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功能科技畫創始人 熊知畫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文丨商界記者 文海軍 李雪梅 北京,宋莊畫家村。 青磚灰瓦、花窗格子,靜謐的村莊透著純樸之美。沿著“創意工場街”的指示牌,穿過一段林蔭大道,汽車在中國宋莊創意工場大樓門前停下,到達了我們此行的目的地。 “你們算是來對了時候,這是北京最美麗的季節。”熊知畫身著一襲鵝黃色連衣裙,笑容明媚,一如9月的北京,碧空如洗,令人賞心悅目。 擺具、賞茶、溫壺、溫杯、洗茶、沖泡、封壺……待眾人落座后,熊知畫怡然自若地沏上一壺茶,不急不緩地開始講述她10年來的創業經歷——年少離開家鄉,做過童工,睡過倉庫,盤下畫廊,做過裝飾,買下一條街…… 這是一個關于行走中的女人的故事。 “三獨”女人,行走中的智慧 馬云對女人有一句忠告:不要做“三瓶”——年輕時的花瓶,中年時的醋瓶,老年時的藥瓶。他最欣賞的是“三獨”女人——思想獨立、經濟獨立和能力獨立。這也是熊知畫的座右銘,她從創業到現在,讓自己成長為馬云眼中“三獨”女人。 6歲時,熊知畫患上了骨髓炎。看著年邁的爺爺低聲下氣托人求醫,她暗下決心:一定要改變窮苦的命運,讓家人過上富裕的生活。 1999年,年僅14歲的熊知畫踏上了開往濟南的火車,打算跟隨老鄉進廠打工。90年代的濟南雖然到處都是服裝廠,卻沒有工廠愿意招童工。舉目無親之際,一家私人服裝廠收留了她做學徒。 一年之后,她揣著攢下的1000多元錢來到了廣東惠州,同樣是進服裝廠,卻比一年前更辛苦。她待在暗無天日的倉庫里,熨燙衣服,整理貨物,繁忙的工作使她幾乎沒有休息時間,實在困得不行,就睡在狹小的倉庫里,這樣一待就是3年。 “這絕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可不想一輩子當個井底之蛙。”世界那么大,熊知畫想出去看看,于是,她拿出積蓄報了電腦班,學習電腦繪畫設計。那是她最開心的半年,“雖然只是一個培訓班,但是能夠重新學習,就好像在圓兒時的一個夢。” 學成之后,熊知畫只身一人前往北京。“也不知道當年哪里來的勇氣,反正就是想去闖一闖,就是要做自己喜歡的繪畫工作”,從她溫婉的笑容中,透出一絲不易讓人察覺的拼勁。 兜兜轉轉了一段時日,她應聘上了一家畫廊的服務員。那時,她也不曾想到,這家畫廊將與往后的人生緊密相連,成為她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 熊知畫格外珍惜這份工作,她每天比任何人都早到店里,認真擦拭每個角落的灰塵。閑暇時,她拿起畫筆臨摹。雖然沒有經過專業學習,但在畫廊耳濡目染,熊知畫的繪畫水平長進不少。 轉機出現在2005年。 畫廊老板準備出國,想要賣掉畫廊。熊知畫有些不舍,她想買下畫廊,可是又沒有足夠的資金。經過深思熟慮,她和老板商量,先把畫廊轉接過來,5年之內還清所有費用,至此,熊知畫開始走上了經商的道路。 從打工妹到畫廊老板,走南闖北的這些年,熊知畫經歷了太多的人事事,她也悟出一個道理:行走在智慧中的女人最美麗,做一個“三獨”女人最有魅力。 14年堅持做一幅畫,只為心中那片油菜花 “爺爺坐在田壟上,小女孩奔跑在一大片油菜花田里,待她回過頭來,卻找不到爺爺了。”多年來,熊知畫總會做同一個夢。 因為和爺爺感情最深,熊知畫總想著把爺爺接來北京享清福,但這一天卻永遠沒有等到——因為長年抽煙,爺爺罹患肺癌,于2011年病逝。回鄉整理爺爺的遺物時,熊知畫在箱底發現了爺爺珍藏的一幅畫,那是她小時候畫的一幅油菜花。每當想起爺爺,她便獨自一人拿出油彩,勾畫心中那片油菜花。“子欲養而親不待,這輩子欠著爺爺!”熊知畫沉默了。 “我恨死抽煙了!煙讓我失去了親愛的爺爺,能不能制作出一種可以凈化空氣、吸附二手煙的畫呢?”熊知畫萌生出一個念頭,既然可以吸附煙霧,那也一定可以消除室內裝修產生的有害氣體,如果這樣,那一幅普通的畫就具有了神奇的養生功能,可以改變人類居住環境,讓人們在家中即可享受森林般的新鮮空氣…… 內心似有一團火噴薄而出,熊知畫立馬組建起團隊,四處拜訪專家學者和科研人士,探討如何制作吸附二手煙的功能畫,還帶著核心團隊國外學習,了解與養生相關的電器。經過一年半探索,從一個部件到整個成品的不斷試驗,終于在2013年推出“多功能養生畫”,主打凈化空氣、智能、環保、健康、養生和音樂功能。試驗成功的那一刻,她回到了老家,在爺爺墳前匯報這個好消息! 神奇的女人,神奇的畫,熊知畫的多功能養生畫迅速打開市場,她的故事頻繁出現在熒幕,受到《新聞聯播》、《我愛發明》、《生財有道》、《經濟信息聯播》等上百家媒體報道,也吸引了眾多合作商,迅速發展到400多家。 此后,熊知畫迅速建立工廠,創辦以畫產業為核心的服務平臺,將多功能養生畫賣進千家萬戶。 規模不斷擴大,熊知畫和團隊將重心放在平臺發展上,卻忽視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品質。 由于產品把控的疏忽,一批產品里一個小部件出了問題。當合作商反饋了這個問題后,熊知畫力排眾議,第一時間將2萬多個核心部件從合作商手中全部收回。 “雖然問題并不大,但關乎品牌和信譽!”張瑞敏砸冰箱帶給熊知畫啟示,這一“砸”,公司前后虧損近1000萬元,瞬間回到起點。如此一來,股東紛紛退出,大部分員工也流失,最后只剩熊知畫一人獨立承擔。 就像一塊燒紅的烙鐵一下子淬火,瞬間的巨大落差足以讓人崩潰。意氣風發的熊知畫,似乎突然就被扼住了命運的喉嚨。 “只要你是商人,就一定要講誠信,遵守游戲規則,失去的一切,終將會加倍地回來。”在只有三個人的員工“大會”上,熊知畫講了一段話。 冷靜下來,熊知畫將收回的產品一一拆卸檢查。經過不懈努力,品質大大提升,熊知畫再次贏得市場尊重,原來的合作商又回來了! 熊知畫變得越來越“挑剔”,哪怕一個小小細節,也會重頭再來,她放慢前行的腳步,每一步都比以往走得更認真、更腳踏實地。 品質,專注,工匠精神,好產品自己一定會說話。 再次出發,1元錢買下一條街 2015年12月8日,上海股權交易托管中心。 “咚”,熊知畫敲下響亮的一錘,創意產業集團公司正式掛牌上市!
![]()
創意產業集團掛牌上市 為了這一天,熊知畫奮斗了14年!砥礪前行中,她悟出了經商之道:藝術源于生活,只有藝術生活化,才能走進生活! “一幅畫+空氣凈化器 +播放音樂= 養生畫,畫的載體是可以多變的!”處女作“多功能養生畫”讓她茅塞頓開:一幅畫賦予它更多的科技含量,就不僅僅是藝術品。 禮品、影像、廣告、裝飾,從地板到門窗再到天花板,每一個角落都有熊知畫創意的延伸,這些畫個性十足,制作到各種材料上,既能播放音樂、凈化空氣、取暖、驅蚊,還具多種7D、動感、變幻效果,既是裝飾品,又是工藝品。 幾乎有畫的地方,就有“多功能養生畫”的身影。 然而,命運總是一個殘酷的編劇,常常出奇不意地捉弄人,所在園區被征用,必須立即搬遷,公司剛剛步入正軌,卻要從頭再來。 熊知畫開始謀劃一個更大的未來,將目光鎖定在了中國最大的畫家村——宋莊。 過去20多年,這里吸引了上萬名海內外藝術創作者來此生活、創作。然而,這些原創油畫看似市值在不斷增長,實際上許多畫卻是有價無市。 “藝術沒有走進生活,與生活嚴重脫軌。”熊知畫一語道破天機。 熊知畫連夜趕出一份策劃方案,第二天花1元錢打印出來,馬不停蹄地前往宋莊政府洽談。 “中關村有創業大街,而宋莊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們何不建立一條宋莊創意大街,將宋莊的畫家們聚集起來,讓他們的原創作品能夠更好的市場化,讓藝術更好的生活化?”熊知畫的建議得到肯定,小堡街更名為“宋莊創意工場街”。 隨后,熊知畫聯合其余9名創始人,整合多方資源,成立成功創業商學院、渠道(中國)聯盟,發起中國創業就業扶助工程和中國名家書畫聯盟,并聯合中國藝術銀行投資基金發起2億元的文化創意產業基金。熊知畫創立的中國宋莊創意工場,形成了一個集投資、運營、管理和孵化器的文化創意平臺。 時間和事實,檢驗了眾人當初的決定。 創意工場由最初的一幅畫逐漸形成點、線、面結合,實施“藝術+科技+創意”的全新產業鏈運營模式,利用自身的多個配套工廠和上百項科技專利,不斷推出數碼科技、4D影像、創意裝飾和養生科技等系列化創意項目。 千變萬化中,熊知畫堅持著三個不變——在前行的方向上,堅持文化創意產業,藝術生活化;在前行的動力上,堅持科技創新,創意驅動;在前行的方式上,堅持工匠精神,精益求精。 尾聲 采訪當天,恰逢創意工場舉辦創業致富論壇,來自五湖四海的合作商齊聚一堂。
![]()
功夫神畫 現場,兩名工作人員迅速拼湊起一面養生集成畫板的模板墻,連上App便可隨心所欲更改墻面花色和效果。接下來,工作人員向大家展示了“功夫神畫”的獨特功夫:分別將“功夫神畫”和普通掛畫裝進兩個密閉的玻璃罩內,點燃兩根煙,“功夫神畫”開始發揮奇效,App上顯示PM2.5數值逐漸降低,玻璃罩漸漸清晰,而裝有普通掛畫的玻璃罩依舊煙霧繚繞。 頓時,會場上掌聲四起。論壇結束后,合作商紛紛簽約,成交率高達90%以上。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北京的夜晚起風了,走在回家的路上,熊知畫緊了緊外套,回頭望了一眼宋莊創意工場大街,舒心一笑。 宋莊還將落成一個規模更大的工匠村,一個創意工場產業基地,在9月底的中國藝術品產業博覽會上大放異彩!
熊知畫的故事,并不是14年后的華麗蛻變,而是14年之間的艱難破繭。這個馬云眼中的“三獨”女人,身后似乎有一雙隱形的翅膀,讓她在創新工匠、文化創意產業的道路上,御風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