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駐村第一書記”王晴 與一個軟弱渙散村的“蝶變”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眾識網 訊11月23日(記者楊光 敬原權),王晴、閬中市住建局人教股股長,于2015年12月被上級組織選派到閬中市金埡鎮橫梁子村任駐村第一書記。近一年來,她憑著強烈的事業心和滿腔的工作激情,全身心地投入到選派村的各項工作中,通過“四張圖”,充分調動了全村黨員干群的積極性,切實讓村黨組織“硬”了起來、農民“富”了起來、農村“美”了起來。
---沉下身子,摸準實情,繪制好“地理圖”
作為年輕女干部的王睛,自參工作以來一直在住建系統機關工作,缺乏農村工作經驗,面對全新的環境,全新的工作,全新的任務,大有無從下手之感。但她沒有懊悔和退縮,而是勇敢面對和擔當。為盡快熟悉農村工作,進入角色,她上任后便沉下身子,走家串戶,越山越嶺,與群眾聊家常,把群眾期盼作為“風向標”、把人民滿意作為“晴雨表”。
在走訪中,她不僅用心聽取干部群眾的意見和建議,還將所見所聞的一切認真記錄在本子上,烙印在自己的腦海里。經過月余走訪,對村上“三委”班子運行情況,對群眾關心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及民風民俗有了全面詳細的了解。為了簡潔直觀,她還將所有的情況信息標示在繪制的地圖上。哪里塘庫堰需要整治?哪里的斷頭路尚未打通?哪一片可以進行產業開發?哪位是干部黨員分布在哪個社?哪16家是幫扶戶,其家境狀況如何?都標示的一目了然,一清二楚,為精準扶貧奠定了基礎。老百姓都說:“王書記雖來的時間不長,但情況摸得如此透徹,算得上是橫梁子的‘村里通’”。
---理清思路,靶向施策,繪制好“路線圖”
橫梁子村是全市有名的軟弱渙散村,村班子思想僵化,擔當意識缺乏,干群矛盾突出,集體經濟收入空殼,辦公場地條件簡陋,配套設施不夠完善。由于村班子的引領作用弱化,群眾干事創業的意識較差,等、靠、要思想嚴重。
自去年王睛同志入村后,很快摸清了底數,找準了癥結,針對農戶不同情況進行了分類,特別是對建檔立卡的16戶貧困戶,按照“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應干什么?”,進行了分類施策,迅速制定了戶到村的相應幫扶措施和方案,出臺《橫梁子村2016年軟弱渙散村整治規劃》,《橫梁子村2016----2018年脫貧攻堅規劃》和《2016年脫貧攻堅工作實施方案》。為了謀求上級在政策、資金、和技術上的支持,她不僅積極向市組織部、住建局、扶移局、金埡鎮黨委政府匯報工作,還主動多次到水務、農業、交通等單位勾通信息。市組織部副部長余格云曾多次深入橫梁子村調研指導工作;住建局局長、黨委書記易良,局紀委書記、監察室主任羅雪梅,曾先后20余次到村現場辦公, 解決具體問題;住建局其他領導也紛紛多次深入橫梁子村實地調研。領導的關心關懷,既是動力,也是壓力,她暗下決心不負重望,抓好橫梁子村“治軟脫貧”工作。她把村級組織建設和道路、水利、產業等關乎民生的建設作為切入點,于是一張關“治軟脫貧”的“路線圖”便很快出爐了,并通過大小會議宣講。讓人人明白,戶戶知曉,自己村“治軟脫貧”硬仗怎么打?路經怎么走?舉措有哪些?。
---快速作為,強勢推進,繪制好“作戰圖”
“治軟脫貧”是政治任務和頭等大事。已進入了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沖刺期。為了圓滿完成“治軟脫貧”既定目標,王晴同志吃駐在村,工作在村,沒有節假日、更無暇料理家務,原本“5+2”、“白+黑”、“晴+雨”的特殊和例外,而今己成為她工作的新常態。如有兩次感冒生病,本該回家休養,但她僅在村醫療站買了些藥片了事,仍繼續堅持工作;今年“五一”按先前的約定,要去綿陽接她在那里上初一的兒子,因村里事務太忙,未能趕去,事后兒子埋怨她:“媽媽說話不算數!”,又如今年6月她的母親生日,家人早已安排了酒席,親戚、朋友都已到場,可到了晚上七點這個做女兒的卻仍不見人影,打電話詢問時,她還在為村上貧困戶易地搬遷的事召開會議,她只有通過電話向母親祝福。
“大鵬之動,非一羽之輕;騏驥之速,非一足之力。”作為政工干部出身的她,深篤“治軟脫貧”非一己之力,必須喚起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的激情和參與。她便迅速制定了“作戰圖”,把住建局抓城市建設工作的管理理念,應用到橫梁子村“治軟脫貧”上,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時效化,掛圖作戰,清單推進,目標倒逼。層層落實了“治軟脫貧”目標責任書,黨員干部個個立下軍令狀,壓緊壓實“治軟”的“五好十有”責任和“脫貧”的“六個精準”、 “五個一批”、“五個一”、 “兩不愁、三保障”、“四個好”責任,在2016年全面實現“治軟脫貧”目標。
---不辱使命,不負重托,繪制好 “效果圖”
“治軟脫貧”不是喊口號,也不是作秀走過場,而且是一場攻堅硬仗,必須決戰全勝。”這是局長、局黨委書記易良同志在她下派時的叮囑,至今猶縈在耳。
她在駐村工作的日子里,與干部群眾們一起扎實工作,不叫苦、不言累,知難而進,迎難而上,面對急、難、險、重任務沖鋒在前、示范在前,在“精準”上下功夫,在“實效”上做文章,她用工作實績繪就了橫梁子村“治軟脫貧”的“效果圖”。
筑強堡壘,激發干群發展活力。她始終把抓好班子帶好隊伍做為“治軟”工作第一要務,加強了村級組織的“五有十全”建設。同時,借勢“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嚴格要求大家做“四講四有”的合格黨員干部,追求“高線”,嚴守“底線”,遠離“紅線”,她多次組織召開村組干部會和黨員民主生活會,讓大“紅臉出汗”,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黨員干部的心齊了、勁足了,村班子的凝聚力和戰斗力明顯增強了。
情系百姓,真心實意解難幫困。2016年春節期間,她與住建局領導一道,將慰問金12500元、大米52袋、菜油52壺等物質,送到了52戶特困群眾、殘疾人、留守老人、五保戶手中;籌資5000元,資助了貧困戶余占云的孫女余婷,讓其順利完成高三學業;爭取資金2000元,資助殘疾貧困戶龐元江修通了連戶斷頭路。今年5月爭取住建局資金6.4萬元,對16戶精準扶貧戶,按每戶4000元的標準幫扶發展產業。今年6月又爭取幫扶資金1萬元,幫助貧困戶購買了5噸尿素肥料,分發到了每個貧困戶。今年暑假期間,爭取幫扶資金7490元,購買了《閱讀天下》、《作文集》26套,送給了26名貧困兒童和留守兒童;今年10月爭取住建局資金5萬元,向龐德順、常啟美等8戶看不起電視的困難群眾分安裝上了電視機。投入了10,25萬元,確保了5戶C級、3戶D級危房改造如期竣工;投入了18萬元,加快了集居點建設規劃,讓3戶易地搬遷戶住上了新房。
夯實基礎,改善民生環境條件。幫扶資金10萬元,維修了村委會圍墻、院壩及加固了80米院墻堡坎;出資5萬元制作了橫梁子村幸福美麗新村建設規劃,包括總平面布置圖、道路規劃圖、管線圖、鳥瞰圖及戶型圖設計;幫扶資金5萬元,修建了柏林水庫段村級公路。目前,一條長4公里、投資近170萬元的斷頭村道和一條長3.5公里,投資70萬元的生產便道正在啟動;投資近20萬元的柏林水庫、燒雞巖石河堰、響水灘石河堰、王家橋石河堰、山坪塘整治正緊鑼密鼓進行;投資30萬元的楊家坪200余畝棵桃“奔康微園”區正在快速推進。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近一年來,王晴同志以村為家,忘我工作,用腳步丈量民意,以真情換取民心,通過“四張圖”,實現了橫梁子從“軟弱渙散”村向“強富美”新村的“蝶變”,用大愛譜寫了一曲“第一書記”的奉獻之歌,用深情展示了閬中住建人“為民、務實”的公仆情懷。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