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翻開165萬字的《弘農楊氏族史》封面,有一段貴州安順的楊維森先生的簡介:其出生安順,雖為革命烈士子女,但自少至長,時運不濟,命運多桀,十年浩劫,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判刑十年,勞改八年半,方獲平反,半生虛度。幸能自強不息,致力于中華傳統文化及中華姓氏族史的研究,編著此書,不覺老冉冉其已至矣。今欲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以書為伴,以文會友,以度余生,冀有所得而終年也。回想先生的事跡,筆者感概萬千...... 維森先生經歷坎坷,但是與命運搏斗的精神可欽可佩。其父合明系黃埔分校十六期畢業,后入緬甸對日作戰。三年內戰時期任傅作義部團副,北京解放后回貴州郎岱參加中共羅盤區黨委領導的游擊武裝,1950年農歷4月8日犧牲于巖腳文昌閣,時任巖腳區武裝隊副隊長兼區宣教干事,政府發給烈士證書,證號為黔烈字第008774號。維森先生原系教師,遺憾的是文革中,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說合明是舊軍官,假烈士,迫害維森先生,1970年7月以“冒充烈士子女”,“為父翻案”等為罪名將維森先生弄成“現行反革命”判刑10年,勞教8年半后于1978年12月后終于獲得平反,恢復工作。維森先生娶曹慶淑,育一女楊靜。在遭受人生非人的打擊后,維森先生居然本著尊祖敬宗的本分,在上世紀80年代克服重重困難,歷時24年,寫就《弘農楊氏族史》一書實屬不易。另外,維森先生還著有《古代楊氏名人家訓》、《滎陽鄭氏族史》、《范陽盧氏族史》、《心靈尋蹤》等。 維森先生是一個很負責任的譜學專家。翻開《弘農楊氏族史》,只要你認真閱讀,你就會發現,這是一本非常有史學價值的家族史書。該書的每一個觀點都力求來自于史料,在把基本的歷史事實闡述清楚后,總是附注來自于《史記》、《新唐書》等,不像有的譜學專家,寫個譜書,祖人的世系只知道列上去,但是不知道其祖宗來歷,到底是真祖宗還是假祖宗,到底是事實還是自己虛構不明。該書實事求是,有把握的觀點就列舉史料證明,沒有把握的觀點就注明讓后來人補充研究,比如關于楊尚昆主席世系,他掌握的史料全部列舉后,注明“尚待后之博學稽考,未為的論。”如此對族史負責任的譜學專家很少。 維森先生系真理的捍衛者,不惜用打官司的手段維護真理的尊嚴。福建“三楊研究會”編著《中華楊氏通譜》因有雷同《弘農楊氏族史》的內容,因此,維森先生通過打官司的手段維護權益,得到福建高級人民法院的認可,判決“三楊研究會”對維森先生進行賠償。如今,有的所謂大譜的部分內容比如核心世系楊杼說已經被社科院楊升南等史學家們否定了,而《弘農楊氏族史》的特有觀點,有幾個專家能夠予以反駁?因為維森先生的觀點是歷史事實,沒有誰能夠把歷史抹掉,只有那些虛假的東西才最終有露出真容的一天。 最近,有個@楊萬能的宗親在網絡上說維森先生有三條“罪狀”,一是抄襲,二是與楊青(福建“三楊”研究會負責任之一)打過官司,三是從未贊助過楊氏研究總會活動。維森先生很覺得無語,說“抄襲”,“天下文章一大抄,看你會抄不會抄?”維森先生抄的是歷史,所以《弘農楊氏族史》很有價值,有些所謂的大譜,抄了不切合實際的虛假東西,被專家們質疑,這是何該?說維森先生和楊青打官司錯了,這是法治意識淡薄的表現,你侵害別人的權益還不準別人發言?未免顯得你太霸道了吧。說維森先生沒贊助總會,維森先生一個教書匠,哪來的力量?一個教書匠,一個久經坎坷的前輩,用24年的時間為楊家人譜寫歷史篇章的人不容羞辱。家族事業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企業家門出錢是企業家們的本分,而教書匠楊維森能夠給大家奉獻族史已經是居功至偉了,從某種角度說,千金難買精神文化遺產,《弘農楊氏族史》就是楊家人的精神文化遺產。奉勸宗親們不要無端指責維森先生,因為在一個經受人生坎坷打擊,而且只有一個女兒卻為楊家人書寫史書的人的面前,我們都沒有指責他的資本。維森先生也因為他的《弘農楊氏族史》而將永遠活在楊家人的心中! (貴州省納雍縣姑開鄉政府楊勇)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