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家孫漢孜)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企業家日報網 訊: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種說法,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而漢字書法為中華民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形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我先把美的形勢法則談一下: 形式美法則內容有: 1、形式美法則是人類在創造美的形式、美的過程中對美的形式規律的經驗總結和抽象概括。主要包括:對稱均衡、單純齊一、調和對比、比例、節奏韻律和多樣統一。研究、探索形式美的法則,能夠培養人們對形式美的敏感,指導人們更好地去創造美的事物。掌握形式美的法則,能夠使人們更自覺地運用形式美的法則表現美的內容,達到美的形式與美的內容高度統一。 2、形式美是一種具有相對獨立性的審美對象,它與美的形式之間有質的區別。美的形式是體現合規律性、合目的性的本質內容的那種自由的感性形式,也就是顯示人的本質力量的感性形式。 形式美的規律是和諧對立統一的 宇宙萬物,盡管形態千變萬化,但它們都各按照一定的規律而存在,大到日月運行、星球活動,小到原子結構的組成和運動,都有各自的規律。愛因斯坦指出:宇宙本身就是和諧的。和諧的狹義解釋是統一與對比兩者之間不是乏味單調或雜亂無章。 和諧統一中的對比 對比也就是對照,把反差很大的兩個視覺要素成功的配列于一起,雖然使人感到鮮明強烈的感觸而仍具有統一感的現象稱為對比,他能使主題更加鮮明,視覺效果更加活躍。如一張字畫,需要和諧統一的對比,如若不然,這并不是一副好的作品。只有視覺效果,譬如色調,形狀,位置,虛實等來達到統一。做到這些才是真正達到和諧統一的對比。 既然有美就有丑,美和丑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體,他總是在規律中運行,如過于強調一方超出了規律的范疇,就成了破壞規律行為,其作品不是美,而是成了真正的丑了。 美和丑是互相轉化的,隨時間和空間的進程在不時互補。比如,戲曲中的丑角,雖是丑角,但能給觀眾一種美的享受,這就是它掌握了藝術的規律,合理運用藝術的基本要素的原因,書法藝術也是同樣,書法是漢字的書寫藝術。它不僅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而且在世界文化藝術寶庫中獨放異采。漢字在漫長的演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一方面起著思想交流、文化繼承等重要的社會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造型藝術。 事物之間內在的必然聯系,決定著事物發展必然趨向。 規律不能改變,但我們可以運用規律,在規律框架之中自由飛翔。縱覽中國書法史,我們的漢字,從圖畫、符號到創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隸、楷、行、草,各 種形體逐漸形成。在書寫應用漢字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獨一的、可以獨立門類的書法藝術。文字是用來代替語言傳達思想的工具,漢字作為中國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最能表現華夏兒女的心靈世界,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的集中體現,是一個民族厚重發展史的沉淀,并且能夠把書法的藝術發揮到極致。 我呼吁,廣大的書法創作者,在作品創作過程中,一定要依據規律,突出各種形式美,創作出更美的作品展現給人民群眾,不負時代責任。讓我們在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規律之中突出各種美的形式,為我們民族文化藝術的發展而做出應有的貢獻。 作者簡介:孫漢孜,河北巨鹿人,大學文化。早年在趙莊師范美術系學習,1986年在天津美術學院學習。先后師從于天津美術學院院長張世范先生、國畫名家何家英先生、國畫名家楊德樹先生。自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至今,長期從事群眾文化工作,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孫先生自幼學書,幾十年臨池不輟,法古創新。其作品逐漸形成了靈動多變、蒼勁古拙、造型樸美、縱任奔逸、張弛有度、雄健灑脫的鮮明風格。濃淡虛實、謀篇布白、俯仰向背、穿插避讓,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傳統的體現,又有濃郁的時代氣息。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