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打開百度:楊興舉,男,苗族,1957年3月出生,貴州織金人。中共黨員。畢業于中央黨校研究生部。歷任團區委副書記,區委常委、副區長,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常務副縣長、縣長、縣委書記,中共貴州省畢節地委委員、宣傳部長,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明辦主任,現任貴州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副主席。 他是一個很講原則的人。2011年有一次,筆者去他家玩耍,有一個老同志到他家閑聊,這位老同志很健談,一開口就若懸河。一下子他視察了貴陽的城市建設,管宣傳的楊部長卻不去看看,他們視察回來要給楊部長匯報;一下子說楊部長象毛主席,相貌太好了,等等,滿口奉承。只見楊部長滿臉微笑,但是當這位老同志談到政治,說共產黨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時,楊部長臉沉下來,“不說了,你說共產黨這樣不行那樣不行,我問你,你還是不是一個共產黨員。入黨幾十年了,一個老黨員不能亂說話。”“我隨便說說的。”老同志趕緊找臺階下。 他是一個很愛惜人才、保護人才的人。他在大方當縣委書記的時候,曾經叫作家高致賢“魯迅”,讓高致賢永遠不忘。原來高的雜文深刻尖銳,一篇諷刺小說的主人公被讀者認為是某某權貴,人民日報內參轉到地方,得罪了管人者,大有山雨欲來,黑云壓城、對高興師問罪之勢,有人想把高打成另類,友人為高心憂,有人等高下臺。他知道此事后就經常在公開場合說,他和高是毛澤東與魯迅的關系,于是,風云漸淡,高沒事了。 他很關心困難群眾。至今,平壩縣十字鄉青山村全省第三屆道德模范陳光慧忘記不了楊興舉。 30多年前,陳光慧的丈夫劉興奎被高壓電擊成重傷,四肢全無。但她無怨無悔,不離不棄,從青年到中年,從中年到老年,忍辱負重,真誠相待,照料丈夫活了下來,而且活得幸福,活得讓人感慨萬千。2010年,她被評為平壩縣“十大努力奮斗榜樣人物,2012年8月,被評為全省見義勇為、誠實守信、孝老愛親道德模范。 2013年1月19日,春節來臨了,楊興舉親自到她家去慰問,將鮮花和慰問金1000元親自送到陳光慧手中,并向他表示新春的祝福和慰問。 對困難群眾,很多領導讓下屬去看望就行了,但是楊興舉歷來的習慣是親自慰問。在單位的同事們眼中,他經常下鄉,走到單位的扶貧聯系點,遇上有困難的群眾,需要什么幫助,總是想辦法解決。 他時常不忘記教育自己的家人:作為國家干部,要一心為公,不要為私,有時教育還相當嚴格到“粗暴”。2012年春節后有一天我又到他家玩耍,晚上他剛回來,飯都沒吃,馬上教育在平壩縣天龍鎮任科技副鎮長的兒子楊典,他說,“今天我們織金老鄉與王三運(山東省委書記,織金人)聚會,他說了一句話很經典:從政不要想著當大官,而是要辦好身邊的每一件事。他根本沒有想到自己會當上省委書記,只要辦好身邊的事,機遇會等人,如果工作不扎實,沒有把身邊的事辦好,那么機遇不會等人。我覺得這句話很有道理。有的人一心為私,天天想當大官,但工作干不好,天不給道路,我們就是要向王書記學習,一心為公,工作干好了,機遇會等人。” 提到他教育家人達到“粗暴”是這么一回事。他還在畢節任宣傳部長的時候,有一個侄兒子去找他要官,結果他讓這位侄兒子非常難堪。他劈頭蓋臉的痛罵了這位侄兒子,他直接罵娘說,“讓你好好讀書你不讀,一個爛初中生,當兵國家給了一個飯碗夠了,讓我給你什么官,我給不了”,氣得這位侄兒子很多時間不理他。(貴州省納雍縣姑開鄉黨政辦楊勇)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