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今日朝聞 訊:易普鋒/Dr.yi,知名整容專家,副主任醫師,整形外科碩士,整形美容外科主診醫生、從事整形美容近20年,擁有豐富的整形外科理論知識和臨床經驗,曾先后在中日友好醫院整形科進修和學習,2015年十月赴韓國鄭東學博士處進修6個月,多次參加國際及全國美容整形專業學術會議,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為眾多演員、模特及海外華僑實施整形手術,獲得良好贊譽。易普鋒被評為當代中國著名整形美容外科專家。 ![]() < 1 >一開始,美容外科是沒有的。 整形外科是外科的一個分支,一百多年前就有了。那時候,整形外科是用來治療疾病的。比如治療那些出生時眼瞼缺損,或受傷后鼻子塌陷等先天或者外傷性疾病,給這些缺損進行修復重建,所以整形外科也叫整形修復外科。 美容外科一開始是整形外科一個很小的分支。在整形外科的教科書里,美容外科是一個很小的章節。 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內正處于文化大革命時期,做雙眼皮手術都需要開介紹信。那時做雙眼皮手術,常常稱為矯正“倒睫”的手術。 到了80年代,人們有了愛美的意識,“化妝”、“美容”這些詞匯才開始出現。慢慢市場有了需求之后,一些整形外科醫生開始逐漸做一些美容外科的手術了。90年代以后,美容行業蓬勃發展。而畢業于80年代末的易普鋒,恰好趕上了這趟“轉型列車”。 ![]() 易普鋒畢業后進入中日友好醫院整形外科工作,隨著市場發展,他慢慢地接觸了美容外科,“順便”做了一些美容手術。“美容外科最基本的操作、理念、技術等都是從整形外科來的,我們也在不斷地學習和探索。” 至于當年為什么會選擇整形外科,易普鋒說,相比其他專業,整形外科更有創造力。“整形外科的每個病都不一樣。拿唇裂來說,有人程度輕,有人程度重,裂的角度也不一樣。所以對醫生來說是有挑戰的。” < 2 > 整形醫生也是心理師。 易普鋒說,求美的原因各種各樣。有單純為了變美的求美者的,有受外界影響而求美的。 “在美容行業,我們的服務對象不叫患者,叫客人。美容實際上是正常人的一種心理需求,這就看你怎么跟客人溝通了。” 易普鋒介紹,美容醫生不光是會做手術的整形醫生,更是心理醫生,還要有美學修養,還要有一定的社會閱歷,懂得患者的心理。因為美容很多時候都是一種心理滿足。 易普鋒告訴筆者,美容醫生并不是客人來了就直接做手術,而是先跟客人交流求美動機、對手術后期的期望值等。然后給客人做評估,如果客人的期望值根本達不到,或者手術的方案達不成一致,手術就沒法進行。 < 3 > 盛名之下,其實可副。 2003年,易普鋒建立了自己的個人網站;2008年,他入駐了好大夫在線平臺;現在,在新浪微博上,易普鋒有著11萬多的粉絲;個人微信公眾平臺也偶爾會更新自己最近的從醫心得感受…在筆者看來,除了在臨床醫學上的權威,他也是一個與時代接軌的潮人。 易普鋒在2016年“悅美之夜”悅美網&整形達人醫美年度頒獎盛典上,易普鋒獲得了“年度最具人氣醫生獎”。易普鋒說,“對于我個人得獎,我也很意外。不過在這個行業做了20多年,除了手術效果外,包括醫生人品等各方面的素質,客人都還是很認可的。” ![]()
此外,有媒體報道易普鋒是“中國綜合鼻整形十強專家”。對此,易普鋒表示,不敢這么自稱自己,也不希望媒體用這類頭銜名稱報道自己。整形美容是一個非常嚴謹的行業,不能用這類夸大的廣告來營銷自己,要給求美者傳遞真實的信息,了解每位真實的醫生,才能保障自己的手術效果和安全。“可能給媒體造成這種誤解的,是我在2011年主譯的國際權威整形外科巨著《鼻部整形手術學》。這是一本關于將內窺鏡技術引入到整形外科最早的著作之一,翻譯這本書不僅使我大開眼界,也為我現在的鼻綜合臨床手術技術奠定基礎。”易普鋒解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