們可以看出,要想治愈癌癥,必須用攻法,這是我國中醫腫瘤專家經過近30年的探索達成的共識,這三種療法經過近30年的發展早已形成了中醫治療癌癥的主要方法,使癌癥的治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許多患者得以治愈。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這三種療法的使用還不是很普遍,在臨床上的應用范圍也很小,這也是為什么許多患者經過了中醫治療,但遠期療效仍然欠佳的主要原因。 二是要選擇能夠辯證論治的醫生,湯藥每次開7-10付為宜,然后再調整,不能過多。 辯證論治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主要方法,癌癥也不例外。所謂辯證論治,簡而言之就是根據不同的病情使用不同的藥物,也就是老百姓常說的“對癥下藥”,例如,有二位同是肺癌的患者,年齡,性別相同,但在中醫看來,其治療方案和用藥完全不一樣,甚至相反,這是因為這二位患者的體質,癥狀(寒熱虛實),病程的長短不一樣,所以用藥也不一樣,這樣簡單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廣大患者在求醫的過程中卻忘記了這一點,導致最后療效不好。 中醫治療癌癥除中成藥外,湯藥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劑型之一,湯藥主要用來辯證論治和改善癥狀,如乏力、食欲不好、發熱等,見效很快。中醫講“湯者,蕩也”就是這個道理,如病情較重,癥狀復雜,一般每次開3-5付為宜,病情較輕每次開7-10付為宜,便于根據病情的變化隨時調整。如果排瘤和辯證論治的湯藥結合起來應用則效果可以達到最佳。 八、癌癥治療你必須要清楚的幾件事 《腫瘤過度治療該規范了》,這是愿衛生部《健康報》2005年7月22日的報道:化療要見好就收,避免過度治療。 什么是過度治療?看了下面的報道就知道了。一位白血病患者已經花了50多萬元進行各種治療,但幾年下來他的病并未好轉。曾經是家庭頂梁柱的他,被“血癌”折磨得面色蠟黃。他無力地對記者說:“我們得不起癌。為了治好我的病,家里把房子都賣了,還欠下一屁股債,一個家就這樣被拖垮了。早知道花這么多錢也好不了,我就在家等死了。” 癌癥病人醫療費用的昂貴是出了名的:某報社職工患乳腺癌住院兩周就花去2.5萬元,其中有1萬多元是花在使用胸腺肽類免疫制劑上;某食道癌患者住院手術、治療花費20多萬元,術后沒多久即因癌細胞轉移而死亡;一位患多發性腦腫瘤的孩子接受伽馬刀治療,花去數萬元后,不久死于癌細胞轉移,而另一家醫院的醫生告訴孩子的家長,伽馬刀不適于治療多發性腦腫瘤。 誰都知道癌癥的嚴重性。為救命,癌癥患者及家屬往往對治療不惜血本,傾其所有;其所在單位出于同情也常常在醫藥費報銷等方面網開一面;醫療機構更是心照不宣:“癌癥病人的錢好賺。”但是,在病人為救命而付出高昂代價的背后,又有多少錢是該花的,多少是可花可不花的,多少是病人為醫院的過度醫療而埋單了呢? 檢查像漫天撒網。我國某著名腫瘤專家感慨地說:“腫瘤本來就是一種難治的病,病人花費巨大,怎么也得花個幾萬元到數十萬元,但現在的問題是有不少醫生乘人之危,為經濟利益人為地加重病人的負擔。可以說,對腫瘤的治療越來越趨于過度,真是到了該規范的時候了!” 腫瘤病人踏進醫院,對他“荷包”的第一個“考驗”是檢查項目,要確定腫瘤的性質、大小、程度、分期。“在大醫院一般腫瘤病人來了,所有檢查都做一遍,大概得花幾千元吧!”可有必要嗎?教授舉了一個食管癌的例子,一般食管癌的確診只要做個食管鏡,檢查到癌細胞再做個鋇餐透視,攝片查清癌腫的大小、部位及侵入范圍等,以決定能否手術就可以了。當然,如果為了科研亦可進行CT、超聲內窺鏡等檢查。但現在有不少醫院還要求病人再做腫瘤血清標志物檢查等,把本需幾百元就能搞定的事,擴大到上千或幾千元。再比如,正常情況下手術前應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分別選擇做胸、腹、盆腔的CT及B超、胸片檢查等,而不是一律上一遍“全活兒”。用一些醫生的話來說是“不能讓一個癌細胞漏網”,“我按醫療規范行事,免得事后惹麻煩”。醫生可能安全了,又給醫院創了效益,但這對病人意味著什么?患胃癌的農民韓大爺說:“還沒治病呢,就先花了快一半的積蓄!” 另有業內人士悄悄透露:“現在治腫瘤貴得離譜是與經濟掛鉤呢!如介紹一個病人做伽馬刀,醫生就能得2000元的‘好處費’!”更有人認為:“哪種治療沒有‘回扣’?而且越是貴的,回扣越高!不是醫生直接獲利,就是通過醫院或科室間接獲利。” 教授說了一件至今令他難以忘懷的事:他所認識的一位年輕護士患了結腸癌,已經多部位轉移,不再是手術的適應癥了,但仍被進行了結腸切除。術后不久癌細胞轉移到小腸,又切小腸,不久又轉移到胃部,再行胃切除。他見到這位護士時,人已瘦得皮包骨頭,每天只能靠靜脈輸入全營養液維持,最后一次手術后,她僅僅又活了3個月。她那微弱的“教授,請救救我”的聲音,至今仍在邵教授耳畔縈繞。“這樣的晚期癌癥病人,癌細胞已經廣泛擴散,根本不應再做手術,手術只會讓他們的生活質量下降,生存期更短。可現在,雖然有些晚期癌癥病人已不是手術適應癥,但仍被施以手術治療。”教授感慨道:“現在的癌癥治療很亂,特別是不正規的醫院,簡直就是‘五虎套羊陣’,十八般兵器全上,有些本身就已非常虛弱的病人,已不是死于癌癥,而是死于過度治療。” 目前現代醫學所公認的癌癥治療,有效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等。正是由于每一種療法在殺滅癌細胞的同時都對人體有較大的損傷,因此每一種療法都有其適應癥和禁忌癥。但是,在現實中這些原則并未被醫務人員廣泛重視和認真執行,無論是癌癥手術的擴大化,或是放療適應癥的擴大、劑量的增加,還是化療藥物濫用等,不僅造成了衛生資源的浪費,而且加重了患者的經濟負擔,并且損害了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到他們的生命。 不成熟的療法也“分一杯羹” 。教授曾多次在學術會議上問他遍布全國的同行們:“大家憑良心說,免疫療法抗癌用了這么些年,有效嗎?”經過一番沉默之后,大家異口同聲地說:“還在研究之中。”其言外之音外行人也能猜出一二。但是,這一還在研究之中的療法卻讓腫瘤病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干擾素、日達仙等免疫制劑無不是數百元、近千元一支,病人咬牙用上一個月,根本不見效果。然而這些病人消受不起的“盛宴”卻在臨床大量應用。 最讓教授等專家憂心忡忡的是伽馬刀、光子刀、超聲刀等新技術的超范圍治癌,以及其“最先進技術”的“光環”對病人產生的誤導。“這些技術其實只適合于局部治療,而且是原發的、單發的腫瘤,適應癥非常有限,病人做一次就得花1萬多元,效果并不好。現在這些技術有被神話、擴大化的趨勢,病人多花錢不說,還有不少人因此延誤了治療時機。” 那么,腫瘤治療能否少花錢同樣解決問題呢?“能!關鍵是要診斷明確、合理用藥、綜合治療。要做到適時、適度、適量,根據病種、病期、個體差異進行施治。比如我院長期以來以中醫中藥為主、西藥適度抗癌相結合的全方位綜合療法,患者不僅花錢少、生活質量高、生存時間長,而且客觀療效較高,費用要比一般大醫院低得多。” 腫瘤治療非常復雜需要不斷地探索,也存在著學術上的分歧,可以說在找到科學的抗癌之路之前,有些“學費”是不能不交的。但是,作為醫生,必須出于公心和對病人的仁愛之心,千萬別讓“孔方兄”左右了取舍,玷污了醫生的這份神圣。 九、晚期癌癥患者和家屬要保持理性,避免最后人財兩空,影響以后的生活 癌癥進入晚期,一般存活期只有幾個月或一年左右,盡管少數患者可以長期存活,但多數患者由于病情較重,療效欠佳,預后也不盡如人意。在治療上,能夠改善癥狀,延長生命即可,這種情況以中醫藥治療為主,西醫治療為輔,要保持理性,了解癌癥的治療現狀,不能像余娟那樣不顧自身經濟條件硬拼,迷信新療法和新藥物,最后人財兩空,賣房賣地,負債累累,影響家人以后的生活。 以上九件事,如果腫瘤患者都能夠做到,至少可以做到人去財不空,可以提高存活率。那么你的康復之路一定會走得比較順利。(記者 金勇)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