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家評議】水墨點兵 書中太極
陳能剛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民生經濟網 訊:
左文右武 武道書法 自古軍旅多俊才。17歲,青春年少的陳洪離開家鄉(xiāng),開啟了激情燃燒的軍旅生涯,這是他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他藝術創(chuàng)作的積淀期和升華期。他從一名普通士兵一步步成長為上校、政委,數十年間,白天帶兵訓練,夜晚看書習字,征衣常帶淡墨香。訓練場上,他沙場點兵,指揮方遒。80年代初的對越反擊戰(zhàn),扣林山作戰(zhàn)血火交融、氣貫云霄。綠色的軍營,威嚴的軍校把他錘煉成一名優(yōu)秀的軍人,具備了攻堅克難無往不勝的性格,同時又有南方人的一身靈氣。
天地之道,一陰一陽;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特殊的經歷和環(huán)境,造就了他果敢豪邁、灑脫儒雅的氣質,練就了胸懷奇兵、運籌帷幄的謀略,更賦予了他善于把握本質規(guī)律和富于創(chuàng)造性的哲學思維。人生的修煉與藝術的“破繭”交融一體,部隊大熔爐使他百煉成鋼,錘煉出了他特異的修為和至上的“武藝”。尤其近年來他從部隊領導崗位解甲后,更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書畫研習和創(chuàng)作之中,潛心靜修,幾近癡狂。源遠流長五千余年的巴蜀文化,加之30年的軍旅生涯融會貫通,在他的血液里沉淀融化為一種思想和精神,左右著他的藝術風格和價值取向。 自古兵家出書家:東晉書圣王羲之、盛唐領袖顏真卿、宋代抗金英雄岳飛、清代收復新疆的左宗裳、近代的毛澤東、中國書協(xié)首任主席舒同等,他們不僅善于兵法,而且深諳書道,可謂文韜武略、兼善其身。書法與兵法相濟與共,殊途同歸,陳洪這一特殊的人生經歷恰好成就了他的藝術造詣,這也是一般書家很難兼?zhèn)涞摹?/span> 他喜讀《孫子兵法》,也喜讀王羲之《筆勢論》和蔡邕《九勢》。他認為,創(chuàng)作一幅書法作品和指揮一場戰(zhàn)斗只是一個瞬間,而永恒的是蘊含其中的深邃哲思,是兵無常勢、書無常形的深刻啟迪。墨池之深,蕩蕩乎如江海;書法之奇,危危乎如用兵。觀陳洪書法,氣勢交融,飄逸雅潤,韻律生動,不僅內含沉厚而寧靜、曠遠而博大的人文情懷,而且不乏雄渾峻拔、剛柔相濟、嚴婉并兼的風格特色。
書中太極 字里乾坤 一筆一世界,一字一乾坤。《書法捷要》說“造詣無窮功夫,要是在法外”。陳洪曾自幼研習過氣功,淺析過武學。對意拳宗師王薌齋的:“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頗有領悟。曾以“筆無筆,形無形,無形之中觀真形;白非白,黑非黑,黑中生白化太極”作書。朋友曾見他微醺之后創(chuàng)作,只見他手執(zhí)毛筆,揮灑自如,仿佛是在練一套太極,看似意在筆先,筆在意中,又仿佛旁若無人,人物兩忘,所有的意念都集中在那柔軟的筆尖上,人、筆、紙和字瞬間合一,黑色的墨汁如湍湍山泉,在白色的宣紙上蜿蜒流淌,跌宕起伏,完美和諧,一副書法作品一氣呵成,眾人無不拍手稱好。陳洪在自己的詩作《墨法》中這樣悟道:“是字非字字非字,有法無法法無法。”這是源于他內心的深刻感悟。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過幾十年的積累,陳洪深悟書道妙門,書法從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形成了他獨特飄逸的書風。在書畫藝術的探索之路上,他擅長萬法歸一,于不同方法、形式之中,剝離出相同的藝術本質,總結藝術規(guī)律,給自己書畫創(chuàng)作做了最為根本、最為統(tǒng)一的詮釋和解讀,從而形成了自己既獨特又鮮明的書法技藝和風格。
陳洪的書法作品,以行草居多,這也許和他的經歷和性格有關。行草講究點畫呼應筆斷意連,只有這樣,整個作品才能氣韻貫通一氣呵成、前呼后應形成一體。他身上有著強烈的果敢氣質,既有對戰(zhàn)場上瞬息萬變復雜局勢的決斷力,也有著處理矛盾沖突的藝術。這種領悟力運用在書法創(chuàng)作上,功力遠非常人所及。他的軍人風格與行草的要求完美結合,所以他的作品有“飄若浮云,矯若驚龍”之神韻。同時,陳洪還善于研習“獨字”,尋求化境。他說“一筆一世界,一字一乾坤。無論是百尺長篇,還是只字片語,都講境界。詩詞講境界,沒有境界,描述混亂;書法講境界,有了境界,百看不厭”。境界有有為之境,有無為之境,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顯然書至化境就進入了無我之境。書以載道,學海無涯。愿陳洪在藝術人生之路上,把自己的作品融于生活,以他別具一格的感悟,給當代藝術更多啟示!(陳能剛 2015年4月于昆明)
![]()
陳洪之書法藝術觀與禪悟
佛曰:少欲,則少煩。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我們欲望太多。現實社會中,榮譽無非一個頭銜,財富本在身外,可是世人往往被虛名物欲所累,他們寧愿選擇痛苦,享受著虛榮的快樂,得意于別人的羨慕 ,卻忘記了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遵循自然的本性,才能在無欲處享受快樂,在無為處追尋幸福。而貪婪讓人背道而馳,失去了大自然賦予的靈氣,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自然中的真、善、美逐漸被淡化、磨滅,取而代之的是權貴與利益。倘若人生是一場名與利的角逐,將生命凌駕于靈魂之上,得到的終究只是水中明月,鏡中花罷了。
佛曰:心隨意動,欲從心生,無欲則六根清凈。心若不動,風又奈何? 人生的境界,說到底是心靈的境界。唯有心靈的安靜,方能鑄就人性的優(yōu)雅。一個人無論身處何處,面臨何種境遇,都要莫忘初心。坦然面對生活給予你的恩賜,用平和淡然的心態(tài)去看待社會現實中的一切,包括所有的磨難與不公。于得意之時無所得,失意之時無所失!
人生在世,豈能事事盡如人意?一切羈戀強求無非徒增煩惱,只有一切隨緣,才能平息胸中的風雨。至于煩惱與痛苦,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 人,要有顆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任憑人生潮漲潮落,我心不變,做好最真實的自己,無需鋪墊,不加修飾,自然純凈,認真的過好每一天,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心靜了,才能聽見自己的心聲;心清了,才能照見萬物的本性。沉淀自己的心,靜觀事態(tài)變遷,才能發(fā)現“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 抱一顆淡然的心去看一切紛擾,淡定而從容,悠然而豁達,人生冷暖,得失炎涼只不過是過往云煙。笑看人生風風雨雨,靜對人生起起落落,這便是精神的升華,靈魂的涅槃!
有朝一日,若能歸隱于自然,不再受世俗牽絆,清晨擁抱草原,黃昏垂釣江邊,夜晚遙望星空,泡一壺清茶,駕著一葉小舟,陶醉于人生的明月清泉之中……心之所向,身之所往矣! 般若,智慧也。禪的智慧,使我們生活得達觀與自在,擁有生活的智慧,享受智慧的生活,在生活中禪修,在禪修中生活,從而獲得心靈的安頓、精神的超越。
又是一個下午,又是一個八級,我們還未曾忘記七年前汶川地震帶來的災難和傷痛,而現在尼泊爾人民也陷入了同樣的困境。地震無情、大愛無疆,不分種族、不分國籍,同一個地球、同一個家園、同一個心愿:逝者安息,生者堅強,為尼泊爾災區(qū)人民祈福…… ![]() 書法家陳洪簡歷 陳洪,巴渝人,80年投筆從戎,先后在西南戰(zhàn)區(qū)部隊及機關不同崗位任職,正團職上校軍銜,法學研究生畢業(yè)。曾任成都軍區(qū)成都某藥材倉庫政委,現任中國將軍書畫研究院西南分院藝術部副部長、四川省藝術院東坡書畫研究院秘書長、成都市書協(xié)會員等職。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