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陳長榮 烏江依舊勝過當(dāng)年美
中國傳媒聯(lián)盟 據(jù) 中華報業(yè)網(wǎng) 訊:站在夜郎國的最高的山峰閣上,目光作渡,心筆為槳,俯視萬里遼闊的烏江,我誕生的地方,也是將軍的故鄉(xiāng)。一株株松柏迎著燦爛的陽光,吊腳樓鋪呈秋水天長,青石小橋古寨人家,江花綠水如詩如畫。美麗的黔州大地,浮山夕照,氣象萬千……
夕陽隱去,夜幕開始垂下,蓮花湖畔,樹梢上那高高掛起的盞盞紅燈籠,招搖地挑開黔中首郡,藍(lán)色烏江隨夜色的面紗,長巷短弄,黑色的瓦,白色的墻,墨青色的古屋長巷,撩撥古鎮(zhèn)溫潤而又遙遠(yuǎn)的記憶,抬眼回眸間,時光仿若倒轉(zhuǎn)—— 明清時期烏江的板圖上,分布著許多私塾書院,廟宇祠堂,茶樓酒肆。青黛色的山體,起起落落的河澤。那些古樸的前朝遺跡,如同出土于秦漢時期的青銅器,凝聚著斑駁銹綠的色調(diào),漫溢著歷史悠然的陳香。 思緒在烏江夾岸的渡口徘徊,目光站在夜郎國最高的山峰閣上,目光作渡,心筆為槳,俯視萬里遼闊的烏江,我誕生的地方,也是將軍的故鄉(xiāng)。一株株松柏迎著燦爛的陽光,一支支吊腳樓鋪呈秋水天長,青石小橋古寨人家,江花綠水如詩如畫。美麗的黔中大地,浮山夕照,氣象萬千…… 夕陽隱去,夜幕開始垂下,蓮花湖畔,樹梢上那高高掛起的盞盞紅燈籠,招搖地挑開樅川夜色的面紗,長巷短弄,黑色的瓦,白色的墻,墨青色的古屋長巷,撩撥古鎮(zhèn)溫潤而又遙遠(yuǎn)的記憶。 思緒在烏江夾岸的渡口徘徊,目光久久地縈紆于秀水明山之上,烏江如錦的華年在三月的枝頭招蜂引蝶,柔媚的東風(fēng)點明了春的主題。隱隱的白鶴峰下之乎者也的童音傳來,修竹千竿淹映黛瓦粉墻的白鶴書院,朱門、雕窗。學(xué)堂內(nèi)著布衣長衫的老先生,方步橫踱,一字一句地解讀著桐城派那深奧的古文文字。那些十五六歲的懷春少年,看似凝神靜坐,心的目光,卻從那一堆堆墨色的線,裝書里偷偷地尋覓著在河之洲的窈窕淑女。 水響飛音,一溪蓮聲清韻的飛歌唱醒了古鎮(zhèn)繁華的夢境,青石街面上,車水馬龍,商賈云集。臨湖的樅川茶樓里人聲鼎沸,著黑布長衫的說書人,生動傳神、繪聲繪色的講敘著明清曲藝雜談與清末的游仙小說,還有各種波瀾起伏的俠義傳奇,曲折離奇的民間故事。端著白底藍(lán)花的青瓷碗,品著土產(chǎn)的綠茶,嘴里嚼著油條、五香豆,悠閑自在的消磨著午后閑逸的時光。 雕梁畫棟,庭院深深,名媛詩社的才女們,讀倦了風(fēng)騷歌賦,懷里揣著烏江情懷,三三兩兩站在玲瓏的書樓之上,或?qū)υ姟⒒虿轮i、或憑欄遙望長街窄巷中行走的書生、茶客、鹽商和穿著皂靴的官差們,對城墻外的世界內(nèi)心充滿想往。在草長鶯飛的暖春里,誰家的少年,桃花馬上玉樹臨風(fēng),悠悠的穿過長街短巷,耀足了風(fēng)流。珠簾屏風(fēng)遮亦不住才女們一點芳心正漫。 避開熱鬧的市井,由小弄堂深入,隱隱于市的北山樓,南臨江水,背靠北山。原木的主干建筑,其黑如硯,其白如宣,暗紅的木門內(nèi)斂而深沉。老先生錢澄之負(fù)枚躡履,逍遙自樂。以三畝薄地裁花果,二畝種蔬菜,四清壁曠,空渚所有。閑時臨池觀魚,披林聽鳥。或淺酌一杯,以詩詞易經(jīng)自娛。每每月滿之夜老先生總喜執(zhí)古琴一把,坐在惜蔭亭里對著浩浩東去江水而彈,琴聲豐盈了烏江的山水,烏江的山水浸潤著他的琴聲,先生與山水合二為一。任千古憂愁,萬古功名順琴聲而去,隨水而流。 一片花瓣的飄落,劃破了原本模糊的記憶。眼前的夢境越發(fā)清晰了,穿過歷史長長的回廊,石板路跨過時光的斷橋之后,這里便是青瓦粉墻的雙溪古戲樓。 蓮湖荷香,漫飄十里。走進(jìn)烏江就像走進(jìn)一個龐大的文化道場,整個烏江就浸沒在無邊無際的詩情墨意之中,包圍在清麗的書法和渾潤碑刻之間。飽飲文墨的蓮湖水剛寫完大明的練潭秋月、孔城暮雪,又流淌著晚清的棲林煙雨、竹湖落雁。顏筋柳骨是古浮山聳立的脊梁,隸書曲筆是白蕩湖含蓄的情懷。淡墨渲染是烏江靈秀的山水,而那滾滾江濤與段段飛碧的流泉側(cè)散作高高底底,星星點點的樹木、村莊、湖泊。 隔光陰一程,今夜我坐在綿綿的秋雨聲中,斜依半盞清茶,時間宛若瀉入一方靜潭,一寸一寸的地度,緩慢緩慢地消磨。連日的陰雨里,瓦屋窗臺之上長滿了苔痕,一切都無聲無息地遠(yuǎn)去。只余下那些黑白的過往云煙,依舊隔著影影綽綽的昨天,清清亮亮。 驟雨疏風(fēng),柴門緊掩。一杯白酒,細(xì)細(xì)酌來,待面酡心熱之際,信手拈紙一張,揮毫落筆,草就小令一首:烏江好,風(fēng)晴黔中囀。湖畔紅蓼月,萬圣山頂綠楊煙,怎不憶當(dāng)年。 中國傳媒聯(lián)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zé)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